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蒙古草原的晨曦中,一位少年正用树枝在沙地上勾勒着牛羊的轮廓。这是赵玉林艺术启蒙的最初印记。

▲赵玉林作品 《蜀山秋韵》
从草原牧歌走向水墨丹青,赵玉林的艺术之旅充满了戏剧性转折:高中时偶然接触《芥子园画谱》,开启了自学传统绘画的征程;九十年代考入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系后,系统学习西方绘画技法;而立之年毅然南下,在江南水乡的氤氲水汽中寻找新的艺术灵感。这种横跨南北的生活轨迹,为他的山水画创作注入了多元基因。
1自然观察与传统根基的深度融合
赵玉林的艺术成长轨迹充满传奇色彩。从自学漫画到系统学习美术理论,从内蒙古师范大学的专业训练到遍访名山大川的写生实践,他始终保持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江山多秀色》中蜿蜒的山势、《清江秀色》里氤氲的水汽,皆源自对太行、秦岭等地的实地考察,这使他的作品具有扎实的造型基础和鲜活的生命力。

▲赵玉林作品 《江山多秀色》

▲赵玉林作品 《清江秀色》
在技法传承上,赵玉林深得传统精髓。他将斧劈皴与披麻皴灵活运用于不同山体,《高原雄风》中花岗岩的刚硬质感与《溪山春晓》里沉积岩的层理结构形成鲜明对比。青绿设色既延续了青绿山水的富丽堂皇,又通过墨色的层层积染赋予画面现代审美意趣。古法今用,让作品在保持传统基因的同时焕发出时代气息。

▲赵玉林作品 《高原雄风》

▲赵玉林作品 《溪山春晓》
2水墨革新与国际视野的双向探索
赵玉林的艺术突破体现在对水墨语言的当代转化。他创造性地将西方绘画的色彩观念融入水墨体系,《红叶遍山》中枫叶的朱砂与群青碰撞,既保留了中国画的写意精神,又呈现出强烈的视觉张力。

▲赵玉林作品 《红叶遍山》
国际展览经历进一步拓宽赵玉林的创作视野。2015年俄罗斯巡展让他意识到,艺术语言的共通性可以超越文化差异。《清风》被瑞士总统收藏的经历,印证了中国山水画意境在国际语境中的接受度。这种跨文化对话促使他在《福地生辉》等作品中强化光影表现,通过墨色浓淡变化营造出类似于油画的空间纵深感。

▲赵玉林作品 《福地生辉》
3诗意表达与哲学思考的双重维度
赵玉林的作品始终贯穿着对生命的哲思。《相守》画的是广阔天地,悠悠驼铃,红叶绚烂如燃烧的相思之情,题款记以“三生三世的真情”,以热烈的浪漫主义情怀赋予山水画以外放的特质。这既是对自然生态的描绘,更是对生命状态的隐喻。

▲赵玉林作品 《相守》
如此诗情,在《纵览胜境天地宽》通过全景式构图展现"会当凌绝顶"的开阔胸怀,《林泉雅居》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儒家精神中,也有充分体现。

▲赵玉林作品 《纵览春色天地宽》

▲赵玉林作品 《林泉雅居》
赵玉林的艺术实践为当代山水画发展提供了重要范式:在全球化背景下,传统艺术既需要坚守文化基因,又必须具备现代转译能力。他通过“写生-提炼-再创作”的路径,将自然物象升华为具有哲学深度的艺术符号,在水墨与色彩的交响中构建起跨越时空的精神桥梁。

▲赵玉林作品 《春意江南》
随着中国文化影响力的提升,这种兼具传统底蕴与国际视野的作品,势必在艺术市场中占据独特地位。正如他本人所言:“艺术创作要像四季轮回般不断更新”,我们期待这位艺术家在未来的探索中,继续为中国画坛书写新的篇章。
广州国际艺博会
2025年3月
艺术家简介Profile

赵玉林,笔名三友,内蒙古包头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草原书画院院长,中国美协内蒙古分会会员,台北故宫书画院名誉院长,中华国礼书画家,国家博物馆画廊特邀书画家。
艺术成就:
作品入选《中国当代国际书画家年鉴》,在中国书画研究院展出;
作品《阴山放牧图》入选当代名家书画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多次参加全国各类书画大奖赛,分别荣获一、二、三等奖;
部分作品入编《中国美术选集》《当代绘画艺术》《艺术辞条》,入选《世界名人录》;
2015年三幅作品在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和圣彼德堡两个城市展出;
2017年作品《清风》被瑞士总统多丽丝收藏;
作品被中东32国大使收藏。
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责任编辑:zgsh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