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时间:2008-10-29 13:28 来源:未知 作者:zgshw 点击:
次 |
|
今年5月,夏小万的新作展“早春图”在北京今日美术馆展出。展览中展出了夏小万的一批将古代书画名家范宽、郭熙、唐寅等人的经典作品以多版面重叠成像的方法扩展到空间的作品。
就在这次展览上,著名戏剧导演田沁鑫看到了夏小万的这批作品,脑子里迸发出一个大胆的想法:将夏小万的作品搬上舞台。那时,田沁鑫正在为10月份即将拉开的莎士比亚戏剧季准备一出戏剧,剧本是由畅销书作家石悦(笔名“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作者)根据莎翁著名作品《李尔王》改编的戏剧《明》。《明》讲述的是明朝宫廷斗争与江山争夺的故事。田沁鑫早就试图将美术馆对艺术作品呈现的方式移植到戏剧舞台上,只是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切入点,她看到夏小万的作品后,觉得他的作品对于山水画面的立体呈现方式能够符合舞台的要求,并且,夏小万有一批空间绘画作品正好是表现传统山水作品的,这和戏剧《明》所讲述的故事不谋而合,结果就促成了夏小万历史性地将当代艺术作品与舞台表演结合的举动。
在舞台上呈现当代艺术作品
在戏剧《明》中,夏小万担当视觉美术设计,与其他多位灯光、舞台美术人员共同负责起这台戏剧的视觉效果。而夏小万的作品则在开头和结尾出现,在整个戏剧的演出中虽然“戏份”不多,但是整个舞台美术的设计确实围绕着夏小万的作品展开的。在戏剧的开头,将有一幅中国宋朝的山水画呈现在观众面前,这幅山水画是夏小万融合多幅宋朝山水画名家的代表作的因素拼接而成,而在戏剧的末尾,这件平面的山水画由夏小万以他“空间绘画”的方式在舞台上呈现出来,此时戏剧也达到了高潮,身着皇袍的明朝各个时期的皇帝将在夏小万营造的立体山水画作品中穿梭,从而使一件作品从平面转向立体,再转向真正“可游”的境界。
当代艺术与戏剧相得益彰
当然,夏小万和戏剧的渊源并不是起于这次的合作。1982年夏小万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三画室,并于1984年调任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任教至今已有20多年。虽然一直和戏剧挨的很近,但是夏小万一直是在从事当代艺术的创作,从未参与过戏剧舞台效果的设计。从2002年开始,夏小万开始了“空间绘画”的创作,并被誉为“颠覆平面的三维装置艺术家”。此次《明》将夏小万的作品完整地搬上话剧舞台,使空灵的水墨风景与舞台动态装置相结合,营造出独特的中国明王朝的恢弘气象,而夏小万作品独有的冷酷、荒诞而怪异的魔幻现实主义特质恰到好处地烘托了戏剧中残酷的权力争夺与惨烈的人性游戏。
对于此次的尝试,夏小万说,在作品的实现过程中,还是受到一些地方的制约,和最初的构思有些不同,但是剧组也给了他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基本上是先有了他的作品,然后整个舞台美术围绕着这件作品展开,只是受到一些客观因素如舞台空间,不同剧场条件的限制,但是人为的限制因素降到了最小。
对于一个独立的当代艺术作品能够符合舞台条件,并且能为舞台的视觉效果增添光彩,夏小万感到非常的不易。他说,这次他能参与戏剧舞台的设计意义非常大,因为这是一件当代艺术作品进入戏剧舞台的第一次,但是这究竟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外围效应他不敢说,也不是艺术家要想的问题。
(责任编辑:zgshw)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