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宝泓先生相识近三十年, 那时他是武汉军区美术创作员,后任美术组长,是全国闻名的军旅画家。他为人和蔼,思维敏捷,处世淡泊,待人诚恳,洋溢一派艺术家的气质。与他相处,使人感到亲切和睦。他除了自己创作外,还经常给周围的同行指点,可以说,那时他既是我们生活上的兄长,也是绘画创作上的导师。
宝泓先生在部队期间创作有大量的作品来反映军营的生活。1979年,解放军总政治部派他到越南前线写生,他冒着枪林弹雨,体验前线战时生活。他和战士同吃同住,为战斗英雄画像,为支前模范留影,画了大批速写在报刊上发表。并创作《英雄顽强》、《捷后频传》两幅巨作在中国美术馆展出,产生了重大影响。此期间他把创作触角伸向我军历史,创作了《贺龙在洪湖》、《醉歌一曲苏维埃》;把触角伸向戏剧,创作了《杜鹃山人物绣像》;把触角伸向乡村,创作了《外婆和我》等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代表作品,从而奠定了他作为军旅画家在当代中国画坛上的地位。
1986年,他回到母校浙江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学院)任教。一别十余年未曾见面。
在杭州宝泓先生家中老友重逢,真是唏嘘不已,感叹万千。此时先生已两鬓斑白,但挺秀飘逸的气质不减当年。是夜抵足长谈,几近拂晓,先生仍如以前,诲人不倦,情理至深。此后,与他交往频繁,共同办展览,一道参加研讨会,不但又可经常得到他的指导,而且对他的艺术观念和作品特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