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台,作为“文房四宝”之一,自古以来不仅是文人墨客研磨色料的实用器具,更是他们赏玩的上品。它融合了美术、书法、石雕、篆刻等多种艺术形式,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而在众多制砚大师中,张成功无疑是一位杰出的代表。他以精湛的技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传统艺术的无限敬意,续写着砚台艺术的新篇章。






一、被文化部授予“制砚艺术家”称号——张成功
制砚艺术家——张成功
张成功,字涵泳,1959年出生于山东沂南,自幼便植根于这片奇石嶙峋、韵味悠长的沃土。他与石头之间,仿佛系着一条看不见的线,纠缠不清,情深意切。及至青春韶华,张成功邂逅了徐公砚,那一刻,犹如被历史长河中深邃而悠远的呼唤所牵引,命运的巨轮悄然启动,一位满腔激情的青年毅然决然地将自己的满腔热血,倾注于这门古老而神秘的艺术之中。
年少时,他有幸忝列著名制砚大师叶连品门下,悉心钻研,勤勉不辍。启功、赵朴初等诸位名家,亦对他青睐有加,赞誉备至。文化部更是授予他“制砚艺术家”的美誉,犹如为他的人生旅途镶嵌了一颗璀璨的明珠。全国政协副主席、书法大家赵朴初先生,在鉴赏了他的作品后,不禁挥毫泼墨,留下佳句:“不妨笔纵鱼儿戏,莲叶田田作砚田。”此言一出,更是为他的作品增添了几分诗意与雅致。
其作品远渡重洋,在日本展出时,亦是赢得了中外名家的一致好评,并被收录进日本出版的《鲁砚专集》之中,成为文化交流的一段佳话。岁月如梭,从青丝到白发,张先生四十余载如一日,矢志不渝地坚守在制砚的岗位上,这份执着与坚守,如同磐石般坚定不移。
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他荣誉加身,作品屡获殊荣;他曾登上卫视荧屏,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他的佳作更是被故宫博物院永久珍藏,成为国之瑰宝。张成功这个名字,已然成为了徐公砚的一张闪亮名片,享誉四方。
然而,在这浮华背后,他却始终保持着一份难得的清醒与淡然。他依然坚守在制砚的第一线,用一双巧手点石成金,将一块块平凡的山石,化腐朽为神奇,雕琢成文化的瑰宝。这些作品,如同他的孩子一般,被社会各界的友人悉心珍藏,传承着中华文化的精髓与韵味。





二、“天下第一自然砚”——徐公砚的前世今生
徐公砚,产于山东省沂南县青驼镇徐公店村,是鲁砚的重要品类之一,素有“天下第一自然砚”的美誉。其石材为单块自然形态,天然边沿,自然成趣;石质坚硬,密度极高,下墨如挫,发墨如油,堪称砚石材中之上品。张成功与徐公砚有着不解之缘,他的每一方徐公砚都不仅仅是石材与工艺的简单堆砌,而是承载着他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与无限敬意。
徐公砚的起源与一位赴京赶考的举子徐晦有关。相传,徐晦在路经沂地时,偶然发现沟土中有奇型石片,因爱其形色,便试磨成砚,携带入京应试。在寒冷的天气中,诸考生砚中之墨全被冻结,唯有徐晦砚中墨汁不冻,书写流利,墨色晶莹,因此深得主考官赏识,最终中得进士。后来,徐晦休官后缅怀奇砚,遂定居该地,故该地村名徐公店,砚也因此得名徐公砚。

其中,徐公砚产于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青驼镇徐公店村砚台沟,这里的石材为薄层状、多具自然溶蚀边、含少许粉砂质的微晶石灰岩,经亿万年的风化浸蚀,形成了参差凹凸的自然块体,质地细腻、脆硬,叩之清脆如磬,硬度约摩氏4.5度,比重2.78~2.9。石材颜色多种多样,有蟹盖青、鳝鱼黄、沉绿、生褐、绀青、橘红、茶叶末色等,且纹理变幻多彩,有霞辉、迷雾、云浪、水波等,极具观赏价值。
谈到工艺与特点,徐公砚的制作工艺精湛,雕刻技艺高超。制砚艺人利用石材的天然形态和纹理,施以巧妙的手工雕刻技艺,形成各具特色的砚台制品。徐公砚的特点在于其石质坚硬,密度极高,下墨如挫,发墨如油,且墨汁在寒冷天气中不冻不冰,实为砚中神品。此外,徐公砚还具有形奇、色美、质润、石温等特点,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
早在唐、宋时期,徐公砚即负盛名。唐代颜真卿、柳公权,宋代欧阳修、苏轼、米芾等名人,都曾在其有关著述中对徐公砚作过介绍和品评,评价甚高。徐公砚不仅是文房四宝砚台中的上等之品,还是馈赠亲友、开展文化交流和收藏家收藏的珍品。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徐公砚的制作技艺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承和发展。许多制砚艺人致力于徐公砚的创新与研发,不断推出新的款式和品种,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同时,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加大了对徐公砚的宣传和保护力度,提高了其知名度和影响力。徐公砚已成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并正在积极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三、“中国龙砚”的辉煌成就
2011年,张成功与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姜世禄共同创作的“中国龙砚”一组十一方,被故宫博物院收藏。这组作品开创了中国砚雕刻的新思路、新途径。张成功将姜世禄创作的《中国龙》书法巨作,雕刻在11块徐公砚石上,每一方砚台都仿佛是一幅生动的龙图腾画卷。
张成功的雕刻技艺精湛,他将书法与砚石完美融合,使得每一方砚台上的龙形都栩栩如生,极具观赏价值。同时,他巧妙运用石材的天然色泽与纹理,通过精雕细琢,让作品更加生动传神。
这套“中国龙砚”问世后,即引起社会各界收藏鉴赏人士的广泛关注,普遍认为将精美古朴多变的书法刻在石质纹理天然、独特的砚石上,形成了一道浑然一体的亮丽风景线,极具观赏和收藏价值。
“中国龙砚”不仅是一件艺术品,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龙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龙的形象深深扎根于所有中国人的心中。张成功通过“中国龙砚”这一作品,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和团结统一的美好愿景。张成功的“中国龙砚”被故宫博物院收藏,这是对其艺术成就的极高认可。张成功本人也因其在制砚艺术领域的杰出贡献,被文化部评为“制砚艺术家”称号。
综上所述,张成功的“中国龙砚”在制砚艺术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不仅展现了其精湛的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为推动中国砚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张氏砚”的技艺传承与文化弘扬
作为一名技艺高超的制砚大师,张成功深知技艺的传承是文化延续的关键。因此,他积极培养年轻的学生,将徐公砚制作技艺传授给下一代。在他的工作室里,常常能见到他伏案沉思、挥毫泼墨的身影。他不仅传授技艺,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新能力。在他的悉心教导下,一批批年轻的制砚人才脱颖而出,为徐公砚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同时,张成功还积极参与各类展览和交流活动,将徐公砚艺术推向更广阔的舞台。他的作品在国内外展览中屡获殊荣,被多家博物馆和私人收藏家珍藏。通过这些展览和交流活动,张成功不仅展示了个人才华和技艺水平,更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和砚台艺术。
在制作徐公砚的过程中,张成功极为注重砚石的自然古朴、形状奇特和纹理天成。他善于从自然中汲取灵感,每一块徐公砚的选材都极为考究,力求石质细腻、纹理独特。他巧妙运用石材的天然色泽与纹理,通过精雕细琢,让山水、花鸟、人物跃然砚上,每一刀每一划都透露出匠人的心血与智慧。他的作品既有传统的韵味,又不失现代的美感,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并逐渐成为收藏界的新宠。
张成功,这位徐公砚的制砚大家,以他的匠心独运和不懈努力续写着砚台艺术的新篇章。在他的手中,每一块石头都被赋予了生命;每一方砚台都承载着文化的重量。他的作品既有传统的韵味又不失现代的美感;既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也逐渐成为收藏界的新宠。张成功不仅是一位技艺高超的制砚大师更是一位无私的传承者和文化使者。他用一生的光阴书写了一段关于石头、艺术与梦想的传奇故事。










图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zgsh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