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国画注重笔墨与气韵,文人墨客用以表达情趣、修心养性,并通过师徒相授相承,优秀传统得到继承和发扬。但近代以来的科班教育体系,使得这一传统被弱化了。林勇逊先生是继承和发扬国画精髓的特例。

1944年,林勇逊生于广东省揭阳县,1965年进入汕头工艺美术厂追随国画名家王兰若先生,因为出口创汇的需要,在当时学习和绘制了大量国画,1968年,王兰若先生被下放,林勇逊顶起重任,自己也得到了人生最为重要的磨砺。
他得到王兰若先生的悉心传授,由此也结下了世纪情谊。八十年代移居香港后,师徒联系仍然密切,在王兰若先生晚年,林勇逊更是带着夫人和学生,每年都回响为先生祝寿。

前:王兰若和夫人后:林勇逊和夫人
林勇逊现为中国美协会员,香港艺术界国庆委员会副秘书长,香港兰亭书画学会第一副主席,并受聘为《艺术香港》杂志名家讲堂专栏、金紫荆艺术研究院签约艺术家。
一甲子以来,林勇逊从未停笔,一边授徒,一边创作,海内海外,留下他大量的画作, 心手笔纸墨,已高度合一,他的作品,笔法洒脱,墨气淋漓,诗情画意,真善美趣,是一个现代文人的真情流露。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236×124cm

寿而康 68×68cm

白云深处有人家 68×68cm

桃源早春 68×68cm

一片黄金 45×34cm

水乡清韵 45×34cm

胜似春光 45×34cm

一树梨花 45×34cm

雨过百泉出 68×68cm

绿阴深处 68×68cm

红了樱桃 68×68cm

镇远夜市 136×68cm

开阳道中 136×68cm

张家界——春 68×68cm

张家界——夏 68×68cm

张家界——秋 68×68cm

张家界——冬 68×68cm

在水一方 68×68cm

山鸣谷应 风气水涌 236×124cm

秋 江 68×68cm

踏雪归 68×68cm

远浦归还 68×68cm

烟柳过桥深 68×68cm

渔歌入浦深 68×68cm

落日送归牛 68×68cm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68×68cm

清 流 45×34cm

牧 鸭 45×34cm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68×68cm

松下问童子 68×68cm

钓罢归来不系船 68×68cm

清江晚泊 68×68cm

春 雨 45×34cm

明 月 45×34cm

山 雀 45×34cm


杭州西湖卅景 20米长卷
笔墨已成似无为,纵观林勇逊作品,虽无奇峰险滩,怪石异树,亦无虚玄幻境,奇技绝巧,却处处笔墨精湛,气韵生动,传承着国画传统,却又不乏新意。他在香港培养了无数学生,这一传统还在延续。

他的恩师王兰若先生活到105岁,如今他也已是78岁高龄,却眼不花,耳不聋,一方篆刻,立等可取,是不是传统国画也有延年益寿之功呢?
(责任编辑:zgsh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