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资讯中心 | 书画研究 | 名家专访 | 历代名家 | 鉴赏收藏 | 销售专区 | 紫砂艺术 | 名家展馆 | 会员展馆 | 封面人物
  热门标签: 书画 吴冠中 伦勃朗 老酒,百岁老人,长寿 收藏,书法,绘画 黄金时代
 
  主页 > 名家专访 >
 

孙晓云:中国书法首先是文字,然后才是艺术

时间:2021-08-16 09:49 来源:网络 作者:孙晓云 点击:

书法在当代社会究竟起怎样的作用?这个问题我一直在想,越想越觉得事情很大,它不仅仅是个人兴趣爱好或者艺术观点的问题,而是一个很大的文化问题。艺术观点是不断变化的,但中国文字的传承是恒久的,它涉及到我们文明的存废。

孙晓云作品 朱庆余《观涛》

尤其在今天,因为书法已经失去普及性和实用性,很多人在不知不觉中对书法有很大的误解。这种误解,首先就体现在对“书法”的定义上,过去古人学习书法是“认”、“念”、“写”三位一体,现在这三个部分被完全割裂:认,对汉字的研究,交给了中文系;念,交给了表演系;写,则交给了美术系。这是很有问题的,中国书法首先是文字,然后才是艺术,结果现在你把文字的内涵都剥掉了,就剩下一个艺术的壳。既然书法是纯艺术,那好,谁都可以有自己的观点,什么都可以冠以“创新”而随意为之,艺术本身就是选修课。文字可以选修吗?今天这样的状态难道不足以振聋发聩?

孙晓云作品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我们不要忘记的是,文化是民族的根,对于中华文化,汉字是它的根。没有汉字,哪来的诗歌、历史和哲学?中国书法向来不缺少审美依据,博大精深的书法史论,有延续两千年的完整、缜密的评判标准。我们不妨好好的看一看。如果汉字的书写内涵都被剥离出去了,成了纯艺术,那中国文字可能就要消亡,中华文明也会危在旦夕。所以说,对传统书法的传承,是一个非常严肃的文化安全问题。

孙晓云作品 苏轼《论书诗六首》局部

这么多年写下来,其实我就干了一件我力图做好但还没有做好的事,那就是对中国传统书法传承的坚持。现在,老有人在说“你不要背着传统的包袱,要创新”。恰恰相反,我想说的是:“你还没有继承到传统,不要背上创新的包袱。”现在大家把创新完全变成一个包袱了,如果你跟前人写得一样,好像就不叫创新了,就会被人嗤之以鼻。这种观点是很有害的,《诗品》里讲:“如将不尽,与古为新”,我觉得很有道理。不能说为了跟爹妈不一样,你两个耳朵就得长到头顶上。

孙晓云作品欣赏

孙晓云,女,1955年8月生于南京。中国共产党十七大、十八大代表,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主席,江苏省美术馆名誉馆长,江苏省文联副主席,江苏省妇联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劳模)和三次省部级劳模,中组部、中宣部、人社部、科技部“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艺术奖”,江苏省委省政府首届“紫金文化奖章”,中宣部“全国文化名家”、首批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文化部“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中国文联“全国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中组部人才局“中央直接联系专家”,“江苏省首批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

—《END》—

图文来源:网络

声明| 旨在分享传播,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原文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观点或立场。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责任编辑:zgshw)

0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上一篇:梅墨生:中国画的审美特点与当下的悲哀 下一篇:张桂光:书法的前途是走进千家万户
   
  特别推荐
画一缕高洁傲岸的诗魂——林凡工笔写梅
尽现温蕴俊秀之美——常潇山水画
在路上——铁岭工笔画家秦焕爽
张跃华:彩墨飘扬、梦春飞舞
艺术家梅一随笔:诗意留连重物华
陈忠康:学习书法不应以参展为目标
鲁慕迅:以“童心”入书画,画面充满“童趣”
景月霞——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笔耕不辍
实力派书法家狂癫客——笔酣墨饱
王镛:书法离开了艺术就没意思,孙晓云:书法
 
  本月热点
岳继承作品鉴赏
“画罗天下”罗家宽
“清贵”崔如琢:艺术中国梦的知
大家——朱德群
大家王梦庚书画拍卖会记时随拍
邳州曹元伟:一位草根书法家的艺
邱志杰:追忆者的共同体
时锦平——中国山水画名家
赵海昉书画鉴赏
顾群业谈“去他妈的艺术”与“人
中国书画网 2006-2014 版权所有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 法律顾问:权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