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以下简称:广):
艺术家的创作受其人生经历的影响,您成长于怎样的环境?为何会选择绘画?
林正文(以下简称:林):
我家里有一位叔叔,算是民间艺人,他经常去村里画毛主席像,我和叔叔的儿子会跟着一块去,他在厂房上边画画,我俩就在下边描向日葵。干完活后村里管饭,当时的农村也没什么好东西能招待,我记得就是做些蛋炒饭之类的,但也很令人满足了。我那时候年纪小,还没上学,觉得这种画画一整天的感觉非常不错,这是我对绘画最初的体验。
叔叔与学校老师是我的美术启蒙人,而真正接受专业训练是在就读初中师范学校的时候受到杨老师的教导,后来我考取南京艺术学院,在与更多优秀老师的交流中摸索着自己的创作方向。

清露之一 80×60cm 2020年
我从美术史中汲取许多创作养分,西方美术、中国传统绘画都给予我灵感,我选择适合自身表达、契合自己兴趣的方面加以研究,将其中有益于创作的艺术元素提取综合。学画过程中,正值国家经济高速发展,东西方的文化观念进一步碰撞交流,倡导中西合璧,在这样的思想背景下,我选择西方油画为主要的创作方向。在此之前,我有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功底,在利用油画的材质、技巧、物体结构规律等这些主要的绘画元素的基础上,我融入东方古典美学的思想,着力于用油彩表达出中国文化审美下的文学性、诗意与意境。

清露之四 80×60cm 2020年
广:您具体是什么阶段确定了这一创作方向?
林:我一开始画画还比较纯粹,创作是为了参加画展,入选获奖后就去写生,再创作、参展。直到2000年左右决定走市场的路子,我有意将艺术元素与市场元素相结合,观察反馈,对我的画面做了一些调整。现在,我绘画的目标是不仅画出我个人喜爱的作品,也更要让非美术专业的大众接受和喜爱。

春花之三 80×80cm 2018年
广:您现在的这一批以江南小镇、荷塘莲花为表现对象的作品,朦胧诗意,极富抒情性,画面效果唯美,是您转向市场的代表作品。
林:我常年在江南生活,对此地风物十分了解,情感上更亲切更有创作的动力。选择荷花则考虑到国际国内对这个素材不陌生,表现它的人很多,画得好不多,我学过国画和水彩,对中国画的美学意识、意境把握有一定的基础,有信心去挑战这个题材。在探索过程中,我认为写意性是至高无上的要求,放眼全球美术绘画,中国人对写意性的领悟最深,如果要在油画领域并涉及如此常见的题材上有所创新发挥,写意性是一个值得深耕的方向。

梵花之三 73×91cm 2010年
广:以《梵花之境》系列为例,作品中凝聚的动态感、强烈的虚实、大面积的留白、近似于泼墨的用笔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这些都是汲取自国画表现技巧吗?
林:相比国画中的皴法、泼墨还是有区别的,我主要参考国画的意境效果。《梵花之境》中保留了油画的材质质感与主观光影塑造,在这个基础上才去寻找写意的表现空间,比如荷花的动感,背景的扑朔迷离,虚虚实实的交织……国画有国画的画法,而我要造出这样的意境,全靠自己在油画技巧上的摸索实验,以形成一套自己的方法。

梵花之境一 115×195cm 2009年
写意性的画面效果难以临摹,即使自己也难以重复,因为在创作过程中会反复地“打破-成立”,直到在某一刻抵达那个效果,在那个效果到来之前,我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我的心思是随着画面边画边转的,我的画面有动感,可能是因为创作过程中设想的意境一直在变动。我认为这种创作过程,本身就是写意精神的体现。

梵花之境三 115×91cm 2009年
广:笔随心走,或许画面表现出来的也是创作者内心活动的变化。
林:虽然绘画是静态的,但笔下的画面一直在动,就好像我们对着演员或模特写生,他们的身体、神态则时时刻刻处于变化中,所以好的写生绘画能突出动态,获得一种形而上、抽象的韵味。

清露之二 80×60cm 2020年
广:您的创作以风景为主,好的风景画应该如何?
林:风景画不如人物画那么复杂,但实际上涉及面极广,而且受众多。所以,一幅好的风景画必然雅俗共赏,表现的素材来自于大自然,要超然于自然,我认为好的风景画必得让观者心向往之。

淡水小镇之一 135×91cm 2015年
广:您今后的创作计划是什么?
林:会继续围绕荷花和江南水乡来创作,还有很大的探索空间。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深度来诠释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和佛性禅意;水乡古镇是我一直向往的,是儿时的梦想。近年来不少古镇被保护起来,部分商业化了,但我怀念的、想表现的是多年前水乡生活的自然状态。
具体来说,我会从梦想的角度、儿时的记忆这些方面来创作,关注水乡的生活状态——而不是浮于浅表地去描绘,我会去挖掘水乡诸多常见意象的内涵,呈现其人文价值、情感价值。比如,在水乡,是水沟通了一切,在古代以“水街”对称陆地交通,以及拱桥、渔民等,氤氲的水乡也流传着诗意的传说,有山有水有古建有人情,从物质到情感,“水乡”是中国文化特有的一种故事、符号、情韵、氛围——这是我的创作目标。
广:您生于水乡,相比外来写生创作的画家,对江南文化的内核会有更切身的感受与理解,十分期待您的新作品!

桃影满山之二 91×73cm 2019年
更多作品

梵花之境五 135×91cm 2009年

梵花之一 135×91cm 2009年

秋实之一 73×91cm 2010年

秋实之二 73×91cm 2010年

春华之一 73×91cm 2010年

春华之三 80×80cm 2018年

风景写生

风景写生

淡水小镇之三 91×73cm 2016年

淡水小镇之三 91×73cm 2016年

淡水小镇四季联画 170×55cm×4 2012年

淡水小镇四季联画之一 170×55cm×4 2012年

淡水小镇四季联画之三 170×55cm×4 2012年
艺术家简介
林正文/Lin ZhengWen

林正文,1969年生于南京,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南京市江北新区美协主席。南京市楚雄美术馆创始人。
艺术历程
1984年就读于南京晓庄学院。1992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
1992年油画作品《牧归》入选全国职工美展。
1993年油画作品《雨巷》入选全国油画双年展。
1998年油画作品《沉默者》获首届江苏省油画大展铜奖。
2000年油画作品《窗外》获江苏省油画大展银奖。
2000年《淡水小镇》主题油画系列作品参展第四届上海艺术博览会,多幅作品被艺术机构收藏。
2004年《梦》主题油画系列作品参展第八届上海艺术博览会,多幅作品被收藏。
2005年油画《渔舟唱晚》被世界华人艺术研究中心收藏。文化部华人艺术展油画作品优秀奖。
2006年油画作品《秋水亦然04》参展中国金陵百位艺术家双年展。
2006年油画作品《妆》等参展南京美术家协会青年优秀画家提名展。
2007年油画作品梦回水乡系列参展杭州《江南·印象》主题画家提名展。
2007年油画《秋水亦然系列》参展南京第二届文化艺术产业博览会。
2008年《江南一梦》主题油画系列作品参展上海第六届春季艺术沙龙。
2008年香港阳光卫视《投资中国》栏目专访画家
2009年《柔软时光系列》参展第七届上海春季艺术沙龙。
2009年《水乡油画精品展》上海M50莲花画房。
2010年《印象江南系列》参展第八届上海春季艺术沙龙。
2010年《梵花之境油画精品展》上海M50莲花画房。
2011年《江南系列油画作品展》杭州西湖艺术博览会。
2012年《印象江南系列油画作品展》杭州西湖艺术博览会。
2013年《印象江南系列油画作品展》杭州领路艺术馆个人展。
2014年《江南印象油画系列》杭州淘宝拍卖会油画专场。
2016年《寻找雨巷》作品系列发表《中国当代艺术文献2015》提名艺术家。
作品《江南一梦系列》发表《艺术在线》第三期。
作品《寻找雨巷系列》发表《艺术在线》2009博览会专刊。
作品《印象江南系列》发表《艺术在线》2010博览会专刊。
作品《当代油画系列——林正文》发表《艺术名家》2011年专刊。
(责任编辑:zgsh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