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资讯中心 | 书画研究 | 名家专访 | 历代名家 | 鉴赏收藏 | 销售专区 | 紫砂艺术 | 名家展馆 | 会员展馆 | 封面人物
  热门标签: 收藏 专访 上海 收藏,书法,绘画 黄金时代 草书诗卷
 
  主页 > 名家专访 >
 

卧鼎悬冰 大气磅礴——走近榜书家徐党校

时间:2009-02-09 00:00 来源: 作者: 点击:

 
图为书法家徐党校在军营挥洒擘窠大字
 
 
图为作者(右一)和书法家徐党校(左一)拜见原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书画家程法光(中)
 
 
图为作者和书法家徐党校亲切交流,切磋书艺
 
       戊子春上在我返回北京前夕,因沒骨大唐麗人畵而在中國畫壇聲名鵲起的青年畫家陳麗麗給我發來一個郵件,建議我這次假回國之便,採訪一下被譽爲賀蘭山下一支筆的寧夏西部書畫院副院長,榜書大家徐黨校先生,並附上了一份徐黨校的簡介:徐党校,字云清,1957年生于陕西乾县。现为宁夏文史馆书画研究员,《书法报》、《中国书画报》等报刊特邀记者,《宁夏名匾》主编、西部书画院副院长。书法作品在全国展赛中屡次获奖,并被收入中国书画名家大词典、全国书画名家作品集等多部书目。曾获全国书画名家百家最具影响力人物称号,北京华人国际书画院特邀书画家。他创作的25米长卷“华夏精英聚北京、书画艺术传友情”被《影响力人物》杂志社和北京华人名家国际书画院珍藏。书写的20米长卷“血沃中原、威震敌胆”,获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全国书画大赛金奖,并被军事博物馆收藏。2006年在第三届“欧阳询”奖全国书法大赛中荣获金奖、被授予“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2008年被授予全国30位一代名家之一。
       對書畫藝術的情有獨鈡,尤其是對榜書的偏愛,使我對徐黨校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榜書,又稱檗窼大字,多見於名勝古跡,塔樓廟宇的匾額,商社企業、賓館酒樓的招牌,以氣勢恢宏,大氣磅礴而備受人們喜愛。然榜書多為鴻篇巨製,巍巍壯觀,卻難書寫。書家知道,字越大越難駕馭,稍有不當,或流于鬆散,或疏于呆滯,或失于刻板,或耽于滑熟,沒有扎實的書法功底和高屋建瓴的構架能力很難為之。所以古往今來,榜書家少,成大家者更少,當代以榜書名世的書家中,當推李鐸先生為翹楚。徐黨校能成爲當代中國書壇30位一代名家之一,無疑是個值得一書的人物。
       數天后我回到北京,即通過陳麗麗和党校取得联系,邀他来京一聚。无奈他正忙于庆祝宁夏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的"聚焦西部”大型書畫展,分身无术,无缘谋面。眼看4个月过去了,还有一周我就要返回美国,正惆怅之际,党校来电说于明日到京和我共度中秋佳节,我心大喜。
       翌日中午,党校如约而至。坐在我面前的党校,中等个头,年在天命,七年军营的历练,举手投足透发出一股军人的英武和豪气;二十多年的潑墨揮毫,又有一股文人的風流倜儅。我們的談話就从他的书法开始,在淡淡的烟雾中,这位从陝北黃土高坡走出来的榜书家,向我叙述了他坎坷的人生经历和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
       1976年12月,剛滿19岁的徐党校应征入伍,来到宁夏军区驻宁某部。由于上学的时候就喜欢舞文弄墨,不久,他当上了连队文书,然而高中尚未读完的徐党校深感先天不足,他暗下决心挤出时间学习。当兵七年,他的所有节假日几乎全部用于自学。没钱买书,他就利用空余时间到阅览室读书。练字没纸,他就提着水桶,拿着毛刷、掃把在水泥地上寫字。长期刻苦的训练,使他脱颖而出,成爲培養軍地兩用人才的骨幹教員。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徐党校踌躇满志向理想的目標鼓起風帆拔錨遠航之时,一次意外的事故使他的人生发生了重大的转折。1980年9月,在一次油罐装卸作业中,他被沉重的金属块砸伤。经过一年多住院治疗,他的病情有所好转,但却给他留下了终身残疾。
       1982年,徐党校怀揣着革命伤残证和180元复员费离开了部队,他的伤残证上面写着:徐党校,男,宁夏军区油料库保管员,因公致残,脑震荡,右耳失聪,三等甲級殘廢軍人。像他这样的情况,按政策规定,是完全可以照顧,穩拿一個鉄飯碗的,可他没有要。在家乡呆了不到十天,他就謝絕了親友的勸阻和挽留,毅然回到了他的“第二故乡”——当兵七年的贺兰山下,七年的軍旅生涯使他和賀蘭山結下了深厚的感情。一方水土一方人,青山处处埋忠骨。賀蘭山上的水一樣能養人,贺兰山下的土一样能埋人!當年抗金名將岳飛“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留下了“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千古絕唱,我徐黨校也在这儿拼吧,也许能拼出个火星来,点燃燎原之火。
       “古之成大业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韧不拔之志,”徐党校凭着军人特有的韧劲在自学成才之路上開始了艰难跋涉。他想,自己爱好书法,已經有點基礎,不如就此繼續努力,将来做一名书法家。想到這裡他不禁自言自语:“方框字啊方框字,你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象征,我徐党校背水一战就靠你了!”
       在一家工地,他找到了臨時栖身之所:8平方米的工房和一张破床。从此,就在这里开始了他的学习和创业之路。贴满墙壁的张迁碑、曹全碑、《陋室铭》,就是他练书法的字帖。
       綠肥紅瘦,落香殘紅,轉眼間秋去冬來。一个滴水成冰,大雪紛飛的日子,他夹着自己精心創作的作品,滿懷信心地向一家报社走去。这是他生平第一次向报社投稿,他对自己的书法作品很自信,心里美滋滋地走进了报社大门。在别人的指点下,稿子送到了编辑的手里,这是决定命运的时刻,他的眼光在作品和编辑的眼神之间跳来跳去。
       编辑審視了半天终于開了口:“小伙子,书法要用宣纸,道林纸是写标语用的。看得出来,你練字有些時日了,像‘求索’这样的字还是有點功夫的,不过从王羲之到胡公石還没有哪一个书家用笔勾画字边,你算是创造了。回去好好練吧!”说完一阵哈哈大笑。
       徐党校的臉顿时漲得通紅,嘴裏一陣苦澀,他一句話也沒說,卷起自己的作品,默默地走出了編輯室。首戰失利,回到工房里,一气之下,将几个月的辛勤劳动付之一炬。然而冷靜下來一想,他覺得編輯的話不無道理。書法作品當用宣紙,大字勾邊純屬畫蛇添足。尖銳的批評大大勝過廉價的讚揚,這是徐黨校學書道路上悟出的第一個硬道理。
       雄關漫道真如鉄,而今邁步從頭越!第一次遭受挫折的徐黨校大吼一聲:“我徐黨校的字典裏只有成功,沒有失敗!”是的,他當兵七年,年年立功受獎,被評爲學習雷鋒標兵;他帶領的班,他負責的油罐區,年年評為先進。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攀登!
       第二天一早,迎著初升的紅日,他上街买来了笔墨紙張,這囘他没买道林纸,而是宣纸,字写成后,也没用笔去勾边。几天功夫,《陋室铭》、《蜀道难》、《出师表》等作品貼滿了牆壁,自覺蓬蓽生煇,长进不小。牆壁中央是他自撰的一副對聯:上聯“沒有後門,不靠後門,靠啥?靠雙手!沒有吃的,没有穿的,指啥,指手艺”。横批四个大字:“自强不息”!
       然而,路在何方?
       路就在自己腳下!
       日高三竿时分,银川某工艺匾牌厂的门口,一位年逾花甲的老“秀才”,鹤发童颜,让人肅然起敬。他正端着油漆盆子在墙上写字,左边是已經寫好的 “信誉第一”,右边是將要寫的“顾客至上”。右边的字刚开了个头,老先生已累得鼻尖上渗出汗渍,他放下了漆盆用手捶著腰。就在這時一個年輕後生凑了过来:“老师傅,累了吧,您歇會兒,我幫您寫,”
       “你?”老先生看著這位不速之客,目光裏滿是懷疑和問號。
       “是的,我幫您寫。”後生自告奮勇,一臉認真。
俗話説,外行看熱鬧,内行看門道。後生的舉動引起了人们的興趣,呼啦啦圍上了一群人。
       “開玩笑也不找個地兒,寫字可不是鬧著玩兒的。”有人揶揄。
       “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有人起哄。
       “沒有金剛鑽,可別攬這瓷器活。”有人提醒。
       後生什麽也沒說,拿起了漆盆和排筆拉開了架勢開寫,只见那排笔在後生的手下飞舞起来,转眼功夫,“顾客至上”已经跃然墙上,那字比老先生大半个早晨写的要好看得多。
       “好!”人群中響起了一陣喝彩聲和掌聲。
       老先生的目光由怀疑到信任、到感激,待小伙子落笔时,他问道:“师傅贵姓?”“免贵,姓徐”。“徐师傅,里边请,里边请,洗洗手,喝口热茶”,说着领小伙子进了里边的房间。“徐师傅妙筆生辉,功力不浅啊!”
       “老师傅,过奖了”。
       “徐师傅在哪里工作?”
       “新市区做临时工”。
       “实在不好意思,老朽还有几个特大号字,想借用徐师傅生花妙笔,报酬从优”。
       這位後生不是別人,正是日後被譽爲賀蘭山下一支筆的徐黨校!
       此刻徐黨校的心里騰起陣陣熱浪,喝彩聲,掌聲,老人信任的目光,無一不是對他書法的肯定和贊許,而這正是他最需要的,最渴望的。也就在這時廠長聞訊趕來,他看了墻上的大字,眼睛一亮,力邀徐黨校到他厰裏工作,擔任技術員。楊巨源詩云: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若到上林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發現人才,當在萌芽之時。可以說,慧眼識金的廠長,是發現徐黨校的第一個伯樂。
       徐黨校終于告別了8平米的工房,來到了工藝匾牌厰,邁出了人生中十分關鍵的一步。從此徐黨校龍游大海,虎嘯山林。制牌匾,字是第一要素,沒有一筆好字,也就沒有好的牌匾。厰裏有的是歷代名家字帖和拓片,這為徐黨校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他一頭扎進書法的海洋淘金採玉,臨形會神,近境切意,臨池潑墨,日耕不輟。採前賢之神韻,集今人之風采,鍛造自己的藝術板塊。
       十年臥薪嘗膽,十年磨鑄一劍!
       寧夏自治區首府銀川市中心最繁華的步行街上,“香港夢世界珍寶”七個鎦金大字的招牌格外醒目,氣勢恢宏,力扛九鼎的丰姿,使每個經過的人不由自主地多看上幾眼,投以讚賞的目光,寫這大字的正是徐黨校。
       北京、上海、陕西、福建、广州、江苏、新疆、宁夏、台湾、香港等地,慕名請他為名胜古迹、古刹寺院题写牌匾的邀請紛至遝來,其气势磅礴、厚重大气的书风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和广大读者的喜爱。
       徐党校出了名!
       刻苦坚毅的品格,北方汉子的豪气,成就了他氣勢雄渾,格調高古,傳統與現代結合,經典與時尚融會的风格。著名榜书大家李铎、包秉民以及原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等对徐党校的书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其书法作品在全国展赛中多次获奖并被收入全国中青年书画家辞典等多部书目,华夏书画艺术研究院给他颁发的收藏证中写道:“你的书法作品被本院永久珍藏并输入电脑数据库、留方后世。”在紀念抗日戰爭六十周年之際,他书写的10米长卷“血沃中原,威震敌胆”,荣获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金奖,並被軍事博物館收藏。
       徐黨校自學成才的事跡很快傳遍了銀川,傳遍了寧夏,傳遍了中國,被譽爲賀蘭山下一支筆。祖國和人民給這位自學成才的年輕人應有的榮譽和表彰,先後榮 获宁夏首届十大杰出青年、全国自学成才标兵、全国首届百名优秀退伍军人标兵等,当选为全国第六、七届青联委员, 中国残联第三届主席团委员。《书法报》、《人民日报·海外版》、《收藏》、《中国文物报》、《中國法制報》等多家报刊特约记者和特邀撰稿人。多次受到胡锦涛、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并接受中央电视台的专题采访。
 
       位卑未敢忘憂囯,我為人民鼓與呼.
       作爲《书法报》、《中國書畫報》、《人民日报·海外版》、《收藏》、《中国文物报》、《中國法制報》等多家报刊的特约记者和特邀撰稿人,徐黨校把目光更多地投向社會,投向廣大民衆普遍關注的問題。
       自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其它艺术门类的繁荣发展,中国书画以其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独特的艺术形式,逐步发展成为一个万众瞩目的,与音乐界、影视界、戏剧界并驾齐驱的“书画界”。随着中国大踏步地进入市场经济,书画也作为商品走出文人墨客的书斋画室而进入市场,又随着国门的洞开而走向世界。有权威人士指出,今后三十年内,中国书画将以其独特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成为整个东南亚、乃至西欧北美收藏家的热点。中国数家拍卖公司一再创造书画拍卖新高,推动了大江南北、黄河上下、长城内外所有书画市场的空前繁荣。书画市场的热门火爆以及少数画家的一夜成名、一夜暴富,使无数的人涌向书画道路,也使许多漂流海外谋求发展的书画家东返海归。
       但是,同以往比较,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书法艺术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首先,书法艺术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国门的洞开,西方各种文艺思潮和文化理念的传入,书法艺术走出文人墨客寄情言志、怡情养性的书斋,而进入高等学府,并逐渐发育成一个由高等教育传承、系统理论指导、传统与现代结合、东方与西方融会的艺术领域。一支日趋成熟的“学院派”大军,以其雄视古今的绰约丰姿笑傲群雄。由此出现了学院派与非学院派的两军对垒,造成的负面是派外有派,圈内有圈,大小婆婆应运而生。
       第二,书法从文人的书斋走向艺术的展厅;从修身养性走向以此为生、进而走向入选入展入拍的功利性职业;加上某种生态意义上的大中小书法协会、社团组织的座次排名,使得书法本身充满了竞争和功利,日渐显示出既是艺术殿堂又是竞技场所,既是名利场又是交易所的冰山一角。
       第三,书法艺术日益凸现的功利性,使得一些原本憧憬古典之美、追求艺术品位的文质彬彬的书生式的书法家们,面对名利的双重诱惑,失去了往日的尊严和君子的风范,表现出似是而非、口是心非的做秀和扭扭捏捏、欲罢不能的羞涩。自我张扬,自我标榜,华彩描绘,重金包装,成了书法家提升知名度的重要手段。
       第四,书法作品一旦作为商品在市场流通,便被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裹挟向前。在日益水涨船高的市场价格导向下,一些书法家面对种种物质利益,再也耐不住寂寞,变得心浮气躁、急功近利,逸笔草草、粗制滥造,把本是圣洁的书法艺术变成追名逐利的魔杖,给本是高山仰止般的艺术殿堂投下一抹浓浓的阴影;给本是芝兰般清香的艺术之花染上了一股铜臭。传承和弘扬成了空洞的名词,重复和模仿的作品充斥市场,极大削减了书法艺术的魅力,使读者普遍感到书法语言的单调和贫乏,出现了审美疲劳。
       第五,书法艺术作品特有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以及潜在的升值指数,极大地推动了书法市场的繁荣和拍卖行业的兴旺。而书法市场的一再炒作和拍卖行业不为外人所知的潜在规则,又为书法作品的流向和走势推波助澜。由此,火借风势,风助火威。形成书法作品价格的不断虚高,呈现出明显的泡沫状态。
       凡此种种,形成了时下中国书法市场的光怪陆离,五花八门,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如果任其泛滥,那么继承和弘扬就将成为空话,传统的书法艺术完全有可能逐渐失去其灿烂的光辉。
       數年來,徐黨校以其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藝術良知,先後采访了李铎、沈鹏、佟伟、曾杏绯、曾来德、施子清、程法光等几十位书画名家,撰写了二百餘万字的专访、針砭時弊的评论,发表在《书法报》、《中国书画报》、《中国文物报》、《香港大公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国际金融报》等多家主流媒体,并被谷歌、百度、人民网、新浪等各大网站纷纷转载。其中《入世中国集邮走向何方》、《放光芒珍邮发行始末》、《邮币收藏的十大要素》等文稿引起了社会各界特别是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中央电视台以他的同名文稿《文物市场黑幕大写真》为题做专题报道,社会反响极其强烈。
       作爲一個已經扎根于寧夏的書法家,徐黨校的心裏有一個美好的願望:编篡一部展示宁夏匾牌文化和书法艺术的大型彩色图书《宁夏名匾》。2003年爲了實現這個夙願,开始了他艰难的历程。尽管这个计划在他的脑海里反復構思了无数次,但要真正实施起来,却并非易事。刚开始,他以为只要拍到牌匾照片,附上题匾人名字就大功告成。事實並非那麽簡單。由于没有进行深入、周密的计划,跑了很多冤枉路,有时一天就拍了数百张牌匾的照片,结果却连一张都没有用上,全部报废。就这样磕磕碰碰地经过了约一年的摸索,终于有了比较合理的计划与实施步骤。2004年下半年,随着对匾额的不断了解和研究,徐党校放弃了前期所做的一切工作,重拟计划。此时,牌匾所蕴含的艺术价值已经深深地埋在了他的心中。他暗下决心: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和艰辛,一定要把宁夏境内有深厚艺术价值和人文气息的牌匾找到,将这本展示宁夏、宣传宁夏的圖书,编得有针对性、有看点、有独到之处,成爲圖書園地一朵光彩奪目的鮮花。
       收集素材是一件非常辛苦的工作,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他总是与牌匾零距离接触,亲眼看到,亲自拍摄,遍访知情者,再撰寫相关文字。为此,他几乎跑遍了宁夏境内所有的市县。距银川市近300公里的海原县是徐党校在寻访进程中所去次数较多的一个地方。在海原他找到了1920年孙中山先生为海原大地震后重建家園所题写的《涌金门》匾,而徐党校在寻访过程中所经历的艰辛是常人難以想象的。他饮渠水、住农舍、遇沙暴、有弹尽粮绝的无奈,也有发生车祸的遭遇。
       徐党校先后在宁夏泾源、固原、彭阳、西吉等地方进行寻访。一次,为了拍摄一处石刻,他竟不顾生命危险爬到了固原须弥山的一個悬崖之上,稍一失手,下面就是萬丈深淵。至今想起,他还心有余悸。
       徐黨校對牌匾達到了廢寢忘食的癡迷程度,为了欣赏一幅幅精湛的书法艺术,他曾长时间驻足于街头巷尾,流连忘返,以至于亲朋好友和家人都不愿意与他结伴同行。更为滑稽的是,一次,为了更清楚拍到一座建筑物上悬挂的牌匾,他爬到了对面一栋六层楼的天窗前,反复观测牌匾,选择拍摄最佳角度,结果却被当作小偷送进了派出所,后来出示了记者证才解了围。
       为了《宁夏名匾》一书顺利编纂出版,真实客观地反映历史文化、展现历史,他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为了更多地了解每一块牌匾背后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传奇故事,他多次到北京、上海、陕西、甘肃等城市走访与名匾相关的人物。他将一个个看似平凡而普通的牌匾,嬗变成一个个既生动有趣、又博大精深的艺术空间,从而给人一种历史厚重感。透过他那从容的文字叙述,将读者带回到了历史的长河中。对此,解放军报、中国民族报等报刊对《宁夏名匾》一书的编篡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在当今社会重商轻文的大背景下,有朋友开玩笑问:“你三下海源十余天,往返近2000公里,歷盡艱辛,拍摄孙中山石匾,所得稿费僅僅60元,合算吗?”徐党校却讲:“我写文稿从来不计成本,否则就写不出力作来!”
       XX年,由李鐸先生題寫書名的《寧夏名匾》面世,當讀者閲讀著這本閃耀的寧夏文化光輝的圖書時,對徐黨校充滿了敬意。
                              六
       在我家的客廳裏,徐黨校向我展開了他的幾幅十米長卷,在我觀賞之後,他要我務必不講情面的點評字的優劣。第二天,在著名鑑賞收藏家于沁先生和著名書畫藝術家程法光先生的客廳裏,他再次認真地請求兩位先生從字形的間架結構到落款欽印進行點評。
說實在的,這些年我接觸過無數的書家,有的書家字寫得一般般,然而自我感覺特別良好。更有甚者,以名家、大家自居,只願聼讚揚,不願聼批評,而像徐黨校這樣的書家委實少見。
       虛心使人進步,徐党校如是説。一次真誠的批評遠勝於一打廉價的捧場,他至今感謝那位編輯不留情面的批評。成名之後的徐黨校每每提起這件事,不無感慨地說:如果不是這位編輯的尖銳批評,我也許就沒有後來的發奮圖強,背水一戰,也就沒有我今天的徐黨校。
       如今徐黨校是名家,有著許多顯赫的令人豔羨的頭銜和稱謂,然而他毫無名家的架子,一如賀蘭山下的泥土,樸實無華。他像一片經過霜染的紅葉,點綴著十月的金秋。他說做人不要像鑽石那樣追求光芒四射,而要像璞玉那樣秀外慧中,堅質浩氣。天外有天,山外有山,書法藝術博大精深,還需要孜孜不倦地追求和探索,唯如此,才能做到傳承和弘揚。
       望著坐在我面前的徐黨校,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以他的執著和勤奮,以他的謙虛和謹慎,以他的人品和才情,必將給中國萬象書壇留下一抹濃墨,給廣大書法愛好者帶來更多的驚喜,給讀者奉獻更多的美文。
                           戊子金秋江南于洛杉磯
 
 
 
 
图为书法家徐党校和画家于沁亲切交谈
 
 
图为作者和书法家徐党校在京拜见书画家于沁
 
 

 

(责任编辑:admin)

0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上一篇:陈传席:书法是文化不是技术 下一篇:留学生创作油画《依偎》访谈
   
  特别推荐
李双阳:我的兰亭奖作品创作秘笈
刘洪彪:四个字弄懂草书真谛!
中国当代书法家郭玉江:痴迷书法,深耕不辍
梅墨生:不要被一些现在所谓的名家带入了歧途
陈传席:西方绘画重造型,中国绘画重文化
高冠华:师迹不如师意,师意莫若窥其神韵,探其
陈十田:中国书画重精神,主要在笔墨
王猛仁先生的诗书艺术
浅论画家诗人周逢俊的诗
李秀峰:浓墨淡笔蕴乡情
 
  本月热点
岳继承作品鉴赏
“画罗天下”罗家宽
“清贵”崔如琢:艺术中国梦的知
大家——朱德群
大家王梦庚书画拍卖会记时随拍
邳州曹元伟:一位草根书法家的艺
邱志杰:追忆者的共同体
时锦平——中国山水画名家
赵海昉书画鉴赏
顾群业谈“去他妈的艺术”与“人
中国书画网 2006-2014 版权所有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 法律顾问:权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