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崔峰:以笔为心 质厚隽永
文 | 陈维
崔峰的花鸟画、人物画,呈现以浓墨、焦墨、重墨为主的水墨风貌。墨分五彩,在中国画中“墨即是色”, 焦、浓、重、淡、清,五种墨的层次分布、糅合,考量着画者下笔的控制力与想象力,构成气韵生动的本象。

崔峰 和平共处 96x178cm
崔峰作品给人以质厚、隽永之感。在大片的浓重墨色中,他往往采用焦墨醒之,使得画面精神倍增,而在焦墨运用上,则使用枯笔、渴笔等技巧,纸面细微的飞白,斑驳相间,才使得其焦墨见骨。现代大家齐白石、黄宾虹、崔如琢、黎雄才等都不同程度地运用了焦墨技法。崔峰的墨,枯焦而华滋,古人云:“干裂秋风,润含春雨”,他的画老辣古拙,苍莽含秀,大概就是这般意思。

崔峰 中华红 125x240cm
用墨浓厚是整体的印象,而在局部的变化上,崔峰常用没骨的淡墨,为画面迎来变化的生机。在《和平共处》中,能看到用淡墨渲染的数群小鸡,浓墨以“S”型深藏其中构成了串联,结构上有着现代的设计思维。

崔峰 吉瑞图 125x240cm
值得注意的是,崔峰作品中红色的使用往往起到点睛之笔的作用,为他的画面带来了新的视觉冲击点,使得整体作品脱陈出新。朱砂是中国画色彩运用里的主流,也是核心色。红,不仅是一种颜色,更是中国的一种精神。以赤为正,在传统含义中意味着鲜血生命、尊贵华荣,或彰显顽强的生命力,如作品《中华红》《吉瑞图》中,荔枝的鲜艳色泽传递着高昂的情绪、丰收的喜悦。

崔峰 种豆得豆 35x69cm
正因红是一种“大色”,才愈加考验画家的艺术直觉与用色功底。在大部分作品中,崔峰对红色的使用是比较克制的,他将色彩转换为构图的一种元素,若以“墨分五色”的逻辑推演,则红近乎于“浓墨”,处在浓墨之上,起到凝聚视觉、饱满画面的作用,如作品《种豆得豆》《群鹅图》。

崔峰 群鹅图 50x50cm
除了用墨老练,用色大胆,崔峰用笔还非常敦厚拙朴,在作品《双吉图》中,可以看到抑扬顿挫的线条轮廓,以点带面的蘸墨方法,直接地点戳与排列,形式与内容互为表里,正是:田园风光稚拙生趣,丹青水墨返璞归真。

崔峰 双吉图 30x42cm
回溯前辈学人,中国画一代宗师朱耷、齐白石等,皆宜造型简练生动为标志,其笔下鱼虾虫蟹,天趣横生,写意风流,正是以人为画,与世无争,淡泊质朴。崔峰仰追前人,始终以一颗纯真的童心,沉浸生活,淬炼丹青,艺术的洗礼之中,笔致简洁,风格隽永,创作了硕果累累的感人作品。
(作者:陈维,广州艺博会艺委会主任、艺术评论家)
画家简介
Artist profile

崔峰,中国国家画院邢少臣工作室画家,现任茂名市书画院特聘副院长、国画专业委员会主任,“老崔有画说”艺术讲堂主讲人。
教育部高中美术远程研修专家组成员、粤西美术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实习远程指导工作坊导师、广东省美术教师专业提高班导师、广东省许钦松艺术基金会导师。
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责任编辑:zgsh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