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时间:2008-05-28 17:45 来源:未知 作者:zgshw 点击:
次 |
|
地震,一场造山运动释放的悲怆弦音,给人类家园带来了重创。一些人失去了生命,一些人失去了亲人,还有一些人永远失去了家园。然而在灾难面前,人类从来没畏惧过,也更不会退缩。汶川大地震再现了一股全民“感动”浪潮,抢险救灾过程中救灾官兵、医务人员、志愿者以及国家领导人等所显露出来的人性光辉,与大自然的冷酷无情映照之下所释放出来的巨大感动力,淹没了整个社会和全体民众。同时,地震灾难中民众的感情不自觉地与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联系起来,口号这种中国人非常熟悉而又屡试不爽的形式再度迸发:“中国加油,汶川挺住”……喊出了社会对灾区的支持。
“看到家乡受灾,我一直忍不住流泪。”谈到家乡的灾情,川籍画家周春芽声音黯哑。笔者致电周春芽时,他正在成都的家中。受余震影响,周春芽和大多数成都人一样,在成都大街上度过了几夜。虽然余震消息不断传来,但是成都的画家们并不打算离开成都。他们表示,成都距离重灾区很近,方便他们去都江堰等地救援。
在这次抗震救灾或者赈灾捐款过程中,我们始终持续和强化着“感动”和“感性”这种中国人的重要品质,大众不止一次泪眼模糊,不止一次慷慨解囊,也不止一次心潮澎湃!无论是网络还是电视的任何一个频道,或者翻开任何一份报纸,最醒目的就是对于这场灾难的追踪播报。一个个抢险的镜头,一段段寻亲的故事,一个个援助的信息,一个个志愿者忙碌的身影……都在诠释着人性的大爱。
地震第二天,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发起的“共同渡过·中国当代艺术界赈灾义拍”活动紧急启动,得到了中国写实画派画家艾轩、杨飞云、王沂东等近30位画家的支持。画家们正夜以继日地创作一幅2米高、20多米长的巨制拍卖赈灾。
在诸多捐助力量中,国际艺术家也扮演着不容忽视的角色。正在今日美术馆举办的普杰艺术展上,瑞士画家普杰在菲亚特汽车车身上进行现场绘画,原计划将绘制好的汽车运回瑞士拍卖,但突如其来的四川地震改变了普杰的初衷,他决定将绘制的汽车在中国地区举办义拍,并将拍得款项全部捐献给地震灾区。日本画家池田也捐献了自己的书画作品进行赈灾拍卖。灾难无情,但新时代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依然具有那么强烈的感染力。
正如赵本山在赈灾晚会上说的一样:对灾区,我帮不上什么忙,唯一能做的,只有捐钱。朴实的一句话感动了万千观众。但是过去的灾难留给我们不少的启示:经济之外的捐助同样重要。
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留给人们的启示是多重的,垮塌的房屋、残缺的肢体、重创的心灵,至今仍有幸存者无法走出那场灾难的阴影。身体的疾患显而易见,心理的阵痛却会持续多年。经济上的援助或许可以帮他们重建家园,但那些破碎的家庭,那些因地震而永远失去父母的孩子,将不会那么容易重拾家庭的温暖。四川南岭的一些画家已经开始筹划领养灾区的孤儿,“他们是需要家庭,需要温暖的。”周春芽说。
如果我们理性地关注这些问题,督促和影响这些问题的更好解决,远比我们一直“感动”着现场的某些画面或者情节有价值得多,远比我们泪眼朦胧将钱投入捐赠箱并且不断重复“心连心”、“一家人”有意义得多。 周姝妤/文
(责任编辑:zgshw)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