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时间:2008-12-27 00:00 来源: 作者: 点击:
次 |
|
由林散之书法鉴定真伪莫辨所引发的风波,这两天在南京艺术界迅速传播,成为城中热议的话题。一些画家、评论家对此见仁见智,有人认为目前整个中国艺术市场混沌不堪亟需整理,也有人大呼“山寨”一词太妙了,不无讽刺地称“山寨林散之”也是传承中国书法的方法之一。更有资深藏家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揭秘“山寨林散之”背后的更多黑幕。
藏家揭秘:一年内有上百张假林散之流入拍场
昨日,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资深藏家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称,从07年秋拍到现在,已有上百张的假林散之流入各地的拍卖场,而上面,都无一例外地有专家题款。
至于为何会有专家在如此多的假林散之上题款,该藏家认为固然有画商造假款等因素,但关键还在于“专家看画的水平有问题”。他称自己也曾干过一件这样的事:拿了某名家的一幅假画去找专家题,专家果然以假当真题上“精品”两字。于是这用了300元买来的假画最后竟在北京某拍卖场上卖了3万元。这位藏家认为,术业有专攻,专家有强项也有弱项,有的专家能看傅抱石不能看亚明,能看钱松喦不能看林散之,却非要“什么画拿来就题”,不免出了漏子;也有的专家题了款后,画反而贬值了,藏家一看某专家题过款的立即有不信任感,最后导致画作无人问津。
至于究竟是谁在仿造林散之的字?这位藏家称他知道南京就有一位这样的高手,仿得很像。画商到他那儿去买假林散之,都是一百张一百张地买,千把元一张,再找专家题字,一幅字题个款大概两三千元,最后到拍卖场上,一般都能卖个三四万元。其中的利润,堪称惊人。07年秋拍,就有很多这样专家题了款的假林散之拍出,成交价不高,都在三万元左右。但“假的流传世上,贻害无穷”,这位藏家称自己不愿得罪人,但实在有必要出来讲一讲,“应该告诫这些专家,千万别再自作聪明、夜郎自大。”
画家热议:“山寨林散之”永远有市场
自然是不缺看热闹的人,有爱好收藏的人甚至把自己MSN的名字都改成了风波三位主角的名字。而艺术家们,无疑更有发言权。
一贯嬉笑怒骂的画家郜科大呼:“这就叫‘山寨’,我太爱这个词了,林散之也被山寨,是好事,也是一种传承。”他又痛快淋漓道:“林散之的假书法都横行十几年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事?就因为林散之只有一个,而江苏造假的聪明人又太多了。”他断言:“山寨林散之”永远有市场,“好多人为了仕途,都会去找林散之,当官的都喜欢林散之,所以林散之的假书市场永远没有完。”他又称:“水至清则无鱼,艺术市场本来就混沌,梵高一样有假画,打来打去都是市场问题。不过,在这种鱼目混珠的情况下,你的境界有多高,全看出来了,搅在名利里头,已经没有意义了。真正林散之的书法艺术传承了多少?中华民族伟大的书法艺术究竟是为了什么?这是需要问一问的。”
江苏省作协书画联谊会秘书长柯江则讲了林散之的一件逸事:“林散之当年闭门在家练习书法,有一天恢复各种协会,林其时名气已很大,于是有人邀他出任书法家协会主席。当时,为了争一个主席、秘书长各名家争得头破血流,而林老的回答却是‘还有这样的组织吗?我年龄大了,写写字而已,还是让年轻人去吧。”柯江道:“林老80岁的时候,对自己的书法有一句评价:书有小成。反观现在很多画画的,动辄封自己大师,又是怎样的天上地下?”
画家王烈则认为,娱乐圈的炒作风气也蔓延到了书画界,“就像张艺谋一部新片,要炒无数的新闻。”这次的事件,也让他闻到了炒作的气息,不管怎样,他认为“画家是运动员,鉴定家是裁判员,裁判员运动员都必须有职业道德,做假,是不对的。”
记者随后走访林筱之接受电台采访时所提到的“五台山画廊”,发现位居五台山的一家画廊内的“林散之”已经消失不见。而业内人士却告诉记者:假林散之,拍卖会上比画廊多,“09年的春拍你去看,还会在拍卖会上见到山寨林散之。”
(责任编辑:admin)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