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治远,(笔名:致远)毕业于山西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后深造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现为太原科技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副教授,山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高等教育美育研究会会员,山西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山西人文书画院常务副院长。出版著作有《中国绘画——高校美育丛书》、《太行山水线描集》《写生状态》。代表作品:《矿工图》《甘南汉子》《夏凉图》《晓妆图》等。
画家应时刻重视“观照”的体验。在生活中不能只用身体感官去看、去听、去感受事物,还应更多地用心眼去看,用心耳去听,用内心去感受,做到应目会心,用笔墨把内心独特的感受强化、表达出来,并在境界上有所升华,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独树一帜的风格。
中国人面对自然时,往往把自我融入自然中去,以追求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状态,更追求一种自然精神里的人文境界。一幅出色的山水画,除了得山水性情之外,更要体现人文关怀,具有人文境界,这也是最难达到的境界。在山水画创作中,不能“得其形而遗其气”,必须达到“气质俱盛”,要借笔墨抒写自己胸中的奇思、妙趣。创作中强调表现,实际上也是在强调人文精神。清方薰曰:“笔墨之妙,画者意中之妙也。意奇则奇,意高则高,意远则远,意深则深,意古则古,庸则庸,俗则俗。”一个山水画家应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养浩然之气于肺腑,列天下名山于胸中。
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写生观,其实就是把人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山水即我,我即山水,在“物我”之间了无阻碍。所谓的“写生”,就是写其生气、生动、生命,写其“神”。它所描写的山川、人物、花鸟、鱼虫等对象,都充满着生命的动——气韵生动。它表现的精神是一种“深沉静默”与无限的自然、浩渺的太空浑然融化,合二为一的精神。它所启示的境界是静的,与自然精神合一的人生也是虽动而静的。我们今天的美术界,很有必要对传统山水画的写生观重新加以强调和继承发扬。







《夏凉图》

《黄河老农写生》

《黄河老农写生》

《黄河老农写生》

《晥南风情写生》

《晥南风情写生》

《晥南风情写生》

《太行风情写生》

《太行风情写生》
END
版权说明:图文来自网络,仅为学习分享不作商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敬请原作者告知,我们立即删除。
(责任编辑:zgsh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