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夜
112.1×145.5cm
2013年
林国强——东方岩彩执着的艺术实践者
出身于广州的林国強教授,自幼喜习丹青。在其习艺的初级阶段,就对素描与色彩情有独钟,颇有心得。他曾是广州美院名师教授的高徒,这些都为其日后的岩彩艺术的研习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追溯近代广州人文,有着吸收外来文化的良好氛围,中国画岭南派的领军人物二高一陈,都是东渡东赢,习得明治维新后早期的日本画,归国在花城筑“春睡画院”,创立岭南派彩墨写生新风而开花结果的。
秉承前辈的这种关注外来艺术精华的情怀,20世纪80年代,已执广州美术学院教鞭的林囯强,怀揣改革拓展中国画的远大理想,毅然放弃安稳的国内教职,投入到边打工边学习艰苦的赴日留学的新环境,进行东方原色的取经式研习。
林国強的勤奋好学和踏实诚恳的努力,获得了不菲的回报,他考入了日本东京艺术大学日本画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同时,还获得了经团连的奖学金和欣赏他艺术的粉丝们的帮助,为他艺术深造奠定了良好的学术环境与物质基础保障。在日本画名师们的指导与自己的不懈努力和钻研,逐渐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表现手法。

霜叶如丹
72.7×91cm
2007年
具体地分析起来:
首先,与一般中国画专业的留学生不同,坚实的素描与色彩基础,使艺术家能熟练地把握色彩明度即灰度的幅域处理,在眼花缭乱的岩质色彩材料中,避免了陷入过于强调局部材质美的通病,支撑他能反复深入地表现具有岩彩特点的多层次叠加的精微色彩变化的可能;
其二,他对自然风景转换为岩彩营造的丰富色层,有他独到的体验与表现想法。我曾与他一起到台湾进行艺术交流与自然风光体验。他时常以身体为轴心,将180度甚至于360度的周边风景,用照机无缝衔接地联续拍摄下来,以获取最大限度的沉浸式体验的图像资料,以便制作时升华为表现感觉的立足原点。
第三,2003年笔者为厦门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糸主任时,曾请林国强来指导该校现代重彩画专业的研究生课程,他对金属箔,各种各样东方画材的熟练运用,对画面岩质色彩在明度,纯度与饱和度的精致处理,特别是为追求通达重彩的独特意境,其粗细色层与金银铜等金属箔的变色与交叠积加的高度技巧,画面产生的丰富色彩与深邃肌理的艺术魅力,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霜叶如丹 局部
由于林国强东方岩彩的魅力,使其艺术受到广泛的关注。日本著名美术评论家河北明伦,在东艺大毕业创作评议会上,曾高度赞赏他的毕业创作《万灯祭》。1995年至1998年期间,他曾应邀三次在日本东京都新宿的伊势丹本店的画廊重要平台举办个展。作为外国艺术家身份的他,出席开幕式的居然有当时的日本文部省大臣与谢野馨和经团连(由于日本国企很少,比国内的工商联合会更权重)的房野夏明常务理事等政商要人均出席个展的开幕式,显示日本主流社会对林国强的东方岩彩绘画的推崇与重视。因其作品所具有的高超的专业技巧与东方典雅精妙的意境,赢得日本收藏界的众多粉丝的青睐,各界知名人士曾持续组织三个后援会,通过购买其作品的方式,来支持他的重彩艺术的发展而传为佳话。
此后,随着国内东方色彩绘画的兴起,母校广州美院聘請他回校开设岩彩教育专业,他就重执教鞭,在广美实施创作与教学双轮驱动,展开对东方原色拓展的探讨和展望。在此期间,除培养许多岩彩学子之外,他还先后举办了二次大型的个人岩彩个展,获得学术界的好评,並受到华南地区斯界的广泛关注。此外,林国强教授还参与了海峽两岸的胶彩,重彩与岩彩画联展,並曾与我一起应邀到台湾东海大学与台北艺术大学讲学。他的佳作与讲座,在台北关渡美术馆与台中东海艺术中心等均获得不俗的声誉与赞赏。

欧洲行 浪漫之路
103×189.5cm
2014年

欧洲行 浪漫之路 局部
近二十多年来,林国强历游体验了五洲四海数十个国家、地区 的风景名胜,並博览了各国顶级的美术馆、博物馆,在现场研究无数名垂丹青史的中外名作,拓宽了自己的视野,加深了对多元文化和多样式美术形式的理解与把握。更深刻地思考到东方岩彩艺术,需要借鉴融入西方美术文化在色彩,素描,观念等多方面的有益精华,才能更好的走向世界。由于获益匪浅,在他钟爱的风景画大师诸如:东山魁夷、克里姆特、列维坦、莫奈等名家的原作前,往往流连忘返,反复探究。并拍下大量的整体与局部的高像素照片存档,以供日后深入地研究色彩的补色,肌理的层次,与形态的对照等关系,助力自己岩彩语言的新拓展。
当下,林国强教授描写异国情调的殴州风景的东方岩彩艺术巳经起步,寄希望他在新的东西方文明对话的背景下,跨越文化圈的艺术探索有更多的好作品问世。(文/张小鹭,厦门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馆教委专家,李可染画院副院长、研究员、研修部主任)

雪霁
24.3×33.4cm
2017年
广东岭南美术馆藏

雪霁 局部
林国强在国内主要研攻中国画和水彩画,两者都倾向于在松软、平滑、易于渗化的棉料纸本以轻清、透明的水墨、色彩来描画形象;他在东京艺大接受的专业训练,突出表现为如何熟练地掌握岩质颜料、金银箔、树脂、动物胶以及麻质粗纸的特性,以“重彩”的手法来塑造心目中的意象。
就表现精神而言,两者没有本质差别,林国强努力的方向,在于糅合中国画简洁的线条韵律感与现代日本画华丽的装饰性,互动渗透,化轻清为凝重,变板刻为宕荡。正如后藤纯男教授所指出的,林国强的作品“饱含着浓厚沉着的色彩,从中可见他对大自然的深切热爱和细致的观察。他笔下的日本风景,也可使人感到深奥的大自然恩赐给中国大地的丰富多彩的景色在其内心世界的反映”。

山村
90×116.7cm
1989年
这是一项非常富于挑战性因而也特别具有魅力的工作。类似的工作,在二十世纪前期,已经吸引了譬如岭南高氏兄弟这样一些怀奇负异的中国画家。但稍为不同的是,较之二十世纪前期,无论是中国画艺术的概念,还是日本画的内涵和形式,现在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单就现代日本画中使用的岩质颜料和厚涂手法而言,其复杂性已远非高氏兄弟生活的时代所能想像。深入地理解并全面地掌握中国画艺术包括日本绘画艺术中的这种特殊性,无疑是推动中国画艺术的当代发展和实现真正富有成效的中日文化交流的必要前提。林国强正是在积极致力于“重彩画”研究和创作以及相关的学术推广工作的过程中,体验到具体可感的文化使命感!

山梨村庄
90×135cm
1989年
日本美术对中国美术的影响,大略来说,在二十世纪有三次明显的高潮。第一次是在清末民初,它给中国画家提供了折衷主义的蓝本;第二次是在三十年代初期,它向中国输入了东瀛版本的现代主义;第三次即是以矿物质颜料为主要媒材的现代日本重彩画技法在中国大陆的流播。这三次高潮,当然都是由那些留日美术学生归国以后的工作促成的。毫无疑问,林国强是促成第三次高潮的先驱者之一。(文/李伟铭,著名美术评论家 广州美术学院教授)

锦秋
65.2×90.9cm
1990年

钟楼残照
145.5×112.1cm
1991年

钟楼残照 局部
林国强教授求学于日本最负盛名的东京艺术大学,师从后藤纯男、平山郁夫、加山又造等日本名画家。曾获得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石坂财团的奖学金,是该基金创立18年来绘画专业唯一获得奖金的外国学生。毕业后也是活跃在日本的为数不多的中国画家之一。国强在日本主攻日本画,其原本就有很好的中国画和水彩画基础,到日本后潜心研究岩彩艺术,他以岩彩画的丰富技法,结合中国水墨特有的气韵,创作了一件又一件风格独特的力作,被誉为“画伯”。

樱花祭
90×180cm
1991年

樱花祭 局部

待春 局部 1993年
国强不仅是一位有成就的岩彩画家,也是一位甘为人梯、默默耕耘的好教师。他坚持传道授业,将国外学习工作期间形成的勤奋严谨的好作风带到广美。更为重要的是,他毫无保留地将多年来的经验和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同学们受益匪浅,有同学称赞其为“见过的最好的老师”。(文/黎明,广州美术学院原院长)

万灯祭
227.3×227.3cm
1992年
日本川口大学藏

万灯祭 局部

新绿
116.7×90.9cm
1991年
林国强探索日本绘画艺术取得的巨大成果,一方面是他具有优厚的天资,另一方面更由于他的过人的勤奋。林国强的日本画以风景为主。他善于汲取当代日本名家的经验。林国强画中美景的首要的特色,是富于抒情性。《钟楼残照》中,秋天的黄叶在斜阳照射下闪着金光。透过密密的林木,现出钟楼朦胧的一角,令人想起古代中国的诗句:“夕阳无限好。”更令人想起日本古代的俳句:“那是上野的钟,还是浅草的钟。”日本评论家说:“林先生以其中国画家的独到眼光,巧妙地捕捉了引人入胜的上野秋色。”(《新都市泰吾士报》)

银装
72.7×60.6cm
1991年
日本经团连会馆藏

银装 局部

雪后山村
72.2×90.9cm
1993年
林国强的画大多具有一种宏大的气慨。《晨》的景象是多么空阔辽远:山恋静穆,白云飘浮,平坦的原野分外安详。《樱花祭》中,紫蓝的夜色里,铺天盖地的樱花丛下,现出点点灯火的金黄。即使他画一个小景(如《胧》和《树桥》)甚至是局部的树梢(如《早春》),也仍然表现出深沉博大的气度与力量。

朝阳霭融融
45.5×53cm
1994年

朝阳霭融融 局部

秋山带夕阳
42×73cm
1996年
深受中国传统文化滋养的林国强,当然在创作中时时显出中国艺术的神韵。《黄山玉屏峰》的景色全是中国的,但汲取了大量日本画的技法。《万灯祭》是日本特有的节日场景,但氤氲交融的笔法和气氛却令人想到宋代米芾的山水。在许多画作上,还可以见到绵密丰厚的线条,如《新绿》《银装》——类似宋元名家的笔法,但却有了全新的表现;其韵律与节奏更富于秩序感和装饰美,富于现代日本画的意境。(文/迟柯,著名美术评论家、广州美术学院教授)

春光
40×68cm
2001年

春光 局部

夕照
8.9×11.2cm
2001年

暮色
10.2×9.9cm
2001年
林国强把日本画的制作精华给我们移植回来了。他把这一对我们来说是陌生的技法和我们自己国家的审美、人文、现实揉合在一起,于是岩彩画就独树一帜地生长到了中国的大地上,甚或可称为另一朵使人耳目一新的奇葩吧。说它使人“耳目一新”,确非溢美之词,它确乎不同于任何画种,但确又有着强大的艺术表现力。它能够打动人的视觉,却又兼能促人驻足进行深入探究,它能将画家特有的创作灵感凝聚其中然后进行层层的宣示和柔和的散发,使人感悟于心。它不同于国画的工笔重彩,在形式上二者又确有相似之处,它似乎追溯本源能找到中国古代艺术的影子,这恰恰印证了林国强自己的艺术之路。

良宵 局部 2014年

秋韵
91×116cm
2002年

秋韵 局部 2002年

寒林夕照
90.9 ×116cm
2004年

岚山霜红
112.1×145cm
2007年

岚山霜红 局部
我喜欢他的“秋韵”、“冬之夜”、“霜叶如丹”。我喜欢细细品味他画面上那种层层深入处理和色彩变幻。那似乎是画面空间的历程,同时也是艺术家找寻深埋在心底的意韵的历程。这几乎是其他画种从未具有的特色,对观众来说这确是一种全新的体验。(文/尹国良,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曾任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广东油画研究会会长)

冬之夜
59.5×84cm
2005年

冬之夜 局部

冬日
72.7×91cm
2006年

冬日 局部

古寺秋色
65.2×91cm
2006年

古寺秋色 局部

冬至
91×116.7cm
2008年

冬至 局部
林国强教授画的《寒林夕照》《岚山霜红》既保留了岩彩画的厚重特点,又使人感到画面生动,朦朦之中蕴藏着的大自然的一股灵气在回荡,充分表现了夕照的意境。

新都印象-桂湖 宝光寺
400×260cm
2010年

新都印象-桂湖 宝光寺 局部

寒夜 局部

初雪
72.7×91cm
2014年

初雪 局部
又如《冬日》一画更充分表现了岩彩画的特点,冬天的太阳在高空中若隐若现,大地充满着温暖的冬日阳光,一片生机。虽然是冬日,但使人心里感到的是可爱、温暖的冬日,这种效果是画家用生动的画面形象创造出来的。另一画《冬之夜》,在十分宁静的夜晚,寒意中从室内透出暖色的灯光,使观众对室内主人产生更多的想象。

春酣 局部 1998年
好的画往往给观众留下难忘的印象。林国强在岩彩画的制作中付出的艰辛劳动是可想而知的,但留给观众的是生动的艺术形象,因此是很有价值的。(文/陈金章,著名画家、广州美术学院教授)

林国强,广州美术学院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文化部重彩画高研班客座教授,中华文化促进会岩彩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1953 8月出生于广州市。
1971 广州四中高中毕业,留校任代课老师。师从李万益老师学画。
1973 广州师范学校文艺班毕业,任广州十一中美术教师。师从梁君令老师学画。
1977 拜尹国良、张彤云老师门下学画。
1980 油画《生物课》参加“广东省青年美术作品展”,获“广州南京美术联展”优秀奖。
1981 考入广州美术学院,师从郭绍纲、胡钜湛、姜今先生及众多老师。
1985 广州美术学院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四次获优秀学生嘉奖。留校任教。
1986 拜陈金章老师门下学画。
1989 入读东京艺术大学日本画科研修生班。师从后藤纯男、平山郁夫、加山又造、高山辰雄、关出诸位先生。
1990 考入东京艺术大学日本画科硕士研究生班。作品《樱花节》获“第二十六届亚洲现代美术展”优秀奖。
1991 面试合格,成为“日本经团连石坂财团”奖学金创立十八年来唯一绘画专业外国奖学生。在千叶柏市崇光画廊举办个人画展。《新绿》、《水乡》获“第二十七届亚洲现代美术展”提名奖。
1992 创作《万灯祭》。东京艺大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
1995 在东京新宿伊势丹画廊举办个人画展(中国驻日本国大使馆协办)。
1996 在东京新宿伊势丹画廊举办个人画展(中国驻日本国大使馆协办)。
1998 在东京新宿伊势丹画廊举办个人画展。
2000 受聘任“文化部第四届重彩画高研班”结业创作导师。主持、任教广州美院主办“重彩画高研班”。
2001 作品《秋韵》参加中国美术馆“首届中国岩彩画展”,任评审委员。受聘为文化部重彩画高研班客座教授、任“第六届重彩画高研班”结业创作导师。应邀赴中央美院“重彩画高研班”讲学。受聘任教广州美院本科和研究生课程。
2003 参与筹建广州美院岩彩艺术实验室。
2004 任广州美院岩彩艺术实验室主持人。任教厦门大学艺术学院岩彩画研究生班课程。
2006 作品《岚山霜红》参加中国美术馆“首届岩彩艺术展”,任评审委员。
2007 作品参加台湾东海大学美术馆、台北关渡美术馆“两岸胶彩、重彩、岩彩现代绘画联展”。应邀赴台湾东海大学讲学。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林国强著《岩彩》画集。
2014 由广州美院、广东省美协联合主办《东方原色——林国强岩彩画展》。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林国强岩彩画集》。应邀赴中央美院“中国岩彩画创作高研班”讲学。
2017 由广州美院、广东省美协、岭南画院联合主办《东方原色——林国强岩彩画展1988-2017》。
来源:李可染画院
(责任编辑:zgsh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