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绘画的宏观发展中,工笔人物画以其精细的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始终占据着重要地位。胡嘉雯,作为这一领域的杰出代表,她的创作不仅传承了传统工笔画的精髓,更在现代艺术的语境中进行了深刻的探索与创新。
胡嘉雯的艺术创作深受其日常生活的影响。她对中国内地及港澳地区生活方式的深刻理解,以及在艺术疗愈领域的实践经验,为她的作品注入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内涵。她的作品常常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人物的柔情与坚韧,反映出女性在面对生活挑战时的坚定与优雅。
在胡嘉雯的艺术创作中,她不仅关注技法的精湛,更注重作品所传达的精神内涵。她认为,艺术应当是对生活的真实反映,能够引发观者的共鸣。通过对人物神态的细致捕捉,她努力展现每个角色的独特故事和情感,这种对生活的敏锐观察使其作品充满了生命力。
胡嘉雯的艺术之路,正是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的一个缩影。她的作品不仅展现了个人的艺术追求,更是对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艺术融合的一次有益尝试。通过她的画笔,我们得以见证中国工笔人物画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以及它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独特魅力。在她的创作中,艺术不仅是技巧的展示,更是对生命深刻的探讨与对生活哲学的思考。
胡嘉雯,澳门大学教育硕士,澳门理工学院视觉艺术教育专业学士。擅长工笔画,钟爱工笔人物画与当代水墨。师从澳门李志岳教授和央美李振球教授。现居澳门从事艺术教育工作和艺术创作。曾举办个人作品展及历年作品多次参加展览,并获得澳门及国内多个奖项,优秀作品得展览主办单位获邀收藏。如2022年“梦想飞扬”——胡嘉雯线上艺术作品展;2023年「芳华•绽放」胡嘉雯工笔人物画作品展;中国画《围龙迎亲》2011年入选“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览”;中国画《老妪》获2012澳门视觉艺术年展“十佳作品奖”;中国画《粉黛》与《回眸》入选2019、2021年度“澳门书画联展”。
澳门青年艺术协会理事长
澳门中国人物画研究会理事
澳门青年美术协会理事
澳门美术协会会员
澳门颐园书画会会员
澳门视觉艺术协会会员
澳门视觉艺术教育学会会员
以下是采访问答详录
Q=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
A=胡嘉雯
Q:艺术解读
您的中国画《围龙迎亲》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览”中入选,能否分享这幅作品的创作主题灵感?另外,您笔下的人物眼神尤为引人注目,请解读下您的人物画作品《回眸》《粉黛》。
A:《围龙迎亲》这幅画作是我在河源写生时创作的,灵感来源于围龙屋这一独特的中国建筑风格。它不仅展现了中国人的智慧,也让我深感钦佩。围龙屋的建筑特点“背山而建,环抱庭院,面朝月牙湖”,这一设计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在居住习俗上的智慧。
背靠山峦,意味着丰富的食物和材料资源;半圆形的围龙屋层层叠叠,既保护了大家族的安全,又促进了成员间的相互关照;而正前方的湖泊,则保证了充足的水源。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中国人生存的重要环境。围龙屋的半圆形状与半月形的湖泊相映成趣,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圆形,象征着中国人对圆满生活的美好祝愿。这幅作品以围龙屋这一民间建筑风格为主导,描绘了围龙屋居民的喜庆生活场景,反映了人民的幸福感和社会的和谐美好。
人物的眼神尤为引人注目,它不仅仅是对细节的精细捕捉,更是我在现场写生时对模特的深刻感受的融入。我试图通过画笔传达模特们独有的气质和背后的故事,她们身上散发出的特别情感。
在创作《回眸》和《粉黛》这两幅作品时,我心中有着明确的表达意图。《芳华•花柔系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女性的温柔之美,同时传达了一个深刻的信息:尽管我们身为柔弱的女性,但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我们同样能够展现出坚定的眼神和坚毅的神情。这些作品不仅是对女性柔美的颂扬,也是对她们内在力量的赞美。
胡嘉雯《围龙迎亲》 215x105cm 工笔人物画 2010
Q:艺术启蒙
您对绘画最初的兴趣如何萌发?是否受到身边人的影响?
A:自幼,绘画便是我的热情所在,我热爱用画笔描绘心中的想象。周遭的亲朋好友都对我的画作赞不绝口。自小学起,我便频繁受到老师邀请,为班级的墙壁和校园的宣传板绘制图案,这让我在绘画上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赞誉和成就感。尽管我未曾参加过任何绘画兴趣班,但在小学和初中的美术课上,我的画作总是得到老师的表扬,这让我对绘画的热爱与日俱增。
到了高三,母亲带我去了一家专业画室。在那里,我被素描、色彩和专业画作深深吸引,对艺术的热爱油然而生。我萌生了从文科生转为美术生的想法,但距离高考艺术考试仅剩半年,我必须从零开始学习,然后参加考试,时间紧迫,我犹豫不决,认为这是一次冒险。然而,在画室与林老师的初次相遇,他让我对着一个椭圆形的小金鱼缸尝试绘画。我完成后,他看了我的画作,称赞我很有天赋。得益于林老师给予的信心,我决定成为艺术生,最终顺利考入艺术院校,并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胡嘉雯《芳华•花柔系列之回眸》 66x48cm 工笔人物画 2021
Q:艺术学习
据了解,您在求学过程中师从澳门李志岳教授和央美李振球教授,这两位老师对您绘画上的进步产生过怎样的影响?
A:在大学三年级选择主修专业时,我选择了国画,尽管当时同学们更倾向于油画、版画、陶瓷和雕塑等专业,认为国画较为沉闷。全班只有我一人选择了国画作为主修方向,因此李志岳教授给予了我一对一的指导,这是我的莫大荣幸。
在决定专攻花鸟、山水还是人物画时,李志岳教授的一番话深深影响了我。他说:“如果你选择山水画或花鸟画,石头无论画大画小,它仍然是石头;花朵无论多画一片花瓣或少画一片花边,它依旧是那朵花。但人物画则不同,哪怕只是一点微小的偏差,明眼人一看便知。”这段话激发了我对人物画的浓厚兴趣,并让我坚信这是一个独特而富有挑战的领域。因此,我选择了人物画作为我的专业方向,李志岳教授引导我深入国画工笔人物画的世界。
当时,我们学校与央美建立了合作关系,李振球教授来我校交流教学。虽然我未能考入央美,但有幸得到了央美教授的一对一指导。李振球教授主要负责指导我的创作,他每天早晨七点多就到教室,专门辅导我一个人的大型创作作品。从材料的选择到创作思路,他一步步引领我进入国画工笔画的创作领域。
这两位教授不仅是我的恩师,更像是慈父,他们在艺术的道路上引领我前行。
胡嘉雯《芳华•花柔系列之粉黛》 90x60cm 工笔人物画 2019
Q:艺术创作
据了解,您不仅擅长水墨工笔画,也接触油画、版画等其他画种,您认为在表现人物的题材上,国画之工笔与西方之素描、油画相比有何异同,以及是什么吸引了您选择国画工笔?
A:在大学的前两年,我涉猎了油画、版画、水彩、水粉、油粉彩、雕塑和陶瓷等多种艺术形式。然而,最终是国画中的工笔人物画深深吸引了我。西方的素描和油画通过光影、明暗、立体感和空间感来表现人物,创造出逼真的画面效果。相比之下,工笔人物画虽然不强调强烈的立体感,但我却对其细腻、柔情和线条的精细勾勒情有独钟。
工笔人物画的每一笔线条,每一次渲染,都透露出微妙而唯美的色彩,具有似有非有的独特感。这种绘画方式不仅需要技巧,更要求画家具备一种平和的心态。我非常欣赏这种对待工笔人物画,乃至对待生活的态度。在绘画过程中,不能急躁,必须保持心静如水,让手中的毛笔在绢面上轻柔地游走,这种细腻的触感让我深刻体会到画如人生的哲学。
胡嘉雯《芳华•花柔系列之浅笑嫣然》 66x48cm工笔人物画 2020
Q:艺术探索
您的人物画栩栩如生,兼具形似与神似,风格清新细腻,能否谈一谈您形成自我风格的探寻过程?
A:在艺术学习初期,我专注于传统工笔人物画。尽管这种风格拥有优美的神韵,但我总感觉它缺乏一种灵动的活力。我意识到,虽然我的作品继承了传统工笔画的线条造型,但它们可以更进一步。得益于我对西方写实素描和油画的深入理解,我对人物结构和面部特征有了深刻的认识。
因此,在我的工笔人物画创作中,我巧妙地融合了西方写实主义的绘画技巧,以此来增强画面的立体感和生动性。我的作品不仅形神兼备,而且风格清新、细腻。这主要归功于我独特的线条勾勒和渲染技术,它们使我的画作既能呈现出轻薄透明的效果,又不失厚重感。
例如,与那些仅通过一两层深色颜料渲染就完成的作品相比,我的画面避免了单薄的感觉。同时,我也避免了因多次渲染而导致色彩过于厚重、缺乏透明感的问题。我的作品成功地实现了“薄”、“透”和“厚重”的和谐统一,这是我绘画风格的一大特色。
此外,我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对人物神态的捕捉能力,以及我在色彩运用上的不俗品味和清新色调,都让我的画面呈现出细腻、柔和、精美的效果。希望我的人物画能够栩栩如生,不仅在形态上相似,更在精神上与原型相契合,展现出一种清新而细腻的艺术风格。
胡嘉雯《老妪》190x115cm 工笔人物画
Q:艺术灵感
您的日常生活如何影响您的艺术创作?您是否有特别的生活哲学或信条,这些是否反映在您的作品中?
A:我热爱深入挖掘并细细品味故事,我会留意生活中遇到的人,每一位身边插身而过的人,都有他自己的故事,他的情感,这是我的艺术创作的来源。
同时,我对中国内地以及港澳地区的生活方式有着深刻的理解,这种跨区域的生活体验让我能够创作出反映不同地区生活情感的艺术作品。加之我拥有超过十年的美术教育背景,以及在艺术疗愈领域的实践经验,这些经历都深深地影响了我的艺术创作。
在生活哲学上,我始终追求卓越,不断挑战自我,力求在艺术上达到更高的境界。我非常重视身边人对我的作品的看法,这种态度也反映在我的画作上,我对每一幅作品都要求严格,不断追求技艺上的精进。正是这种不懈的追求,让我的画作越来越生动,仿佛能够呼吸。
胡嘉雯《澳门别怕,有祖国在》 160x90cm 工笔人物画 2022
Q:展览计划
2023年您在线下举办个展「芳华·绽放」——胡嘉雯工笔人物画作品展,对您而言这场展览具有总结性吗?接下来您是否有进一步的展览计划?
A:这场个展是对生命每个阶段独特魅力的总结性呈现。它表达了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的、属于自己的独特芳华。无论是在青春焕发的年华,还是步入了岁月沉淀的晚年,每一个阶段都是人生中最宝贵的时光。因此,我的展览旨在通过每一个时期的人物,展现他们各自独特的美好瞬间。这个展览是我对不同生命阶段人物表现的一次总结。
展望未来,我计划在2025年10月推出一个全新的个展,以不同的形式和视角,为大家带来全新的感受。
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责任编辑:zgsh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