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王毅德,号枕溪,笔名沈溪毅德,生于黑龙江,现定居西安,是一位职业画家兼独立艺术家。他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在校期间正值王西京担任院长,借此契机接触并研习了传统水墨线条国画的技法精髓,为其艺术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毕业后,他踏上了漫长的艺术探索之旅,先后师从多位书法绘画大家,潜心钻研他们的笔墨技艺,并巧妙地将这些技法与自身独特的设计审美相融合,经过多年的磨砺与沉淀,逐渐锤炼出独属于自己的水墨线条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
2015 年,王毅德创立了个人绘画工作室 —— 枕溪空间,专注于水墨画的创作、定制与培训工作,至今已有十余年之久。其作品风格独具匠心,深受业内藏家的青睐与喜爱。在他的水墨画作品中,线条的运用精妙绝伦,直中蕴含着曲意,曲中又潜藏着直率;实处可见虚境,虚处又隐匿着实在;连贯中似有断裂之象,断裂处却又意韵相连;有中仿佛若无,无中又能生出万有。曲与直、虚与实、连与断、有与无、黑与白、轻与重、浓与淡、快与慢,这些看似对立的元素在他的笔下相辅相成、彼此呼应,共同构建出和谐而富有张力的画面。
作品赏析
王毅德画家作画时,用笔枯干却能徐缓而不焦躁,湿润却能疾行而不泛滥;浓重时迟缓却不凝滞,淡薄时涩滞却不浅薄。枯湿浓淡与徐疾迟涩的分寸把握恰到好处,尽显深厚功力。每一笔每一画都像是在解决一对矛盾,就拿淡与涩来说,二者的平衡极难掌控,若水分过多则涩笔易显拖沓,但当水分恰到好处,涩笔才能展现出独特的韵味,这其中的微妙之处唯有历经长期实践方能领悟。浓淡的交织营造出丰富的层次,提按的变化赋予画面灵动之感,运笔的速度催生磅礴的气势,虚实的相生营造出悠远的意境,轻重的转换带来多样的变化,顿挫的运用蕴含深沉的内涵。
宣纸、湖笔、徽墨、端砚,再加上深厚的文化底蕴、个人修养以及岁月的磨砺,汇聚了千百年的智慧结晶,传承着一脉相承的水墨艺术精神。凭借着轻重浓淡的笔墨变化,交织出艺术层次的跌宕起伏,运用提按顿挫的笔法勾勒出兼具时代特色与内涵的壮丽画卷。绞捻万毫,皴擦点面,凝练笔墨,汇聚神韵与逸气。
提升线条质量的关键在于用笔与用锋,快慢轻重和干湿浓淡紧密相连,浓墨宜迟缓,淡墨宜迅速,干笔需绞转,湿笔要提按,一切皆在追求自然天成之美。而其中的关键在于灵活应变,这需要长时间的练习以达到熟练的程度,同时还必须具备大胆、细心、自信和果断的品质。
线条自有其境界,气韵则是关键所在。构建书画的根本在于线条,作品的生命与气韵的生动皆依赖于线条的表现力。线条的气韵首先体现在其笔势之上,笔势中的灵动与变化源于画家的内在修养,画家凭借着内外兼修的功夫,将心中的豪情壮志通过笔端尽情抒发。正如刘熙载在《艺概》中所言:“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不可以为书。” 故而只有涵养充足的浩然之气,练就扎实的笔墨功夫,方能全身心地投入创作。
王毅德画家认为气韵蕴含于形势之中,就如同古人所说的 “柳穿鱼” 一般,一气呵成。笔势若要气势如虹,必须保证气韵通畅。笔断而意连,首尾一贯,这便是所谓的势。古人以 “柳穿鱼” 作比,儿时在河浜沟汊中捕到小鱼后,顺手折一根柳条将鱼串起,小鱼各自左右横斜摆动,但重心始终挂在柳条这一条线上,任其自由舒展跳动,却始终保持连贯统一。虽说这场景有些许残忍,但用作比喻却极为生动形象,书者或许能由此恍然领悟笔势的奥秘。
王毅德线条的灵动与朴实相得益彰,飘逸与厚重也能找到完美的契合点。古人有 “绵里藏针” 的说法,苏轼自评其书 “余书如绵裹铁”,明人解缙评价道:“东坡丰腴悦泽,绵里藏针。” 所谓绵里藏针,乃是软中有硬,将软与硬的矛盾转化为独特的美学内涵,这正是中华笔墨所孜孜追求的内在之美。
图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zgsh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