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资讯中心 | 书画研究 | 名家专访 | 历代名家 | 鉴赏收藏 | 销售专区 | 紫砂艺术 | 名家展馆 | 会员展馆 | 封面人物
  热门标签: 收藏 书画 专访 上海 北京 黄金时代
 
  主页 > 名家专访 >
 

陈永军 | 书法的最高境界是自然书写

时间:2025-02-26 10:22 来源:网络 作者:网络 点击:

书艺历史悠久,前人在长期的书写习惯中积累丰富的书写经验,悟出书写之道,精辟妙论异彩纷呈。有志学书者若为己用,则事半功倍。其间,有提倡自然书写之论,不经预设,不加谋划,只求运笔濡墨一切随心所欲,方为上也。唐·孙过庭《书谱》云:“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信可谓智巧兼优,心手双畅;翰不虚动,下必有由。”即为此理也。陈永军先生浸淫书法数十年间,学而思、思而行、行而忖,教学相长,知行合一,终悟书法艺术真谛即为自然书写之妙,并以此为毕生秉承与践行之书写准则。

永军先生认为,古代经典法帖即是古人将自身之学养、性情、感受、心境等综合体验通过自然而然地书写进行真实反馈和表达的最终呈现结果。这种自然书写,无设计、不做作、拒效仿、勿跟风,是笔和墨的自然结合,是艺与情的自在流露,是技与意的自如倾泻。古人俯仰宇宙万物之变,从石、竹、浪、雷等自然百态中找到了毛笔书写的形象质感,因而将书法点画构成相似之形,拟自然之各异物态,化笔墨之生动点画,悟书法之生命意味。魏晋时期,简约玄澹、抽象绝俗之书风精神透纸而出,超然豪迈、舒展潇洒之人格气象扑面而来。有人说,以二王为首的魏晋书风是秀美的、妩媚的。永军先生则以为,二王书风是一种和谐而从容的浑融之美,与天地相融的自然大美。仅以王右军为例,《姨母帖》厚重朴厚,《丧乱帖》雄强悲壮,《二谢帖》古韵盎然,《得示帖》华滋丰满,《十七帖》沉着苍茫,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用笔更是干脆挺拔如切金削玉般锋利。莫非是江浙人的性格特征同源,亦或是相近的审美情趣使然,永军先生的字无媚气,更不因求形求势而委屈心意、束缚心灵,而是以气行笔、以气造势,依心曲共鸣,随心声流淌,精熟空灵的笔墨纵横下,尽显干净利落飘逸洒脱之风骨。不唯小字如此,先生之大字也体现出个人书写风格、审美趋向及艺术才情的圆融统一。这正是自然书写中舒性状态的一种写照:心与手、情与形相统一,自然与法度互交融,书中有我,我中有书。

近年来,陈永军先生痴迷于魏晋书风的深度钻研,创作出将章草同二王草书进行有机结合的作品,展示出与时代书风和而不同的书写特点。这种对二王草书的创变,是值得当今书坛深挖的一个书写素材和探讨难题。永军先生还对宋元代书法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探索,由魏晋之书风下探宋元代诸家,以宋元代技法丰富魏晋书法之表现力,依托宋元人对魏晋书法技术的解读来进一步寻根溯源分析以求纯粹和利落,把经典书风融合提炼出来成为书写习惯,将法度消融在自我的书写中,让融合书风更具自然书写的品质、浑趣、气象和妙理。永军先生的这种探索,因其独特的学书经历与综合积淀,相较于当今其他研习者,具有迥然不同的方向与成效。

北宋·黄庭坚《论书》有云:“古人学书不尽临摹,张古人书于壁间,观之入神,则下笔时随人意。学字即成,且养于心中无俗气,然后可以作,示人为楷式。”永军先生表示,学书要法古而不泥古,古人用笔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必然性,即对技法细节、线条形状、字势姿态等方面的注重是必然的、烂熟于心的,但具体表现时的手段、手法、心意却是偶然的、率性挥洒的。正如二王草书使转贵在内在摆动,张旭草书绞转贵在外在捻动,怀素草书使转贵在折钗股笔,但具体如何得其“贵”,却在时机、分寸、火候等处颇为讲究,且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永军先生的草书从张旭绞转、怀素圆畅、黄庭坚绵柔、王铎跳宕中得法,强调用笔手势与古人相合,当手势与古人达到一致时,用笔方法、毛笔特性、笔画形状自然就与古人贴近吻合,这种自然即为笔法。永军先生作品的书写性非常强,线条简净明快。能做到用最简单的方法书写最干净的线条,即是心灵心境心情不经意间的最自由自在自如表达,这种自然可谓至高境界。而故意做作和造形,则是舍本逐末的做法,削足适履画蛇添足也。

不管是魏晋先贤流传下来的手札,还是唐宋元明的优秀传世法帖,多为书信和手稿,大多以信息互传、情感交流为书写目的,与今人相比,少了些表演性、功利性,多了些艺术性、自然性。据唐·欧阳询《用笔论》记载:“书法者,书而有法之谓,故笔落纸上,即入“法”中,动静皆能含法为上乘。”夫书之“法”,肇于原始,根于纯粹,美于简约,归于自然。在羊城这片沃土中勤于砚田的陈永军先生,于生活中不同意义瞬间不断潜心感受触机而动,于众多书友交流探讨中不断锻造理性思维,于创作中紧紧抓住“自然而书”本质核心之“法”并坚定追求,实在是可喜的、明智的、幸运的选择。书法的最高境界是自然书写之论,其个人一直坚守的书法精神和创作理念,我愿先生能得之于心、应之于手,假以时日,必将一路繁花如愿绽放!

—————————————————————————————————————

陈永军,字道居,号朝阳阁,1974年生于浙江临海。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书法艺委会委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文联第四届全国优秀基层书法家,中国书坛青年百强榜百强,华南农业大学、广东交通学院客座教授。



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责任编辑:zgshw)

0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上一篇:马腾芳:当代山水画领域的璀璨明珠 下一篇:贾绍昌彩墨作品赏析: 墨绘江村呈妙韵,笔描岁月蕴情长
   
  特别推荐
贾绍昌彩墨作品赏析: 墨绘江村呈妙韵,笔描
陈永军 | 书法的最高境界是自然书写
马腾芳:当代山水画领域的璀璨明珠
潘文良国竹子主题作品欣赏
画画,贵在言简而意无穷~
清幽寄情思 蕴藉山水间 ——记著名丹青艺术
范凤清山水画: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洗尽铅华绘丹青——张瑞东
画韵传承——王淑华的艺术世界
以画笔传情 弘扬国画之美——记中国当代写意
 
  本月热点
岳继承作品鉴赏
“画罗天下”罗家宽
“清贵”崔如琢:艺术中国梦的知
大家——朱德群
大家王梦庚书画拍卖会记时随拍
邳州曹元伟:一位草根书法家的艺
邱志杰:追忆者的共同体
时锦平——中国山水画名家
陈传席:书画用笔不可太实
赵海昉书画鉴赏
中国书画网 2006-2014 版权所有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 法律顾问:权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