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资讯中心 | 书画研究 | 名家专访 | 历代名家 | 鉴赏收藏 | 销售专区 | 紫砂艺术 | 名家展馆 | 会员展馆 | 封面人物
  热门标签: 黄金时代 收藏,书法,绘画 收藏 草书诗卷 书画,书法, 拍卖 书画
 
  主页 > 名家专访 >
 

常海军:遇见水彩,简单至上

时间:2021-09-06 09:44 来源:广州国际艺博会 作者:黛竹 点击:
常海军,1972年出生于河北高邑,广州市美术家协会会员,职业画家。1997年就读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专业;1999年-2010年在广州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任教;2011年水彩画《仰》入选“广东省第五届水彩画展”;2013年水彩画《远方的红旗》入选“广东省第六届水彩画展”;2013年水彩画《戏之红》入选“2013广州水彩画展作品展”;2013年水彩画《仰》参加广州美术学院60周年校友作品集;2015年亚洲美术双年展《老李》获银奖;2015年参加“中国水彩名家人体作品提名展”。

 

他不是一个幸运的人,命运未曾给予他优异的先天条件,但他自强不息,面对苦难从不逃避退缩,勇敢前进;他不是一个顺利的人,命运未曾给他铺垫平坦的道路,但他善良不泯,始终坚守朴实简单的人生信条,心向阳光。

他就是当代水彩画家常海军。

常海军的艺术经历并不是那么光辉宏大,跌宕激昂,但却足够励志。他有属于一个艺术家独有的思想领地的骄傲与孤独,也有属于一个平凡人面对命运的挣扎与困惑。数十载的艺术追寻、求索,历经千帆,他放下执着,一任自然,唯留轻盈平淡的人生态度。

1.破釜沉舟:取舍决意 方得始终

常海军出生于河北省高邑县的一个小乡村,自幼喜爱绘画,小时候无人教习,他凭着特有的绘画天赋常常自己拿着木棍在沙地上涂画,独自娱乐。小学三年级时,常海军迎来了他艺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机遇,遇见了其艺术之道的领路人。当时有一位乡里的美术老师到常海军所在的农村进行人才选拔,挑选具有美术天分的孩子进行教习,常海军顺利通过测试,成为被选中的孩子之一。这位老师对常海军倍加关注,每隔一段时间便来看望他,陪伴了常海军很长一段时间,期间他还带领常海军到县城的文化馆参加素描培训班,接触专业的素描培训。


 

《丑橘》61x47cm

由于家境贫寒,年轻时常海军便入伍参军,成为一名文艺兵。在部队生活的4年时间里,常海军一刻也未曾放下画笔,主动负责部队的板报绘画,并完成了大量的速写作品。2005年,天马出版有限公司为常海军出版了一本速写集《常海军速写》,其中有一半的作品皆是在部队生活期间创作完成。一次偶然的时机,常海军留意到广州美术学院成人教育部正在招生,他有意报考,以便进一步提高美术素养。于是他晚上勤加复习文化功课,第一年遗憾落选,于第二年考进学院成人教育部的油画专业。在广州美术学院毕业后,常海军受院长邀请留校在成人教育部任教,期间他自主学习,半工半读考取了本科学历。


 

《红色调的柚子》53x38cm

从部队转而进入广州美术学院的这一阶段,对常海军来说是一个充满心酸和孤独的选择过程。在当时,他能够留在部队转士官,甚至提干,不仅能够保证基本的经济饱腹问题,而且能够拥有令普通人称羡的荣光。当然,常海军本身并不在意这些荣光,他所需要面临的境地是,如果他始终坚持选择报考广州美术学院,万一没考上,不仅会丢失平稳安定的部队生活,而且还有可能终此都没有机会再进一步深入学习喜爱的美术。如此一来,他只能回到老家,回到最初的起点。进退之间,迎接他的可能是海阔天空,也有可能是万丈深渊。


 

《百香果》61x47cm

人在逆境之际总是祸不单行。在内心极度煎熬之时,常海军还接收到了一个噩耗——他的父亲不幸离世。常海军自幼丧母,父亲是他在世上唯一的念想,这对于他无异于是最沉重的打击。父亲离世给常海军带来了无法抹灭的伤痛,另一方面也让他坚定了自己的选择,既然已经孑然一身,心无牵挂,他索性破釜沉舟,不再挣扎,将人生的“赌注”都压在了这一次的美术考试上。幸运的是,他凭借自己的努力与执着跨过了黑暗深渊,望见了另一片明媚天空。


 

《木瓜》61x47cm

人生是舍得的过程,无舍便无得,想得便需舍。这个道理可以充分概括常海军这一段经历的无常。最终让他获得救赎的是他的智慧,他的勇敢,他的舍得——舍得放弃,舍得拥有。

2.遇见水彩:简单至上 “叛逆”而为

2010年,常海军结束了在广州美术学院的11年教学生涯。他放下了一直以来学习的油画,一头扎进了完全陌生的绘画领域——水彩。常海军在油画领域摸索了10年之久,但他始终觉得自己没有找到想要的方向,没有寻到突破点,再加上教师生活消耗了他大部分的精力和时间,让他无法全心全意、安静地思考和探索自己的艺术。所以他毅然辞去了广美的教师职务。


 

《红吊椅》61x47cm

常海军遇见水彩,就像鱼儿遇见了水,鸟儿遇见了天空,相得益彰,一见倾心。水彩轻盈、通透、简单,与油画的厚重、深邃、复杂截然相反,而这份简单恰好合乎常海军尊崇朴素简约的品性,让他见之心喜。当时水彩画正在全国兴起,本属于小画种的水彩,前景可待深入挖掘,常海军选择水彩画艺术,亦不失为一个好时机。


 

《龙脊人家》61x47cm

但也正因为水彩画与油画的表现和创作方式截然不同,使得已经习惯了油画笔触逻辑的常海军更加感到水彩画创作的艰难。第一年他独自摸索却始终毫无头绪,不得要领,第二年他进入广州美术学院的水彩研究班学习,拜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的龙虎教授为师,才探索出了一点门道。在常海军对自己产生困惑质疑之际,龙虎教授为他指点迷津,提供了一个正确的方向,他建议常海军尝试创作小画,缩短每幅画的创作时间,半天时间画一张,积累作品数量,总会有几幅是满意的。这种类似于速写的创作方式确实适合常海军,他喜欢快速利落地作画,抓取瞬间的灵感和想法,画面以构造整体布局意境为重,舍去多余的细枝末节,突出主题。

大道至简,绘画是做减法而非做加法。简单,不仅是常海军的人生信条,也是他的艺术法则。


 

《树后梯田》61x47cm

常海军的水彩画,静物、风景、人物都极为出彩,但人物画是最能呈现其个人艺术风格的题材。夸张凸显的头部与手足造型完全脱离了正常的三庭五眼的人体比例,有些不像个“人样”,但画得像从来都不是他的目的,他喜欢画人物,是希望能够表达出创作对象内心深处的思想和个性,让笔与色、与纸的碰撞,随心而动,自然而为。

此外,在色彩表现上,常海军的作品也与当前大部分画家色淡如水的风格相反,不仅不淡,反而有些厚重得接近油画质感。在常海军看来,水彩由“水性”和“彩性”构成,既有国画水墨的轻薄灵动、偶然性不可捉摸的一面,也有西方油画厚重立体的一面,他希望能够将中国绘画的写意与西方油画的立体真实性相融,让感性与理性都能呈现在笔下。


 

《远方》61x47cm

艺术是具有叛逆性、独一性的,循规蹈矩,墨守成规,不能成就真正的艺术。常海军温厚朴实,但他的骨子里有艺术家的“叛逆”基因,在他的艺术领域里,他是自己的唯一。

3.艺术哲学:享受孤独 感恩生活

艺术的更高境界是哲学,所有艺术发展到最后都会以哲学为内核支撑,这个“哲学理念”是创作者在人生历程中对生命与生活之所悟的高度提炼、概括和总结。

常海军一生曾饱尝贫穷困窘之苦,丧失双亲之痛,艺术追求之辛,儿女承膝之乐,生活的百味让他的内心沉淀了“朝如青丝暮成雪”的沧桑厚重,“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洒脱淡然。


 

《牛记更》61x47cm

“五十知天命,吾其达此生”,即将迈入天命之年的常海军,对于艺术与生活之间的关系有了更加通透的明悟。由于画画,常海军在看待事物上比常人更为深刻、广泛和全面,在事物观察中不为细节所迷惑,更容易洞悉本质。画画是他抒发情绪的窗口,心灵依靠的海岸,让他远离自闭与抑郁,始终保持冷静与清醒。


 

《侗族老人》61x47cm

但在这条路上,他的灵魂又是孤独的,这种孤独不是无所依靠的脆弱伶仃,不是不被世人理解的焦灼失落,不是顾影自怜的自伤自艾,不是自以为是的清高蔑视,而是来自内心深处的对生命智慧的获得感,搭建了一个属于自己思想领域的高地,是一种强大、一种自信、一种享受。“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每个人的思想境界不同,本不必强求同梦。


 

《红瑶老妇》61x47cm

绘画让常海军品尝孤独,也让他更加学会感恩生活。目前,常海军正在做一件极有意义的事——为家乡的每一位村民画肖像。常海军从小生长的农村名叫小庄村,里面生活着六百多位村民,每一位村民都对常海军熟稔热情,如今他已为三百多名村民画完肖像,只待今年9月再次启动这项伟大工程。常海军将这本待完成的画册取名为《小庄村人物肖像志》,希望能够通过画画的方式向家乡的父老乡亲做一些回馈,这是他对生活的感恩,也是他朴实善良的人格体现。他不求名利,只追寻内心快乐的声音和指引。从前,他用绘画去寻找人生,如今,他用人生去画画,用快乐去画画。


 

《侗族妇女》61x47cm

从执着到随性,从拿起到放下,对生活淡然处之的常海军如今说得最多的是“”顺其自然”——顺其自然才能水到渠成,顺其自然是舒展的姿态,是对真实之美的礼赞。所以,自然,就好。

文/黛竹

来源/ 广州国际艺博会

(责任编辑:zgshw)

0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上一篇:任传文:让绘画回归艺术的本体 下一篇:白蕉:具备了这四项条件,书法就“炉火纯青”
   
  特别推荐
白蕉:具备了这四项条件,书法就“炉火纯青”
常海军:遇见水彩,简单至上
任传文:让绘画回归艺术的本体
用绘画抓住流逝的时间:香港青年画家禤善勤作
先学规矩,再求方圆——萧朗谈艺
孙晓云:书法如果没有承传,根本谈不上创新
朱玉梅一级美术师——作品欣赏
书法家梁才——气韵流畅,刚柔兼济
著名画家崔佰起——妙笔生花 别具匠心
洗尽纤尘独爱莲—王书宝和他的写意莲花梦
 
  本月热点
岳继承作品鉴赏
“画罗天下”罗家宽
“清贵”崔如琢:艺术中国梦的知
大家——朱德群
大家王梦庚书画拍卖会记时随拍
邳州曹元伟:一位草根书法家的艺
邱志杰:追忆者的共同体
时锦平——中国山水画名家
赵海昉书画鉴赏
顾群业谈“去他妈的艺术”与“人
中国书画网 2006-2014 版权所有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 法律顾问:权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