刘奎龄(1885─1967),字耀辰,号蝶隐,自署种墨草庐主人。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开派巨匠,动物画一代宗师,被誉为“全能画家”,能工善写,擅长动物、植物、人物画及山水画,他描摹的动物种类之多,范围之广至今无人可追;他善于“势”的营造,绘画作品“虚处不嫌窗框松,实处勿感板结紧”,其画风华滋清润,厚劲灵动,意境深邃。

刘奎龄被誉为全能画家,除了闻名于世的走兽画、花鸟画,他在人物画上同样颇具造诣,风格鲜明,跳出古人之藩篱,形成“刘派风格”。刘奎龄继承了传统绘画中工笔的一支,并高度的发展了传统写实的技法,他的艺术成就值得我门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著名工笔人物画家何家英对《刘奎龄先生自画像》赞不绝口,并题写到:“刘奎龄先生乃中国写实国画之泰斗,其以西法入中国画,注重师造化,独创新法,将自然之美表现得毫发毕现,自然生动。且不失中国绘之根本,此画以湿画法表现写真之像,尽显先生至风采也。”

在历代画史中,鲜有像刘奎龄这样表现题材如此广泛的画家,举凡翎毛花卉、水族鳞介、草虫蔬果、走兽、人物、山水,靡不涉猎,尤以花鸟、草虫、走兽最为见长,传世作品的数量也最为可观。

技法丰富还新颖,画面丰富和谐,清新优雅,写实而主风神,堪称画坛之独步。为了在艺术实践中突破传统工笔画的僵局,以及为更新传统画法辟一新路,刘奎龄先生献出了毕生的精力。

1950年初秋中国艺术品赴苏展览,身为中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的徐悲鸿及全国文联展览委员会主任叶浅予都参与了这次活动的评选工作,徐悲鸿在送展的作品中见到了刘奎龄的《上林春色图》,大为惊叹,称赞不已,后悔相识太晚,并不无疑惑地说:“我怎么连这么一位画家都不知道!”语气中不无自责的成份。这与刘奎龄在本地受到一些平庸者睥睨的现象判若霄壤。

的确,作为传统绘画,刘奎龄作品的写实风格是独树一帜的。他是徐悲鸿提出的“尽精徵,致广大”目标的真正实践者。他笔下形象的真实感、精确性及质感、火候的把握都是同类题材的作品难以伦比的。

随后徐悲鸿为刘奎龄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在信中要求刘奎龄为他亲笔作一幅《孔雀图》。然而刘奎龄还未动笔,徐悲鸿就已离开人间,这不禁使老人黯然神伤并留下终生的遗憾,这不仅是艺术史上的一大憾事,也让刘奎龄沉寂了二十多个春秋。





内容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zgsh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