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学森,1975年出生,先后学习于临沂艺校、山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上海油画雕塑院油画创作研修班。2000年,被文化部和中国文联有关部门授予“世界华人艺术家”称号。2000年,在汪亚尘艺术馆举办自由感觉--田学森油画艺术原作特别个展,2002年在上海刘海粟美术馆举办田学森作品展,2005年应邀赴法国参加画展和创作,2010年在科学会堂举办《行走中国——田学森旅行写生作品展》,2017年在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举办华山九年——田学森油画展,2018在陕西省西安美术馆举办华山九年--田学森油画展,作品多被国内外友人和机构收藏。

田学森选择用油画语言作为自己的艺术表达手段,他钟情于西方现代主义绘画风格,从中寻找到与海派文化相合、与他内心相切的话语体系。他早期的作品受西方现代主义风格的影响,色彩艳丽而简练,后期多为印象派风格,2000年在青藏高原创作当地大色块系列风景画,对其风格转变产生了影响。艺术语言上的不懈探索,加上对原始壁画的喜爱,自2001年以来,开始以《画室系列》为主题创作的系列作品,艺术语言纯粹,画面趋于安宁淡雅。2007年,为寻得长期研究的创作主题,他孤身驾车,旅行写生,走遍了中国。整个行程西至喀什、北上漠河、南下海南,历时一年零两个月。尽管旅行历经艰难险阻,但开阔了他的眼界,他最终选择归落于西岳华山。2009年,田学森将上海的房子卖掉,在华山一住就是九年,只为一件事:观华山,画华山。“自古华山一条路”,华山的险要由此可见一斑。道路不畅、交通不便,吃的喝的只能将就,饮山泉、煮雪水、啃饼干,经常与野猪土狼游蛇相伴;对景写生,他更是需要先将画框搬到陡峭的山梁上,然后现场做画布,绘画结束再面对面包起来,背下山。在这期间,他以天地为师,以华山为对象,与山林对话、与草虫相和吟、与日月同生辉,数年如一日,传华山之魂。他放弃现代都市安逸的生活,在华山以最自然的方式,贴近华山、感受华山、描写华山。

田学森用西方油画技法表现华山之时,油画语言的中国风格在他的笔下悄然形成。华山的山体多为裸露,岩石的肌理也一目了然,和传统山水画中的皴法别无二致。田学森以线造型勾画轮廓,以写的方法勾写树干,他早年国画的根基在此激活。他借助皴法将眼下复杂的景致概括到画面中来,然后再敷以色块塑造山石的结构,华山的峰峦在阳光之下,阴阳向背,大开大合。田学森据于一处,面对瞬息万变的光影,抓住最为感人的刹那,凭记忆和推理表达画面的明暗。他画面暗部的冷色调沉着而静谧,弥漫着空气的流动感,受光部的暖色调,则跳跃着光线的律动。在他的笔下,有着华山不同的视角,无论是游人如织的景点,还是不见人烟的无人区域,或是白雪皑皑的峰脊,还是流水潺潺的山泉,都成为他笔下的意象,他以艺术的方式述说他与华山的相遇与情缘。

在田学森看来,“确定了人生的目标,事情就变得简单很多。生活或者画画,我都不去辩论。到现在,我是谁,我在哪里,干什么都不重要,只要去真诚对待画布就够了。经过这些年的沉淀,只要真诚去画,画面自然会发生变化,不用人为去改变。画是从大自然里来,从现实里来的,客观世界运行规律如何,画面上也会有这种现象。”


(责任编辑:zgsh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