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资讯中心 | 书画研究 | 名家专访 | 历代名家 | 鉴赏收藏 | 销售专区 | 紫砂艺术 | 名家展馆 | 会员展馆 | 封面人物
  热门标签: 收藏 专访 上海 收藏,书法,绘画 黄金时代 草书诗卷
 
  主页 > 名家专访 >
 

画出自己的世界

时间:2008-06-21 13:28 来源:未知 作者:zgshw 点击:
由金昌市文化馆、金昌画院、凉州区文化馆、武威市美术家协会、凉州区美术家协会联合举办的迎奥运·庆“七一”金昌市画家《茹可中国画展》6月18日在凉州区文化馆展出。作为茹可的老朋友,在此撰写小文,谈一谈对茹可人物画的粗浅认识,以表示对画展的祝贺。

       今天能拿起笔来涂抹两下的人很多,能画得有模有样的人也很多,以致我们无法判断一个什么样的画家才是我们需要尊重的。能在一个画家的画中看出他情感的轨迹,看出他努力的方向,看出他思考的沉淀,以致看出他力不从心的尝试和不足,他至少是一个真诚的画家,是一个为艺术而感动,也渴望感动艺术的人。这大体是我们面对茹可画时的联想。

       茹可的经历非常简单,他生在河西走廊,毕业于张掖师专美术系,毕业后又在金昌扎下根来,结婚、画画,过一个普通人的生活。他没有追赶到北京、杭州去进修的潮流,以便给自己的作品加点这个时代的流行元素,增添点成色。他只是守望在西北的一个小城静静地画着,默默地调整着自己前行的方向。这种调整因为没有外来影响的介入,肯定是吃力而艰难、痛苦而焦灼的。他最初是以版画而得名,但他慢慢发现,那种黑白分明、刀削斧凿的艺术,虽能引起创作的快感却无法穷尽内心复杂的情感而让他若有所失。于是他开始画油画,画国画,在各种门类里走过一圈,期间有彷徨、有犹豫、有苦闷,最终在水墨人物的门前定下了脚步。这一过程显然有些漫长,但对茹可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丰厚的艺术积淀。也正因为他调整期的种种体会,使他的水墨人物有了两种取向:

       一是关注现实。河西走廊素以“粮仓”盛名,民风淳朴、与大地保持着朴素的关系。身在其中,茹可不可能不被这种珍贵的田野之风所感染。他开始画河西走廊人物系列画。家园、风暴、动物、植物都成为他表现人物的背景。他的人物如同这片土地一样,结实、乐观,散发着阳光和土地的气息。比如他的《日落而息》,画面那一对农家青年夫妇脸上的笑容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仅仅靠画画出来的;那手捧的孩子正是他们沉甸甸的收获。又比如他的《牧归》和《姐弟》,风暴中的骆驼和陪伴孩子的黄狗,都为一对小姐弟的情绪和状态起着渲染效果,而小姐弟的形象和结构都是健康而结实的,这符合乡土背景下的人物特征。可以说,这一类作品严格的写实造型和水墨韵味的结合,理性思考与丰富感情的交融,都使之在保持传统水墨韵味的同时被赋予了更多的现实关照,有了个人的视角和记叙方式。但显然,这种记叙还只是刚刚起步,有更多感情的渗透但还是少了些理性的沉淀,河西一带人物的典型特点表现得还不是非常充分,但惟其如此,才可能让我们想象茹可未来的空间。

       二是回归内心。如果说河西走廊人物画是茹可面对现实的艺术观照,那么他的另一批作品便是回归内心的个性之作,它更能强烈的让我们感受到茹可的内心世界。一类是古代高士图,它的审美基调指向乐。在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之处,品茶、吟诵、饮酒、弈棋,高士们的生活观其实暗暗对应着茹可日常生活的苦闷,是他无处言说的生活之痛借助于这一类作品而释放。它的可读之处恰在于现代都市人机械而疲倦的生活之累所产生的轻松需求,是城市人内心深处的田园之梦和山水之乐。一人乐不如众人乐,在他的高士图面前,我们是可以放纵自己的想象,与古人之山水情趣对接的。而另一类是他的实验水墨系列,它的审美基调指向的是苦。诡异的人物造型,让人心生不安的情境铺设,带面具的女人体,灰暗低沉的水墨效果……茹可放弃了传统水墨画的明朗、飘逸、俊美、洒脱的审美积淀,而表现出了一种惊悚、动荡、破碎、恍惚、压抑的水墨气象,它更真实地反映了彼时彼刻茹可的精神状态和艺术感受,是呼之欲出的伤感甚至绝望。它打破了传统中国水墨带给我们的滋润和亮丽,有些强硬而不讲理地将现代人的艺术观进行了嫁接。成败得失不是一时所能定论的,但这样一条水墨之路却值得我们深思。

       欣赏一个画家的作品,独创性是重要的,但如果是为了创新而创新,在他的作品中看不到艺术的连续性,即一种比较稳定的艺术内核,支配画家创新的内在动力,那么所谓的创新肯定是虚弱而没有后劲的。好的一点是,茹可的画里如一地敞开着他的内心世界,他是在画自己,并努力想把自己的世界画得更完整、更到位。

       我更愿意相信,一件真正感人的作品其实是艺术家的精神投射,他把个人的喜怒哀乐通过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引起了欣赏者在内心深处的共鸣。茹可做到了,而且他可以做得更好,我愿意期待在他那旺沛的艺术感受后沉淀下厚重的收获。 (责任编辑:zgshw)

0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上一篇:“构建意象色彩是我的一个理想”——李洋访谈录 下一篇:磁性剪纸发明者王龙:要制作世界上最长最重剪纸艺术品
   
  特别推荐
李双阳:我的兰亭奖作品创作秘笈
刘洪彪:四个字弄懂草书真谛!
中国当代书法家郭玉江:痴迷书法,深耕不辍
梅墨生:不要被一些现在所谓的名家带入了歧途
陈传席:西方绘画重造型,中国绘画重文化
高冠华:师迹不如师意,师意莫若窥其神韵,探其
陈十田:中国书画重精神,主要在笔墨
王猛仁先生的诗书艺术
浅论画家诗人周逢俊的诗
李秀峰:浓墨淡笔蕴乡情
 
  本月热点
岳继承作品鉴赏
“画罗天下”罗家宽
“清贵”崔如琢:艺术中国梦的知
大家——朱德群
大家王梦庚书画拍卖会记时随拍
邳州曹元伟:一位草根书法家的艺
邱志杰:追忆者的共同体
时锦平——中国山水画名家
赵海昉书画鉴赏
顾群业谈“去他妈的艺术”与“人
中国书画网 2006-2014 版权所有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 法律顾问:权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