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海霞 西岳峥嵘
纸本设色 90cm×49cm
20世纪70年代
壮心写太华
文/何海霞
五岳之一的西岳华山,以其险峻、挺拔、雄奇而著称于世,是祖国西部一朵永开不败的奇花,是我们华夏民族的骄傲。
古往今来诗人们用优美雄壮的诗篇歌颂她,书画家寄情于笔墨描述她。相传,北宋画家范宽移居太华,对景造意不取繁饰,自成一家而成为五代北宋间北方山水三大主要流派之一。北宋画家许道宁游太华后,见其峰峦峻美,始有意于山水,后无不称其精妙,由此出名,相国张文懿非常赏爱,作歌赞曰:“李成谢世范宽死,唯有长安许道宁。”
何海霞 苍龙烟云
纸本设色 74cm×48cm 1995年
当今,塑造华山的画家很多,但有些人一到华山就被其外表的东西迷住了,吃不透华山,他们只能看到哪画到哪,根本没有想要概括华山的精神,所绘华山软绵绵的没有骨力、性格和气魄。根子在于这些人没有理解到华山代表着陕北人的性格、代表着炎黄子孙的性格。画华山,只看是不行的,一定要去理解它,要能感受到秦腔的味道,画出来就大不一样了。
50年代,我来到西安后,一住就是30年。这是一个能使华夏儿女引以为豪的地方,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在这里诞生,龙的精神在这里发扬光大,多元化光灿灿的文化遗产在这里沉淀。这里的人民勤劳朴实,但从不屈服于任何挑战,他们胸怀宽阔似八百里秦川,他们坚定顽强就像高耸挺拔的华山,是他们给了我力量,是这里孕育着我的激情,使我真正领悟到中国画“以理法为主,以神趣为归,重心灵之描写”的艺术真谛。
何海霞 飞越秦岭
纸本设色 37.5cm×45cm 1996年
所以我画华山,意在画出她挺拔雄秀、高耸峻险的性格特征,画出她的率真。我画华山,最初用水墨,后画淡色小景局部,但总觉不够,因为我受张大千的影响很深,30年代我便拜在他的门下,尔后几年,朝夕相处,使我有机会临摹到许多中国美术史上的名画原作,奠定了我坚实的传统基础。后来我们相携入川,遍游青城、峨嵋,实地写生。投身自然且有名师相伴,这种影响的深奥之处,在我后来的数十年创作中,都是非常明显的、微妙的。
总之,在大千先生的身上,使我真正领悟到了一个艺术家应有的人品、学识、气度、风采和艺术修养,使我内心深处,通过对比、衡量潜移默化地悟出了怎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但大千的艺术总归是大千的面貌,我要在此基础上寻找自我,就必须另辟蹊径,形成我自己的创作手法,所以后来便有了我的衰年变法,在绘画领域开掘并完善我的艺术语言。这样,我找到了突破口。
何海霞 峰插天界外
纸本设色 94cm×51cm 1977年
后来再画华山,我就在颜色使用上有了新的方式,用大青绿金碧山水来表现华山的精神气质。虽然这都是用中国传统画法来塑造,但我的金碧更强调线,强化轮廓,强调结构。这与大千先生不太讲究结构有着明显的区别。
我画的都是华山的早晨,因为这个时间最能展现其真面目。用颜色去表现日出的光彩,使华山光辉灿烂,金碧辉煌,神圣而伟大。
何海霞 西岳太华
纸本设色 96cm×180cm 1989年
何海霞 华山苍龙岭
纸本设色 136cm×68cm 1979年
何海霞 华山苍龙岭
纸本设色 68cm×46cm
20世纪80年代
何海霞 华山飞雪
纸本设色 138cm×68cm
20世纪70年代
何海霞 华山青柯坪
纸本设色 89cm×41cm
20世纪40年代
何海霞 华山下棋亭
纸本设色 68cm×45cm 1992年
何海霞 华山玉泉院
纸本设色 70cm×49cm 1965年
何海霞 华岳清秋
纸本设色 70cm×139cm 1979年
何海霞 华岳雪霁
纸本设色 68cm×136cm 1979年
何海霞 华岳之巅
纸本设色 139cm×69cm 1996年
何海霞 江山如此多娇
纸本设色 54cm×90cm 1971年
何海霞 金碧写太华
纸本设色 68cm×176cm 1994年
何海霞 泼彩云山
纸本设色 97cm×47cm 1992年
何海霞 无限风光
纸本设色 100cm×55cm 20世纪60年代
何海霞 雄心壮太华
纸本设色 96cm×72cm 1990年
何海霞 壮心写太华
纸本设色 59cm×96cm 1990年
(责任编辑:zgsh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