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相信大家对于四大、八大、十七大等这些名酒组合都不陌生,不过对于这些名酒到底哪个更权威,相信大家的想法都不一样。今天呢,主要想聊一聊,这些名酒到底是怎么评选出来的,从评定标准去判定它们到底谁含金量要更高。
一、四大名酒
1952年,第一届全国评酒大会在北京举行,四大名酒——茅台酒、泸州特曲、西凤酒、汾酒也由此诞生。因为当时百废俱兴,为了引导消费者们消费,所以评定标准是侧重于品质优良。而且要有一定历史底蕴,也就是名气大口碑好,有销售市场,得是大家所公认的好酒。
当然,除去格外注重历史底蕴以及口碑外,送来参赛的19个样品同样也要通过理化指标检测以及专家们的感官评价,最后才选出来了这四个。不过这个时候的评选标准其实还没标准化,相对来说看着还是比较随意的。
二、老八大名酒
1963年,第二届全国评酒大会在北京举行,参赛的白酒共有75种,最后选出了老八大名酒——五粮液、汾酒、古井贡酒、泸州老窖特曲、全兴大曲、茅台酒、西凤酒、董酒。这次成立了比较规范的评酒委员会,并且评委都是在各地挑选的专业评酒人士。
而且评委之间评分互相不会干扰,样品全部都采取了密码编号,对于白酒的感官评价,也制定了色、香、味的百分制评分法。不过因为评委问题,浓香酒此次评选在酒香上占满了优势,所以老八大名酒评选出来,有半数都是浓香酒。而茅台也因为名次下降,在1964 年举行了后面对白酒界影响深远的茅台试点。
三、新八大名酒
1979年,第三次全国评酒大会在大连举行,这次参赛酒样一共有108个,最后选出了新八大名酒——茅台、汾酒、泸州老窖特曲、五粮液、古井贡酒、董酒、剑南春、洋河大曲。这次评酒大会是五届评酒大会评定标准开始完善的一个转折点,不仅分了香型,而且还按度数以及糖化发酵剂、液态法等进行了分类评比。
这次评定标准要更加完善,通过考试选拔了22名评委而且还有专家团助阵,酒样依旧是密码编号盲品,不过同一省份的酒也被打乱在了不同的组中。而且这次感官评定更加标准,采取的是色、香、味、风格的百分制评定,还规定了不同香型的白酒在感官上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典型风味。但也因为首次按香型分组,所以也难免有名酒会准备不当报错组,全兴大曲以及西凤就是因此名落孙山。
四、十三大名酒
1984年,第四届全国评酒会在太原举行,评选出了十三大名酒——茅台、汾酒、五粮液、洋河大曲、剑南春、古井贡酒、董酒、西凤酒、泸州老窖特曲、全兴大曲、双沟大曲、特制黄鹤楼、郎酒。
此次依旧是对参赛酒样按香型等进行分组,评定标准跟第三届差不多,只是对于评委的选拔在理论考试上还增加了实践操作。而且对于酱香酒,还增加了一个特色评比项目——空杯留香。所以,日常生活中酒友们其实也可以通过空杯留香来判断酱香酒优劣以及酒龄,基酒年份不足五年,它的空杯香不会超过12小时。
五、十七大名酒
最后,1989年,第五届全国评酒大会在合肥举行,评选出了最后一次名酒,也就是十七大名酒——茅台、汾酒、五粮液、洋河大曲、剑南春、古井贡酒、董酒、西凤酒、泸州老窖特曲、全兴大曲、双沟大曲、特制黄鹤楼酒、郎酒、武陵酒、宝丰酒、宋河粮液、沱牌曲酒。
其实基本评定标准还是跟前两届十分相似,只不过,对酒样采取了双重加码的保密措施。而且因为在前面,经常会出现评委重香不重味的情况,所以对感官评价这个百分制的评分比重也做了调整。它采取的是减分法,其中总分在96-98分就可以被判定为名酒。其中色泽占10分,香气占25分,口味占50分,最后的酒体风格占了15分,口味所占比重最大。
值得一提的就是对于色泽这一块,只有浑浊、带有悬浮沉淀物或带有微黄以外的颜色才会被扣分,也就是一般的酒都能在酒色这一块得满分。所以酒友们日常不要轻信什么酒色黄的、挂杯好、酒花好的就一定是好酒,其实酒好不好,跟酒色还真的关系不大。
不难看出,从第一到第五届,白酒的相关评定标准也在逐步完善,一届要比一届更注重酒体风味。那是不是意味着第一第二届所评选出来的名酒含金量不高呢,其实当时评酒会刚开始,评选制度更加透明,再综合它的评选条件,其实前面的名酒在我看来更具有标杆性、权威性以及说服力。当然,后来者酒质也是其中的佼佼者,只是底蕴可能没那么深厚。
了解了相关评定标准后,对于这五届评选大会所评选出来的名酒,你觉得哪一届更名符其实呢?
图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zgsh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