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小珊,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学博士,浙江画院中国工笔画研究所副所长(主持工作)、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浙江陆俨少艺术研究会理事,浙江省中国人物画研究会理事,浙江省“151人才工程”人才,浙江省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
作品入选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中国文联青年文艺创作扶持计划项目,中国文联“中国精神·中国梦”主题文艺创作工程,文旅部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等工程。
01罗小珊-工地春晚-220X180cm-2014
02罗小珊-海西歌会180x180cm-2012
03罗小珊-火枪部落180x180cm-2013
04丝路乐韵_罗小珊_238cm×198cm_中国画
05-互联网+创业时代-230cmx450cm-2019_罗小珊
06-罗小珊-丹青戏韵-180x180cm-2019-中国画-水墨纸本
07罗小珊-海丝花雨-122x240cm-2017
08罗小珊-家山守望-122x240cm-2017
09-畲山风-200x240cm-2017-罗小珊
10罗小珊-龟兹乐土-90x180cm-2017
在抒写时代中探寻绘画语言
——罗小珊初论
郑晓林
罗小珊是在 2013 年成为第一批浙江省造型艺术人才“新峰计划”的美术人才,她在成为“美术新峰”之后的成就有目共睹,作品入选多项国家级的美术创作工程,个人入选浙江省“151 人才工程”培养人才、首批浙江省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等。这样成绩的取得,既有培养机制层面上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她自身勤奋好学和刻苦努力的结果。生活中的她,往往都是谦和低调安静的模样,宛如是一位懂事的邻家女孩;而艺术中的她,眼睛里闪烁着的是求知的火焰,言语中传递出的是诚恳的语气,行动上倾注着的是不懈的探索。最近几年,罗小珊的美术创作在三个方向发力。一是以人民的立场,记录时代,塑造现实主义的人物画群像。在“丝路古韵组画”中,《海丝花语》以保有唐宋音乐大量旧制的南音作为叙事,展现汉唐气象经历千的生命力,通过南音流传闽南语区并远及港澳、台湾,遍布于东南亚的历史变迁,反映了海上丝绸之路的涅槃新生;另一幅《黄土老腔》则以直指人心的苍劲语言、高亢音响和浓烈乡土气息,吹去丝绸之路的漫漫风沙,将新时代的“一带一路”有了历史的回响,组画作品因此获得 2017 年中国文学艺术发展专项基金青年文艺创作扶持项目。同一题材的《丝路音符》,把南音、老腔、木卡姆等“一带一路”的民间音乐,以视觉艺术的造型真真切切地表现在画纸上,传递出古丝绸之路最重要的文化力量,作品由此获得 2017 年的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支持。
如果说,罗小珊通过挖掘民族音乐素材,来提炼新时代“一带一路”意蕴,是一种侧面歌颂时代的话;那么,她的迎面抒写现实生活,则是向时代张开了拥抱的双臂。在《创新创业中国梦》中,她以杭州的梦想小镇为原型,展现浙江活力四射“双创”氛围,为浙江人民“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作了艺术的展现,作品因此人选 2018 年度中国文联“中国精神·中国梦”主题文艺创作工程。
从 2013 年起,浙江省文联汇聚全省美术精英,历时八年,开展了“百年追梦”现实主义美术创作工程,罗小珊也参与了工程的第四期项目,以一幅《勇立潮头敢为先》的作品,向浙江的父老乡亲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最新的一幅作品《互联网+创业时代》,把梦想小镇、众创空间、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互联网+等当下代表性的创业概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体现创业创新的时代热潮,展现创业型社会群落中年轻人为梦想奋斗的热情,用传统之画笔,表现当下时代的脉搏,作品因此入选中国文化和旅游部的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工程。
二是用人民的生活,滋养情怀,展现丰富多彩的各民族的群像。最近几年,罗小珊上贵州、赴新疆、跑陕西、入湘西、去川西、进海南,一头扎进了现实的浩瀚海洋,像海绵一般地汲取生活养分,不断充实自身的艺术内涵,提升创作的开阔格局,因此有了骁勇、自信,乐观、开朗的《火枪部落》,有了以古老的生活方式助力旅游开发的《家山守望》,有了用地戏,芦笙,侗族大歌展现多民族多姿多彩生活的《黔寨欢歌》,有了欢快热情木卡姆音乐和飞扬旋转维族少女舞激情碰撞的《龟兹乐土》,有了微妙维持着时光的印迹的《湘西行--夯沙集市》,有了年轻一代致敬琼崖游击队的《追星·歌声记忆》,还有了充满艺术张力和强烈动感的《畲山风》。在这些作品中,罗小珊以中华大家庭多民族人民独有的服装装扮、音乐活动和肢体语言为基础,用彩墨写意人物画技法,艺术性地呈现了民族民俗活动的喜庆场面、祭祀场景、民族体育,以及别具特色的服饰文化,还有独一无二的欢迎手势、舞蹈风采,她打破时空界限,注重艺术综合和提炼,以逐渐成熟的艺术风格,表现多民族的历史传统,民俗风情,人文特色和当代风貌。
罗小珊的写生,并不是单纯地记录下某些瞬间,更不是作为摄影的一个补充,而是通过尽可能精到、准确地把握形象、动态、场景、道具,来锻炼自身抓形、默记的能力;她对生活的汲取,并非单纯地受困于画面,而是她对具体事物观察和记录的基础上,酝酿其创作构思,并在具体描绘中投入丰富的感情,使得她的作品洋溢着深厚的人文意蕴。惠安女身上体现出中国妇女那种勤劳、吃苦,特别能忍耐的精神,一直受到福建籍画家的青睐,当然也是祖籍福建罗小珊美术创作喜欢表现的题材,她通过《海西歌会》这一作品,对惠安女给予了充分的礼赞,同时也渗透着她浓郁的乡愁成分。
浙江嘉兴秀洲的江南网船会是全国最大的水上庙会,是国家级的非遗项目,堪称是中国的水上狂欢节,罗小珊的《江南网船会》采用四条屏形式,描绘了红绸舞,扇子舞,扎肉提香、舞猛龙、赛龙舟、踏白船等各色表演,画家在表现乡民们用这种最朴素的方式祭祀祈福,祈求丰收的同时,也在为中国农民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和芝麻开花的生活,表达了由衷的欣喜和祝福。
春节,始终是普通人情感和思想最为集中流露的时间节点;春节故事,始终普通百姓最接地气的现实生活;尤其是近年来因为新冠疫情的原因,留“浙”过个文艺年,是当地政府和企业的一份期待,罗小珊的《工地春晚》恰好把我们带到了过年还留守在城市的农民工兄弟身边。自编自导的节目、简单的乐器道具、一张张开心的笑脸,生动展现着年轻人昂扬奋发的时代风貌,传递着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和文化理想,也是对春节期间坚守岗位的建设者发自内心的礼赞。
三是以虔诚的姿态,致敬传统,努力探索艺术本体语言的发展。罗小珊主要从事写实意笔人物画,这需要画家的修养、生活、感觉、才情、写意意识、造型能力、笔墨功底以及这些要素的综合发挥水平,我认为,她的作品之所以有生活的温度和思想的厚度,是因为她重视历史考据,尽可能还原历史人物的真实状态;她关注社会现实,在时代的大潮里,把自己融入到百姓的喜怒哀乐之中;她在传承传统的造型和笔法基础上,刻苦钻研,不断尝试在创作实践中,表现自己独特的艺术本体语言。正是因为有了丰富多彩的生活气息滋养,罗小珊的笔墨线条、色彩运用、构图处理等绘画语言,出现了更加灵动更加大胆、更加富有张力的趋势,其艺术上的成熟也更加明显。在《寄萍堂往事》中,罗小珊考据出齐白石老人弟子甚多,著名的有李苦禅、李可染、王雪涛、许麟庐、陈大羽、娄师白等,还有戏剧大师梅兰芳、评剧名家新凤霞等等,朋友也不少,有徐悲鸿,黄永玉等,她因此尝试着以全家福的构图,描绘师生亲友同堂,其乐融融的场景,为堪称 20 世纪中国美术的一段传奇,留下后辈学子的一个艺术注脚,一个真挚敬!在《丹青戏韵》《牡丹亭》之“闺塾”“惊梦”“游园”“拾画”“写真”等戏曲人物画系列作品中,罗小珊通过对文学作品和戏曲表演的研读,她很好地把握了方块文字和舞台变幻的双重意趣,加上她对光影与色彩的积累和巧思,使得她笔下的戏曲人物因此万千风华,含情脉脉。
罗小珊求学于浙派人物画发祥地的中国美院,在多年的学习中练就了扎实的造像能力和笔墨功夫。浙派人物画立足于民族传统,糅合中西,既强调西画的写实造型基础训练,又注意与中国传统造型方法研究并重;在处理笔墨与造型的关系时,则大力弘扬中国画的笔墨精髓,以“传神”“达意”作为传统的审美标准,完美地实现了中国人物画的现代性转型。
罗小珊对此是心领神会的,并且努力围绕“浙派写意人物画的继承和发展”开展创作。在实践中,她注意运用浙派写意人物画的技法,进行水墨历史人物画和风俗题材画的创作;同时,还注意积极探索笔墨表现与画面语言的新尝试,逐渐形成了色墨交融的多人物组合的风格样式:在人物造型上,她不仅仅关注个体人物的表现,更加注意表现人与人组合间的关系处理;在画面节奏上,她善于表现大场面中的众多人物,但生动活力时,不失整个画面的秩序感,线条灵动处,又具张弛有度的控制力;在色彩呈现上,大块的墨块与适当的留白和谐统一,古意的内涵与现代的趣味相得益彰,在色彩表现与笔墨语言的更加和谐方面,作出了个人的探索。
罗小珊在绘画语言探索上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在创作中,实现了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的有效转换,完成了人的视觉、嗅觉、触觉、听觉等多种感觉互相沟通的“通感”。这个“通感”过去比较多地用于文学、音乐等较为抽象的艺术手段中,但罗小珊运用到了绘画里,她把形象赋予了音乐、戏曲、舞蹈的动能,突破人的思维定势,深化艺术表达境界,使观众的各种感官共同参与对审美对象的感悟,克服审美对象知觉感官的局限,从而使作品产生的美感更加丰富和强烈。
罗小珊的绘画有独特的面貌,写实功夫扎实,笔墨意识强,书画兼修,所以有比较浓厚的人文气韵,她的老师、著名画家尉晓榕曾评价道,“她好古而且有敬畏心,这一点最重要,也最可贵。本来,历史及历史人物,你知道的越多,就越能体会其境况、掂出其分量,这样才能生出敬畏之心。这样看,有敬畏心不是件易事,它是由时间、志趣和勤奋搭建起来的心境。与小珊从容话古,我们便不难发现她心境的高度。我与小珊有师生之谊,自然更是看得清楚。有心气的年轻人我也见过不少,但像她这样善动脑并敏于动手的却不多见,像她这样有效率、有建树、有自己一套方法的就更是少之又少了。我已经在她的画作中看到了情志和思想,她已有了画魂,她的爱智和善读帮了她的大忙。她未来将大有可为……”
罗小珊的探索不仅有着创作实践的演进,还有着理论思考的深化,她尝试从存世作品、古籍文献等文字记录中,梳理出中国画写意人物画从诞生到近现代大变革之前的脉络;研究代表画家和代表作品,并考察传统写意人物画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还分析其造型语言、笔墨技法的变化,探求中国传统写意人物画发展的内在规律,因此有了专著《中国传统写意人物画研究》。正因为如此,罗小珊的创作是站在前人巨大的肩膀上,进行的勇敢攀登,相信未来她会在艺术高峰的跋涉中,迎来更加灿烂夺目的曙光。
图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zgsh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