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华秋水写流年——著名画家梁波水墨人物系列品读
娄倚山
秋水月华,是流年里一抹回望,是岁月的轻舞翩翔,是光阴的斑驳里,透出的最微妙而又最动人的回响。最近一段时间,我在品读梁波先生的水墨人物系列作品的时候,常常沉吟在这样妙境里,真切地感受到了画家笔下那沉静而优雅、深邃而飘逸的韵致。
梁波先生是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成熟起来的中国画人物画家,师从何家英先生、蒋采萍先生。早年作品以工笔设色为主,兼涉重彩。先后荣获“中国美术金彩奖作品展”“新世纪全国中国画精品大展”“全国第五届工笔画大展”“首届中国重彩画大展”等大奖,收获颇丰,多有盛誉。
近几年来,梁波先生的作品风格和创作走向有了一个很大的转变,水墨人物作品不断出现,渐成新制,吸引了很多鉴赏者和研究者的目光。其实,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国画博大精深,手法与表现、风格与流派纷繁复杂,难以胜数。真正的好画家,真正的智者,真正的成大家者,从不为哪家哪派所束缚,从来不会在无端争议的漩涡里滞留,而是广采博取,信手拈来,皆为我所用,并辅之以新的风姿。
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里,还有一个极其耐人寻味的情结,那就是崇简尚意,追求清逸。想来梁波先生亦不例外。研读这些作品的时候,我曾经猜想过,梁波先生的这一转变,最早的缘起,是来自于题材的拓展,这在后来的交流中得到了画家的印证。早年先生的工笔重彩作品中,以青春少女居多,描绘和歌颂青春理想、华年溢彩,与华丽绚烂的工笔重彩十分地契合。近一个时期,画家不断拓宽写生和采风的地域和环境,注重深入基层体验生活,注重在寻常题材和情景里捕捉创作的灵感和表达的欲望。于是在这一部分作品里,百岁老人、质朴村翁、贤淑静女、天真孩童,乃至自己的高堂双亲,身边的亲朋好友,都成为画家描绘的对象。人物补景则以故土家山、平常风景为主,营造出一种自然、亲切、朴实的氛围,在不知不觉中拉近了观者的距离,使得这一类作品透出一种别乎寻常的感染力。
因此,在表现手法上,画家着意选择了质朴、简洁的水墨语言作为主要的手段,采用了骨法逸笔,辅之以泼墨、破墨、对冲、皴擦、晕染等创作手法,使得人物的经典形象刻画精准,灵动,神采毕现,别开生面,渐入逸境。而整个画面又淡雅、沉静、平和,耐人寻味,引人入胜。在画家这个系列的画作中,飞叶旋舞,落花流连,芳魂诗魄,安然入卷。仿若秋水伊人,宛在中央,时光清浅,漫过溪山。光阴无痕,月华如水,水墨语言的大量运用,即便还是画家擅长的仕女题材,已经呈现出了崭新的面貌,委婉,含蓄,楚楚动人。在一些沂蒙百岁老人等写生创作作品中,主题人物风霜镌刻,岁月回旋,打捞起一页页陈年,如同在琥珀中一层层剥落光阴,清月独远,净澈到天外云端。飞逝的时光在画家的笔下,錾玉洗金,把最简单而又最直接的水墨语言,沉淀成最能打动读者心弦的丝丝缕缕,让人流连忘返。在亲人和乡土题材的画作中,画家把轻纱薄雾般的温馨感觉,不露痕迹地融入画面中,牵引着观者也走进了梦萦魂绕的的故乡。家山如梦,山水连绵,从懵懂少年五彩缤纷的梦境里,一路飘渺,幻化成了一纸水墨。画家娴熟的笔法,把水墨语言恰到好处地运用到广大读者最为熟悉的题材中,慈祥和蔼的亲人,山石嶙峋的小路,苍松翠柏的清荫,阳春的鸟语花香,金秋的累累硕果,都让读者不由得地化身入境。铅华洗尽,朴素无华的水墨氤氲里,主题的光辉宛如璞玉,更加让人回味无穷。
坚持不断的探索和尝试,正是一个优秀的艺术家所具备的品质。梁波先生数十年如一日,不为浮华焦躁的艺术乱象所左右,坚守着自己的艺术理念,默默耕耘,孜孜以求,必将会不断达到新的更高的境界。
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责任编辑:zgsh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