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资讯中心 | 书画研究 | 名家专访 | 历代名家 | 鉴赏收藏 | 销售专区 | 紫砂艺术 | 名家展馆 | 会员展馆 | 封面人物
  热门标签: 收藏 专访 上海 收藏,书法,绘画 黄金时代 草书诗卷
 
  主页 > 名家专访 >
 

当代名家刘艺

时间:2008-06-06 13:28 来源:未知 作者:zgshw 点击:
刘艺,男,1931年1月25日生,原籍台湾台中市。中国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创作评审委员会主任、编审、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教授。现任中国书协顾问、炎黄书画院副院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书画委员会副主任,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在中国书协的组织建设,特别是书法艺术的繁荣与提高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直接组织和评定了第二至第七届全国书法篆刻展览,以及由中国书协主办的各种国内外交流和专题展。由于他的突出成就,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20周年时,荣获中国书协“特别贡献奖”。2004年又获中国书协“评审工作特别贡献奖”。书法精于今草及章草,兼擅行、楷、隶诸体。作品格调高古、形式多样。先后参加过历届全国书法展、中日代表书法家作品展、旧金山中国当代书法艺术展等重大展览。大量作品被中南海、钓鱼台等单位及书法爱好者收藏。

    我记得一位艺术家曾经说过:“书画家自身灵魂的净化直接影响着作品格调和水平。因此,要提高书画艺术的质量,首先必须提高书画家的人格素养。”刘艺先生正是这样的人,他在不断提高自己艺术素养的同时,更注重自己人格素质的修养。

       “执著书艺,辛勤耕耘”,是刘艺先生可贵的敬业精神。中国书协成立前,刘艺并没有专门从事书法艺术工作。他当过数学教师、刊物编辑、报社记者,进过“五七”干校劳动“改造”,还在国家地震局工作过。他在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从不放松对书艺的追求。上世纪50年代末,他在《侨务报》担任主编,工作繁忙,无暇习书,他便坚持用毛笔修改稿件,保证了工作和练习书法两不误。上世纪60年代,在“文革”期间,他研习书法艺术被说成是“不务正业”、“不突出政治”,于是,他“虚心”接受教育,用毛笔抄写“大字报”,既突出了“政治”,又练习了书法。上世纪70年代初,他从“五七”干校回京等待分配时,落得个清闲,闭门练习书法,充分表现了他“任尔东南西北风,学习书法不放松”的坚强品格。

       1981年,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刘艺先生被选为理事。1983年初被中国文联调去负责书协日常工作。这意味着他将实现专门从事书法艺术的梦想。他既高兴,又感到压力很大,认为这既是机遇,更是挑战,便欣然受命,担任了专职副秘书长。为做好书协各项工作,他知难而进,勤勤恳恳,每星期必抽一两天时间,骑自行车到书协主席舒同和副主席启功、朱丹、陈叔亮等老先生家中汇报工作。舒同主席住在香山附近,骑车往返要4个小时。舒老对刘艺的吃苦耐劳精神很赞许,有时让刘艺乘他的汽车回城。

       “为人谦和,不尚虚名”,是刘艺先生又一令人称道的优秀品德。大千世界本来就有着形形色色的诱惑,尤其是当今社会。人们常常挡不住种种诱惑,或为金钱所诱,贪婪成性;或为名利所驱,投机钻营;或为浮躁所致,心态失衡。刘艺先生身为13亿人口泱泱大国的书法界领导人之一,这不仅是他艺术成就的象征,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不仅有着耀眼的光环,而且也有值得炫耀的资本。但刘艺将这一切都看得很平淡,牢牢把握自己,时时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自傲,不张扬,不图虚名,不摆名家的派头,清心寡欲,潜心书艺,始终保持中国学者应有的谦谦君子之风,这在书艺界是有口皆碑的。在书协工作期间,刘艺不但是书协的领导,而且还承担着教学任务,担任中国书协培训中心及青岛中国书法进修学院的教授,还要为北京大学书法进修班、北京理工大学人文社科系书法班、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班、鲁迅文学院讲习班、新加坡书法夏令营、韩国艺术殿堂、日本修美社等十几个单位讲授书法理论及技法等课程。他结合自己的书法实践,亲自编写教材。突出书法的学术性和欣赏性,力求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深受学生的欢迎。他为师表,谦虚谨慎,把律已和育人结合起来,尊重学生,注意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引得学生把工夫下在打基础上。他循循善诱,把自己的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深得学生的敬爱。同时,他自己也通过教学的实践,增进了学识和才能。

       “敦厚实在,宽以待人”,这是刘艺先生的处世原则,也充分表现了他的人格魅力。大凡见过刘艺先生的人,哪怕是初次见面,并不熟悉,但只要观其形,就会感其性。他是一位性格敦厚实在的人。和他相处,你会有一种安全感,不需要提防,更用不着怀疑他在背后伤害你。在这方面,我亦有很深的感受。刘艺先生和夫人曾经在无锡朋友的陪同下,来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参观灵山大佛,我很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刘先生参观灵山大佛这短短的5个多小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印象之一,刘艺先生待人热情豪爽,敦厚温和。那天9点钟,他们来到我办公室,从我们握手问候的一刹那间,我就发现刘艺先生没有我事先想象的大名家派头,而是非常热情、随和。他身材魁梧,举止潇洒,眉宇开朗,头发整洁,一副学者的儒雅风度,长相要比他的实际年龄年轻得多。

       也许我们有缘,交谈十分投机,没有一点生疏之感。当他听说我正在撰写《翰墨情缘》一书时,很感兴趣。我将厚厚的书稿给他看后,他连说:“你真是有心人,工作那么忙,还抽空写文章,为我们书画家歌功颂德,很不容易。”正说着,办公室小陈主任走了进来,我向他介绍说:“小陈也是书法爱好者,今天机会难得,请名师给指点指点。”他爽快答应了,随即起身,跟着来到小陈主任办公室,仔细地看了他的作品。笑着说:“写得不错,你还年轻,要坚持练下去。”并对小陈书法作品中每个字的造型、结构、布局都认真进行评点。如此情景,令人感动,让人感到他既是书界的领导,又是随和的兄长,更是真挚的朋友。

       印象之二,刘艺先生善解人意,对艺术精益求精。说实在话,遇到这样的名人,不想求点墨宝是假话。但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向人求字,实在碍于面子,难以启齿,况且他又是来游览灵山大佛的,来去匆匆,时间有限。陪同的朋友看出我的矛盾心理,便提出能否请刘主席为我写两个字留念。没想到,刘艺先生非常善解人意,爽快答应了。随后,他来到我办公室里间.悄悄地对我说:“我给你写首诗吧,你有关于太湖的诗吗?”我随手从书架上拿了本《太湖诗集》,他翻了翻说:“我想起了一首杜牧关于太湖的诗,虽然长了些,但很好,就写它吧。”

       我赶紧取出笔墨,在办公桌上铺好宣纸。刘艺先生站在案前,拿起羊毫,饱蘸浓墨,56个字一挥而就。写好后,他像指挥员检阅部队那样反复观看,然后抬起头对我说:“这椅子碍事,挥不开笔,毛笔也不顺手,写得不好,还是用我的笔重写一张吧。”我连忙说:“写得很好!”他摇摇头说:“不行,不行,重写一张。”我立即搬开了椅子。他让人到楼下的车子上取来自带的毛笔,重蘸浓墨,对着宣纸沉思良久,那神态像是演员进入角色。等感情酝酿成熟时,从容挥毫,重新在一张四尺整张的宣纸上写下了杜牧的诗句。然后他又趁热打铁,为陈立新同志写了一首诗。大家拍手称好,更为他善解人意、执著、认真的精神所感动。

       印象之三,刘艺先生乐于助人,讲究信誉。说来也巧,就在刘艺先生回北京不久,无锡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龙头渚公园张经理找我,说龙头渚公园有棵奇特的梅树,枝叶伸展,形如黄山迎客松,想通过我请名家书写“迎客梅”三字,凿刻在树下的石头上,供游客欣赏。于是,我想到了刘艺先生,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我给刘艺先生打电话,说明原由。没想到他毫不推辞,一口应允。仅6天时间,我就收到了刘艺先生题写的“迎客梅”三字。作品之美,令人赞不绝口;速度之快,令人暗暗吃惊。观字恩人,浮想联翩……这就是现实中的刘艺先生。 (责任编辑:zgshw)

0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上一篇:波兰艺术家大胆狂想已故名人衰老面孔 组图 下一篇:老画家柴祖舜:古稀之年爆发“抽象之恋”
   
  特别推荐
李双阳:我的兰亭奖作品创作秘笈
刘洪彪:四个字弄懂草书真谛!
中国当代书法家郭玉江:痴迷书法,深耕不辍
梅墨生:不要被一些现在所谓的名家带入了歧途
陈传席:西方绘画重造型,中国绘画重文化
高冠华:师迹不如师意,师意莫若窥其神韵,探其
陈十田:中国书画重精神,主要在笔墨
王猛仁先生的诗书艺术
浅论画家诗人周逢俊的诗
李秀峰:浓墨淡笔蕴乡情
 
  本月热点
岳继承作品鉴赏
“画罗天下”罗家宽
“清贵”崔如琢:艺术中国梦的知
大家——朱德群
大家王梦庚书画拍卖会记时随拍
邳州曹元伟:一位草根书法家的艺
邱志杰:追忆者的共同体
时锦平——中国山水画名家
赵海昉书画鉴赏
顾群业谈“去他妈的艺术”与“人
中国书画网 2006-2014 版权所有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 法律顾问:权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