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5年出生的王冬龄是江苏省如东马塘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协理事,浙江省书协副主席、中国书法进修学院副院长、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客座教授。
他是中国美术学院首届书法研究生,曾著有《王冬龄谈现代书法》《清代隶书要论》《书法范本经典》《中国书法的疆界》等,曾获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评选“教育奖一等奖”、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评选“艺术奖”、2005年“中国书法十大年度人物”等。

近些年,书法界“乱象丛生”,“丑书”“吼书”“射书”“乱书”“盲书”,争奇斗艳,热闹非凡。而代表人物,不乏获得过全国书法大奖,传统书法功底深厚的专业书法家,他们为什么冒着不被大众甚至书法界理解的风险,要去写“丑书”呢?也许通过王冬龄的书法探索可以看到一二。
20世纪80年代末,王冬龄应美国明尼苏达大学邀请,赴美国20多所大学讲学、办展。有一次,他无意间被一张载有现代舞照片的旧报纸所吸引,觉得可以利用这些普通的旧报纸,通过自己的创作使它们焕发新的生命力,体现出新的艺术价值。于是,王冬龄在报纸与广告画纸上,以西方文字与图案作背景,陆续创作出《舞》《喜》《美》等图文并茂的书法作品。

这些略带波普风格与意味的作品,是王冬龄突破千年来墨与宣纸组合的定规,首次在宣纸以外的纸张上进行的新尝试:线条与图案有机联结、中西方文字相互碰撞、古典与现代奇妙融合。虽属有感而发、即兴发挥,却是他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轻松自然,充满趣味,贴近现实生活,蕴含着独特的美学思想与文化精神。
书法是以汉字为表现对象、以线条为构成要素的造型艺术;摄影是“以光线绘图”,是光与影瞬间凝驻的视觉艺术。如何使书法与摄影完美结合,王冬龄不断进行尝试。
2013年3月,王冬龄在香港举办“书海潮”个展,其独创的“银盐书法”首次公开亮相。所谓“银盐书法”,是指在摄影暗房里,使用显影液直接在相纸上书写,再通过不同程度的曝光控制而产生的独特书写式样。作品呈现出的笔触质感、水墨幻境等个性化艺术语言,让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
他大胆使用篆、隶、草、楷等书体,在各种人体摄影的经典图片上创作出“人体书法”系列作品,书写轨迹与身体姿态相互应和,相映成趣,蕴藏着筋、骨、血、肉生命气息之美,体现出多方位的艺术交融和独有的气质魅力。

除此之外,王冬龄还曾在自己的肖像照片和拍摄的西湖残荷照片上书写感言,创作出《自叙帖》《西湖梦寻》等作品,使书法线条融入画面中,形意相生,在信息传达和美学传递上具有强烈的当代意味,形成和传统书法截然不同的艺术张力与视觉冲击力。
王冬龄尝试书写的媒材还有很多,如油画布、木头、玻璃、地砖等。这些不同材质生发的线条质感、墨色效果,都能触发其对传统书法的再思考和再认识,为拓展中国书法的当代“另类”境域提供可能性。
(责任编辑:zgsh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