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汉章在源城奇石馆参观。
陈汉章是我国收藏界第一位连续两次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像章收藏家。他从1966年就开始醉心于收集毛主席像章及古董等。积少成多,40多年来,他的藏品已有10万多件。 陈汉章于1999年从河源走出到深圳创业,如今落叶归根,年届古稀的陈汉章希望在市区找一个合适的地点,来安放他的10万多件藏品,为弘扬客家文化及打造“客家古邑·万绿河源”增添一点内涵。然而几经周折均未找到合适的地方,陈汉章的十万藏品能在河源找到一个“家”吗?
40余年收藏8万多枚像章
陈汉章出生于河源的一个村子里,从小爱画画,早年在河源剧团工作。上世纪60年代,陈汉章经常到各地慰问演出,所到之处各单位都会派发毛主席像章,慢慢地他就有了不少毛主席像章。学美术出身的陈汉章发现毛主席像章的构图精美、雕刻精细,于是就开始收集。到“文革”结束,他共收藏有2300多枚毛主席像章。 陈汉章说,他之所以喜欢收藏与毛主席有关的物品,主要出于自己对毛主席的感激之情。原来,陈汉章出生在老河源县,家里很穷,父亲欠下一地主家不少钱。还不起怎么办?地主说,“那就把你的儿子给我吧。”他的父亲坚决不同意。没多久,解放了,他家与地主的债务一笔勾销,这让陈汉章打心底里感激毛主席。 文革后,个人崇拜时代结束,毛主席像章越来越少了。而那时他已决定做“毛主席像章”专题收藏,于是就四处找、用钱买毛主席像章。江西、湖南、韶关、紫金等地都有人帮助收购。由于越买越多,价格也越来越贵,陈汉章帮人做广告赚来的钱全都用在这上面了。有一次一名古玩商送了一千多枚像章过来,陈汉章一时没有那么多钱,只好忍痛卖掉了两栋房子。 40多年来,陈汉章共收藏了8万多枚像章。其中,最珍贵、最令他难忘的一枚像章是以前挂在火车头上的毛主席像章。那还是1986年,他听说南昌铁路局一退休工人收藏有一枚曾挂在火车头上的毛主席像章,就找上门去购买,可该退休工人怎么也不肯出让。结果去了两次都没买成,回来后,他吃不香睡不着。于是第三次上门,这次他采用“感情投资”的方式,先和该退休工人交友,请他吃饭,陪他喝酒,该退休工人终于被陈汉章感动,最后以3000元把像章卖给了他。
两次创造“吉尼斯”世界纪录
如今,陈汉章在深圳大梅沙经营着一家酒店,每一位客人都可欣赏到他的那两幅曾经创造“吉尼斯世界纪录”的《香港回归图》和《华夏团圆图》,这两幅金光闪闪的像章拼图是用金、银、铜、铁、陶瓷、有机玻璃等30多种不同材质、规格大小不一的毛主席像章拼成的,让人叹为观止。 《香港回归图》用1997枚毛泽东像章拼制而成,图高1.6米,长3.6米,内有国旗、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等。《华夏团圆图》是用3003枚毛泽东像章拼成的,内容为一幅完整的中国地图,寄托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的美好心愿。这两幅图共用毛泽东像章5000枚,象征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史。 两幅图曾参加过“昆明世博会”,并分别被选进了吉尼斯世界大全,荣获了“吉尼斯世界纪录”证书。陈汉章也成为我国收藏界第一位连续两次创造“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像章收藏家。 40年来陈汉章所收藏的8万多枚像章,最小的只有纽扣般大小,最大的一枚直径宽达110厘米,有40多斤,收藏品来自全国各地。
毛泽东的亲属参观展览
陈汉章的收藏非常广泛,不仅收藏像章,还有价值连城的古董。他的藏品中,除8万件毛泽东像章,还有3万余件古钱币,有上万幅历史人物和风土人情的图片集萃,有上千件古旧艺术品,有数百套期刊简报。 毛泽东诞辰109周年之际,陈汉章受邀在深圳举办“伟人风采”像章图片展览。该展览用1万3千多枚领袖像章、400多幅图片,形象、生动地展示了中国革命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毛泽东的亲属以及曾成功在荧幕上扮演过毛泽东光辉形象的演员杜天清等及大批群众前来参观。 陈汉章说:“我并不是全国收藏毛主席像章最多的人,我不追求这个,我把重点放在其艺术性上。”陈汉章觉得毛主席像章工艺精湛,是珍品,特别是它的微雕技术,可以说在世界雕刻史上是登峰造极的。“一个直径只有4厘米的像章,除了人头外,其中四射的光芒其实刻的是五角星,在显微镜下可看到785个五角星。”陈汉章介绍道。 1999年,受“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组委会邀请,陈汉章带着像章去昆明展览。事后,组委会的人对他说,给你100万,你的这些像章就不要带回去了。陈汉章不肯,他说:“钱不是主要的,没有这些像章,我没法生活,这是我的精神支柱。”
想在河源为藏品找个“家”
陈汉章认为,藏品要走出收藏室,要把藏品与人分享,要最大限度发挥它的社会作用,这样才体现出它们的价值。于是他的藏品先后应邀赴上海、山东、江西以及广东各地展出了几百场,参观人数近百万人次。 目前,陈汉章的藏品基本是放在家里,处于孤芳自赏的境况,为了安全起见,一般拒绝外人参观。深圳福田区世纪工业城,曾决定免费为他提供2000多平方的场地办展览,可他委婉地拒绝了。陈汉章心中早有一个打算,他要把这些藏品运回河源。因为他深爱和热恋着这块土地,要把他的这些“宝贝”与河源的家乡人们分享。 陈汉章说,他离开河源多年来,每次回河源都能发现新气象新变化,特别市委市政府把河源定位于“客家古邑”之后,更加坚定了他的信心。但现在,陈汉章愁的是如何为他的收藏找一个“家”。这么多的收藏品,至少需要1000多平方米的场地放置,且场地周围须文化气氛浓,人流量大,但目前尚未找到。陈汉章说,把十万藏品安放河源,也是为“客家古邑·万绿河源”增添一个亮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