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资讯中心 | 书画研究 | 名家专访 | 历代名家 | 鉴赏收藏 | 销售专区 | 紫砂艺术 | 名家展馆 | 会员展馆 | 封面人物
  热门标签: 专访 北京 吴冠中 黄金时代 上海 书画
 
  主页 > 名家专访 >
 

既传统,又现代——读卢虓的山水画

时间:2025-02-10 14:23 来源:网络 作者:陈明 点击:

卢虓 浅山 270cm×210cm 2017年

近些年,卢虓的山水画创作在图式结构上更显灵活多样的特点。如《凝望》《山隐》《小城之春》《浅山》《清凉世界》《山外山》《生命之树》等作品,都在构图上给人眼前一亮之感。卢虓很少使用常见的三段式或纪念碑式的构图方式,而是采用时空交错、构成、平面化来营构画面。在我看来,这既受到现代艺术构图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传统书法篆刻章法的影响。例如《生命之树》,描绘的对象集中于画面中心,上下均留白,很有篆刻艺术那种“密不透风 疏可走马”的意味。再如《浅山》将完整的山水画面碎片化,再加以重新组合,从而在视觉上形成既陌生又熟悉的效果。这种构图方式非常具有现代主义艺术的趣味,将之引入山水画的创作,完全打破了传统山水画的章法,体现出年轻一辈山水画家的拓新精神。

但在绘画语言上,卢虓却十分谨慎地停留在传统的程式化中,稍加注意即可发现,无论是线还是墨,她都坚守传统笔墨的规范,比如中锋用笔,造型的符号化,“墨不掩色、色不掩墨”的色墨关系等。因此,无论构图方式如何变化,都能感受到中国画的气韵蕴含其中。卢虓的笔墨很扎实,这在《清凉世界》一作中体现得十分明显。这件作品的线条刚中带柔,静净苍秀,韵味十足。在墨的渲染上,浓淡相宜,干湿得当,不湿不枯,黑白的对比关系虽强烈但不刺眼,显得温和雅逸。在另一件作品《向阳而生》中,房屋、山石、树木的勾勒和渲染都十分精到,线条的健雅与墨色的通透使得画面古雅秀逸,而构成性的画面结构,又让人感受到鲜明的现代意味。《凝望》也是如此,但有所不同的是,画家在这件作品中的笔墨更为厚重,特别是深色的部分,因皴擦而显出苍莽的效果。

对中国画而言,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始终存在着一条很难逾越的鸿沟,这是无法回避的客观现实。20世纪以来,中国画一直在“中西融合”“国画改造”的时代潮流中努力寻求连接传统和现代的方式,或“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或“西学为体,中学为用”等路径。但在新的时代语境中,新的视觉经验为年轻一代的国画家们提供了再次转变的可能性。显然,卢虓在长期的中国画探索中已经初步形成属于自己的笔墨特色,而在不断翻新的图式结构中,她的笔墨语言却更加靠近传统。不满足于惯用的创作方式,在创作中不断寻求新的图式,同时仍坚守传统的规范,这是卢虓的作品既传统又现代的重要原因。

(文/陈明,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所所长)


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责任编辑:zgshw)

0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上一篇:刘燕声的国画小品,清新淡雅,美不胜收! 下一篇:茹峰谈绘画创作中的“气韵”与“虚静”
   
  特别推荐
茹峰谈绘画创作中的“气韵”与“虚静”
既传统,又现代——读卢虓的山水画
刘燕声的国画小品,清新淡雅,美不胜收!
朱乃正--寄情于景,含而不露
郑晓京的写意牵牛花,浓淡相宜,趣味十足~
李行百花鸟画:师古创新,绚丽多彩
伯揆——见情见性 朴茂华润
张晓彦:花鸟含情诗意盛,丹青着意画魂悠
牛朝作品赏析:峰峦焕彩诗盈卷,林壑凝辉画入
王梦湖作品赏析:山川逸彩诗盈卷,林麓含晖画
 
  本月热点
岳继承作品鉴赏
“画罗天下”罗家宽
“清贵”崔如琢:艺术中国梦的知
大家——朱德群
大家王梦庚书画拍卖会记时随拍
邳州曹元伟:一位草根书法家的艺
邱志杰:追忆者的共同体
时锦平——中国山水画名家
陈传席:书画用笔不可太实
赵海昉书画鉴赏
中国书画网 2006-2014 版权所有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 法律顾问:权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