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石界名宿杨文俊先生的重头戏
(文 · 彼岸石)

据说,中国石界有三千万石友,是真是假何必较劲,反正我认识的不超过三千个,每一位的相识都基本是网络牵的线、搭的桥,可惜颜色都不是红的。
什么颜色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缘相遇相识,就如徐志摩诗里写的《偶然》,无关爱情,必然相关爱好。
爱好是人与人之间交往最坚实的基础,就如信仰,有一个特别让人热血的词叫做"志同道合",那足可以引为知己,就像石友之间,聊起石头总是滔滔不绝,当然说起知己我更喜欢红颜,谈石头、聊人生,说不定就会梦想成真。
同住海棠城,共饮三江水,恕我孤陋寡闻,过去一直有眼不识杨文俊先生这枚金香玉。
乐山,只是川中一座边埵小城,虽然古称"海棠香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和美丽丰富的旅游资源盖过了它作为奇石主产区的地位,整个地区的石友曾经有过大概估计超万人,但在海棠城里在册的至多几百人,我差不多基本都认识。

或许是阴差阳错,在我早期捡玩乐山奇石时,杨先生还未与石邂逅,当杨先生驰骋石界时,我又还未归来,等我回乡之后,杨先生早已功成身退,在乐山石界最辉煌的时代我与先生非常遗憾地失之交臂!
感恩网络大千世界,庆幸在千万人之中与杨文俊先生添加成为好友,就像在庞大的网络转角乍逢丁建军先生和马强先生一样,而在马强先生的介绍里对杨先生推崇倍至,称之"乐山石界的泰山北斗"!
通过数月交流,杨先生的形象越加丰满,尤其是了解到他为乐山石界作出的奠基性贡献,真是让我高山仰止!
杨文俊先生在中国石界拥有无数头衔,任意一项都是我目前望尘莫及的,但让人心服的不是头衔,而是顶着头衔做的实事!

我不关心他多次应邀参与各地展会的嘉宾待遇和评委水准,我只是关注到他回归家乡后为乐山石界殚心竭虑把外地甚至外国石客引进来又把乐山奇石推出去的卓越贡献!
台湾、韩国、香港和内地柳州这些地方的石客有好多都是杨先生引进来的,像鼎鼎大名的林同滨先生就是乐山石界的老朋友。
新世纪开始后,国内石展如雨后春笋发展起来,杨文俊先生和另几位老师一起组织乐山石友们上成都下柳州四处参展学习,积累起丰富的办展经验,主导了乐山举办的以西部奇石展为代表的多次成功的大型展会!
杨先生作为曾经国内多家石界主流媒体的顾问和特约撰稿人,发表过多篇关于乐山奇石资源的介绍文章,回到乐山家乡于2004年出版了第一份奇石报《乐山石》,紧跟着《乐山赏石论坛》报也横空出世,乐山赏石文化的春天在杨文俊先生等人的齐心协力打造下逐渐开花结果,各种赏石报刊杂志的推出培育了无数新生代的赏石高手在石界展露头角!

乐山,作为奇石产出的主要资源地,捡石、玩石、赏石在新世纪之后蔚然成风,一方面是杨先生等人的有力宣导,另一方面更是这些石界弄潮儿打拼出了石市交易的成功尝试!
无需讳言,像杨文俊先生这样的石界名宿,名头已经足够响亮,在石头的实惠上肯定早已尝到了甜头,虽然不像石界神话传说那样鸡血甚至狗血,但关于W的故事足可以编撰成书!

二十年谈不上沧海桑田,回首只在弹指一挥间,来不及细数杨先生归乡后为乐山石界贡献的点点滴滴,但从乐山石界这二十年的发展史实彻底证明:无论是石头市场的建立、奇石展会的举办和赏石文化的兴起,杨文俊先生都在其中起到了主导性作用,不说本地影响,就连都江堰市观赏石协会的马强会长都将他称之"乐山石界的泰山北斗",可见杨先生对乐山石界的发展推动作用得到了石界人士的广泛认同!
虽然杨先生如今年事渐高,心力和精力都已不比当年,但他仍然在乐山收藏家协会的会长岗位上发挥余热,继续为乐山奇石走上高端平台尽心尽力!
(责任编辑:zgsh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