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资讯中心 | 书画研究 | 名家专访 | 历代名家 | 鉴赏收藏 | 销售专区 | 紫砂艺术 | 名家展馆 | 会员展馆 | 封面人物
  热门标签: 收藏 专访 上海 收藏,书法,绘画 黄金时代 草书诗卷
 
  主页 > 名家专访 >
 

中国书协理事梁永琳:要重视书法教育

时间:2009-03-19 00:00 来源: 作者: 点击:

                                    来源: 人民网

家梁永琳在慈善公益活动上留影


        人民网记者鲁婧:以下简称“记者”

  中国书协理事梁永琳:以下简称“梁永琳”

  记者:这次两会,您虽然没有上会,但是作为一名工作者您有什么感想?有哪些意见?

  梁永琳:作为家,我对文化的生态环境的治理充满了期待。文化园地遭受污染,亟待治理。“两会”每年只开一次,所以我期望“两会”代表能提出好的建议,让我们文化制度建设早日健全,以确保在常态下文化的生态环境“绿色”、“环保”,给我们的儿孙留下一个健康成长的文化环境。扶正祛邪,功在长远。江湖气、铜臭气、官僚气弥漫的文化环境与向江河排污没什么两样,不同的只是向文化园地排污的人不会受到处罚。

  记者:您对现在的书法教育怎么看?

  梁永琳:书法教育太重要了,我这里指的是学书法首先得接受风险教育,因为有可能学了一辈子,浪费许多时间和金钱,最终一无所成。尤其是遇到那种误人子弟的“老师”,还不如完全是一张白纸。“老师”带歪了路,不仅仅是浪费时间的问题,以后要扳回来很难的。因为“恶习难改”。为什么上课老师的资质不必审核就能堂而皇之地办“书法班”?仍是利益驱使。所以我的建议是,如果对书法有兴趣,可以自己买点书法史之类的书籍读读,理清书法的发展脉络,然后选取好的碑帖临习,沉淀二十年,辅以其他文化知识的融会贯通,方有成才的可能。如果没兴趣,则只须把钢笔字写清楚,让人容易辨识即可。

  记者:您对“文化创新”的理解是什么?

  梁永琳:文化的“创新”的概念现在已经深入人心。其实,我更愿意用“好”来代替“新”。我愿意用“文化创好”这个概念。因为“创新”容易时尚化,而时尚化则与文化格格不入,经不起时间的淘汰。“新”往往易变味,变成奇、怪、异,成了短命的彗星。以书法为例,这么多年被所谓的新奇怪异“大师”糟蹋得成什么样子!丑书横行,垃圾成堆。伤害了藏家,败坏了中国书法的名声。搞文化得先承认“最好”的经典,得先吃透文化中最优秀的东西,而这就需要耐得住寂寞,下几十年苦功。有了这个大前提,有独特的见识,才谈得上最后的创新。可以说,现在所谓搞文化的人,真的能耐得住寂寞的人不会超过百分之一。真正的“新”其实应该是“好”,对历史负责的艺术家就要有与历史上大艺术家较量的雄心,也要对后人的评价常存敬畏之心。“混”的态度与文化格格不入。最没有出息也最不负责任的“艺术家”总能找各种借口为自己开脱,而不反省自己。他们最好的借口往往是“现在不是诞生艺术大家的时代”、“这个时代出不了文化大家。”

        (梁永琳,理事、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评委、中日韩BESETO“艺术成就奖”获得者)

(责任编辑:admin)

0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上一篇:广东省硬笔书法协会主席刘胄人访谈 下一篇:言恭达:构建当代文艺创作,科学评判价值体系
   
  特别推荐
李双阳:我的兰亭奖作品创作秘笈
刘洪彪:四个字弄懂草书真谛!
中国当代书法家郭玉江:痴迷书法,深耕不辍
梅墨生:不要被一些现在所谓的名家带入了歧途
陈传席:西方绘画重造型,中国绘画重文化
高冠华:师迹不如师意,师意莫若窥其神韵,探其
陈十田:中国书画重精神,主要在笔墨
王猛仁先生的诗书艺术
浅论画家诗人周逢俊的诗
李秀峰:浓墨淡笔蕴乡情
 
  本月热点
岳继承作品鉴赏
“画罗天下”罗家宽
“清贵”崔如琢:艺术中国梦的知
大家——朱德群
大家王梦庚书画拍卖会记时随拍
邳州曹元伟:一位草根书法家的艺
邱志杰:追忆者的共同体
时锦平——中国山水画名家
赵海昉书画鉴赏
顾群业谈“去他妈的艺术”与“人
中国书画网 2006-2014 版权所有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 法律顾问:权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