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资讯中心 | 书画研究 | 名家专访 | 历代名家 | 鉴赏收藏 | 销售专区 | 紫砂艺术 | 名家展馆 | 会员展馆 | 封面人物
  热门标签: 书画 吴冠中 收藏 专访 北京 上海
 
  主页 > 名家专访 >
 

梁照堂:诗书印是中国画美学的基石

时间:2023-05-10 15:12 来源:网络 作者:网络 点击:

■黄河人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与老子——东西方古哲学之交叉

■梁照堂

从青年追求“秀美”、中年追求“壮美”到晚年追求“拙美”的变化跨越,著名画家、美术理论家梁照堂日前在广州市文联和新快报收藏周刊一同邀约“美学大课堂”的采访过程中,十分清晰地为自己的艺术探索作了梳理,尤为重要的是,他对青年画家们根据自身经验,分享了深刻的建议。他认为,诗书印是中国画美学的基石,青年画家画人应该好好补上这一课。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被同龄人起了“小夫子”的外号

收藏周刊:在岭南画家中,您是难得能够从小接受类似“私塾”式教育的一位。

梁照堂:受家庭影响,无论是祖父还是父亲,由于有旧学的背景,在他们望子成才的共同愿望下,在我小时候便开始被引导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包括诗书画印等,并专门聘请老先生为我上课,类似私塾式的教学。所以,我很小就开始古诗词、文言文和读线装书,练书法、篆刻和古书画临摹等方面的学习。祖辈甚至要我几天自作一首诗和词。但毕竟我当时还是小孩,我除了爱画画,其他都没特别的意愿。把这些当成一种“苦累”,更多的想法是和同龄伙伴玩耍。但我的性格相对听话,家长要求以及老师也在引导,所以我并没有过多的反叛,从而使得我童年时期确实少了一些天真肆意的玩耍机会。也因为我自小就埋头在故纸堆里,被同龄人起了“小夫子”的外号。

直到我后来走上中国画的探索道路之后,才意识到,真该感谢家里祖辈给了我童年的那段学习传统文化的时光。传统文化的基础最适合还是童年的时候打下,不然之后就较难补。

收藏周刊:在您看来,这种基础对中国画的创作帮助有多少?

梁照堂:现在从事中国画创作的画家,如果曾经没有过学习古文、书法、诗词、篆刻等研习,应该尽早“补课”,因为这是中国画美学基石,甚至比绘画本身的技法都更重要,因为这关乎到所画中国画透露出来的中国文化气息,甚至直接影响到文化内涵及至用笔用墨。现在不少中国画作品看起来,像用毛笔画西画,这跟缺乏诗书印的修养或缺乏传统文化的钻研很有关系。这一点在我以后创作的时候有深刻的体会,我也得益于从小在这方面的学习。因此,我认为现在的青年画家画人应该自觉多补上中国传统文化这一课。虽然我小时候有过学习,但依然感觉远远不够,即便现在从事美术理论、中国画创作乃至西画创作,我也在自觉多多再补这一课,更深入钻研诗书印的学习。

收藏周刊:要补这一课,有哪些学习方法?

梁照堂:方法其实很简单,这也是千百年里形成的。就是多读书,多临摹等。尽管现在获取信息的渠道多了,但读书还是首要;虽然现在重视了写生,但也不能轻视临摹。现在不少画看起来似“漂亮”“靓”,但缺乏书卷气,实际上就是因为缺乏中国文化气息。加强文化修养,就如同磨刀不误砍柴工,这是不可缺少的。但蜻蜓点水式的学习也是不行的,要深入钻研,要往深度探求。相比文化的广度,高度和深度更重要。

将“拙”补勤、补才,方向上以“拙美”的美学为求索

收藏周刊:您涉猎的画种风格也比较多元,能否分享一下其中的变化?

梁照堂:在青年时期,因为工作和任务等的需要,我曾画了大量的油画及多种画种等作品。包括有吸收苏外光派、法印象派光色的不少逆光油画等。当时自己的审美主要停留在对秀美的追求上。但随着我对诗书画印的深入学习和对美术史的钻研,后来更在不少场合与北方、江浙等很多画家接触较多交流之后,使得我在艺术上慢慢在追求“秀美”往追求“壮美”方面的转变,壮美在美学上又称为“崇高美”,秀美就是相当于温柔美。我身边不少画家都是把温柔、秀美作为自己的艺术追求。我刚开始摆脱“秀美”,首先是对书卷气的追寻,而“壮美”方面,我则往重拙大方向追求。

所以,不少人看我的画会感到,我在青年时期的画比较“秀美”,而中年时期则开始转向“壮美”。晚年更往“拙美”方面走。国画会更注重金石气,早期临帖较多后则多临碑。耆年时主要集中金石大写意花鸟画,求拙古老苍品格。

我曾去了西北、江南等很多地方,到这些壮丽的大山大河看石窟、壁画,这些艺术的大气、厚重直接影响到我的艺术创作。

收藏周刊:记得您有个观点是认为将“拙”补勤,能否具体说说?

梁照堂:不少人认为从事艺术,首先要有才气,然后要勤奋,很多人会自认没有多少才气,唯有将勤补拙,但我认为,大量画家不但有才气,而且很勤奋,因此,我认为“将勤补拙”并不够,我想自己艺术更高更深的追求应该是将“拙”补勤,这个“拙”,是美学上的拙,在勤奋的前提下,用这个“拙”把才气推到更高的境界。因为“拙”是中国美学里特定的命题,西画少有此说,古拙、朴拙、老拙,以拙为美是中国人开启的更深的审美视界,所以老子说“大巧若拙”,求“拙”的艺术,是中国画的新、深境界,要拙朴而浑然天成。苏东坡也说“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在粗简中意蕴深刻,而傅山也说“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孙过庭说,“通会之际,人书俱老”,苍古拙老是中国文化的深层追求。所以,古、厚、老、拙,是我艺术创作的美学追求。

几十年的笔耕,虽说有所谓小小成果,也感觉自己的才气有所欠缺,虽也勤奋,但大量画家比我更勤奋,但将“拙”补勤、补才,方向上以“拙美”的美学为求索,以诗书印为美学基石的实践,让我收获真的很大。

《石涛画语录》

收藏周刊:可否推荐一本对自己影响比较大的书?

梁照堂:因为我喜爱经常看书,也经常忘情地看得非常入迷,每每看书都仿佛进入了属于自己的世界。如果一定要说一本书,那是老子《道德经》,确实是反反复复研读。还有一本书是《石涛画语录》。前者对我人生和艺术哲学的启发和思考都起到很大的作用,后者的“一画说”则对我在中国画方面的深层理解探索,有更深的启迪。

《画家苏里柯夫》

收藏周刊:有没有印象深刻的电影?

梁照堂:电影看很多,喜欢的也不少,但要说起来,印象至今仍很深的是《画家苏里柯夫》。是1960年代初的影片,是当时的宽银幕电影。那沉郁壮阔的一个个场面,至今难忘。这部电影动情地表现了苏里柯夫凭着踏实、一步一脚印地沿着追求的艺术方向努力,最终攀上艺术的较高峰,这对我和当时看过此电影的画人有很深的启迪并延续至今。

【人物介绍】

梁照堂

别署石梁,号楚庭。1945年生,广东顺德人,著名国画家、书法家、金石篆刻家、美术理论家、诗词家、国家一级美术师。广州市美术家协会艺术顾问。

人生格言:

人生使我爱拙朴与凝重

每天必做的事:

每天起来首先写一遍书法,偶也临写碑帖。

美学大课堂

指导单位:羊城晚报报业集团

联合出品:广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新快报》收藏周刊

内容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zgshw)

0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上一篇:杜俊杰:花鸟画作品欣赏 下一篇:陈宝元教授的新思路——开拓中国色彩山水
   
  特别推荐
南海椰风情 郑建中海南国画写生
“用军魂书写忠诚”访军旅书法家、词作家张业
画家何文应邀参加中国书画名家世界巡回展“新
冯朝辉:书画鉴定滋养了我的中国画创作
丁浩然画家作品欣赏
岭南画派/ 翁真如:谈中国画 花鸟画的起源与演
李砥书画作品欣赏
黄淳波:水墨大写意画家
巴山:厚积薄发 风规自远
莫晓松:国家一级美术师,工笔花鸟画名家
 
  本月热点
岳继承作品鉴赏
“画罗天下”罗家宽
“清贵”崔如琢:艺术中国梦的知
大家——朱德群
大家王梦庚书画拍卖会记时随拍
邳州曹元伟:一位草根书法家的艺
邱志杰:追忆者的共同体
时锦平——中国山水画名家
陈传席:书画用笔不可太实
赵海昉书画鉴赏
中国书画网 2006-2014 版权所有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 法律顾问:权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