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 日一声槌响,不是2011年的拍卖收官,而是法院裁定,沸沸扬扬半年之久的陶瓷鉴定专家毛晓沪“做假售假”案以原告请求被驳回似乎落下了帷幕。本是一件普通的案件,竟然牵动公安部、国家文物局的高层,可见和“文物”沾边的皆非等闲之辈。等不及上诉期限最后几小时的到来,以受害人身份出现的毛晓沪就迫不及待地召开了新闻发布会,面对众多媒体,郁闷已久的毛晓沪慷慨陈词,不过主题似不在案件本身,而是更多指向了由来已久的国内收藏乱象和体制内外专家之争。
鱼龙混杂之藏家之乱
当今中国收藏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高地,资金流的洼地。在席卷世界范围的金融危机冲击下,只有收藏行业逆市飘红,呈现急剧增长态势。据统计,截至2011年上半年,全国拍卖业实现成交总额3029亿元,同比增加20.8%。1981年发行的1分硬币,目前在收藏市场上的价格稳定在1500元左右,较面值相比涨了15万倍;2007年,徐悲鸿的《落花人独立》以490多万元竞拍成功,2010年拍卖成交价6496万元;今年1.71亿元拍出的《巴人汲水图》2004年成交价格仅1650万元……诸如此类,充分说明收藏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经营行业之一。
收藏作为中国几千年来社会发展的风向标,历来是社会阶层划分的分水岭。而今天不下7000万人的收藏规模实属前所未有。从达官富豪、文人墨客到贩夫走卒,真正进入了全民时代。收藏已不再是簪缨世家、书香门第的专属。其间小民暴富的心态、家产保值的心态、资本投机的心态、通胀预期恐惧的心态不一而足,更有“洗钱”、“雅贿”者暗度陈仓,已成鱼龙混杂的渊薮。人去楼空,物是人非,设若丛碧再世,情何以堪?
真假难辨之藏品之乱
传统的文物鉴定靠的是“眼学”,前提是必须有大量的真品过眼过手,还要有师傅点拨和自学自悟,主观性强。虽然目前陆续开发出许多科技检测手段,但缺乏一个完整的数据库,况且高仿者也很快找到了应付的门道。在景德镇,你可以买到现成的明代成化年或清朝康熙年的釉料,再在古代窑址取土烧制,做出的瓷器,其化学成分和古瓷完全相同。一位泰斗级瓷器专家到那里考察后,再也不肯为别人作鉴定。而堂而皇之的造假、卖假、买假更是到了见怪不怪的地步。
文化的存在与否是一个民族存在与否的唯一标识。各民族经过长期历史积淀而形成的思维方式、价值标准和情感趋向,物化为文物而薪火相传,作为这一文明的原始印证,具有无法替代和不可复制的永恒价值,由此,真实性、学术性、稀缺性成为文物的特有标识,也是衡量其价值的标准,是拥有者身份和社会地位的象征。虽然,文物造假古已有之,但其人其物的影响范围实在有限,与今日市场造假的“与时俱进”绝不可同日而语。有专家言:目前的情况至少有90%的藏家其90%的藏品都是假货。更为可怕的是假货已经登堂入室,堂而皇之地上图录、上拍卖会,全不顾众目睽睽!人们不禁怀疑:“文物”还是文物吗?
门户之争之专家之乱
目前业内专家大体可分为“体制内”和“体制外”两种,“体制内”主要指国家、省、市级文物主管部门主导的文物鉴定委员会和文化部认证的鉴定专家,拥有公立博物馆资源和学术研究的权威地位,是公认的“国家队”,或被称为“学院派”,但其中不乏因行政之便而获专家之名者。按照现行法规,这些专家只对文博系统及相关部门(如海关、司法、公安)指定的任务而不对社会和私人开展鉴定活动,但近年来“国家队”成员也频频现身于各类鉴定活动。“体制外”或被称为“实战派”的专家则完全依赖于市场实践和口碑,市场信息多,交际能力强,但知识缺乏系统性,大多是活学活用,理论上有所建树者凤毛麟角。其实,收藏史上两类专家绝少“庙堂”与“江湖”之争,倒是互学互重、取长补短的佳话不断,只是“名利”当头,都撕下了文化的斯文面皮,以己之长攻人之短,门户之争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借此乱象,徒有其名、浑水摸鱼者层出不穷,鉴定证书满天飞,“专家滥”已成泛滥之势。
作为藏家而言,要想对自己的藏品负责,只能是“只选对的”,尤其是有四类专家需要收藏爱好者斟酌看待。
一是虽供职于文物部门但搞行政管理出身的行政型专家;二是敢于通吃各种门类的全能型专家;三是缺乏市场历练的书本型专家;四是唯利是图的无德专家。
其实,博物馆和民间收藏界各有优势,使收藏成为一种文化产业,必须官民并举。
似是而非之法律之乱
没规矩不成方圆。
首先,我国民间文物流通始终处于法律的空白地带,众多的古玩市场、鉴定机构只有工商执照,游离在文物部门监管之外。
其次,按照我国《文物法》规定,凡在中国国土领域及海域内出土的无主文物,均归国家所有。目前能见到的老窑器通常都是地里挖的、海里打捞的,传世品数量很少,许多藏家对手中藏品的来历难以说清,不免忐忑。对此,有人认为,第一,出土文物不能与具有出土痕迹的文物画等号;第二,《文物法》颁布之前出土的文物不应在管辖范围。而对文物的所属判定,应当是谁主张、谁举证,如果没有证据,就不能剥夺收藏者藏品的所有权。
第三,出于对文物所有权界定的模糊认识,许多拍卖行拒绝真品进入拍卖程序,而知假卖假却可以靠《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的“拍卖人、委托人在拍卖前声明不能保证拍卖标的的真伪或者品质的,不承担瑕疵担保责任。”而大行其道。另一方面,来自中拍协和北京保利、中国嘉德、北京瀚海、北京匡时四家公司官网的数据显示,仅四家公司2010年拍卖总成交额即达226亿元。如此巨额交易,拍品真耶?假耶?
毛晓沪案似告一段落。但由此可窥见收藏界的一隅乱象。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我们既寄希望于专家们的洁身自爱,也希望藏家的理性认知,更希望在国家层面的拨乱反正。因为收藏不仅负载历史,收藏本身就是直接的历史。收藏历史,更要创造历史。
没有未来的历史都是故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