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资讯中心 | 书画研究 | 名家专访 | 历代名家 | 鉴赏收藏 | 销售专区 | 紫砂艺术 | 名家展馆 | 会员展馆 | 封面人物
  热门标签: 收藏 专访 上海 收藏,书法,绘画 黄金时代 草书诗卷
 
  主页 > 名家专访 >
 

从太极到人间的革命之旅——朱铭:放弃的功力

时间:2009-03-24 00:00 来源: 作者: 点击:

                             来源 :《典藏•今艺术》


 

  朱铭(图/陈永铮)


 


 

  朱铭以「写生」方式雕刻出科学家的样貌。(图/陈永铮)


 


 

  走在朱銘美術館中,欣賞著一座座朱銘作品,宛如一場美好的星光饗宴。此作為《科學家—指南車》。(朱銘美術館提供)


 

  我们探访朱铭。一位同事用手大力握着这位驰名国际的雕塑大师,他回忆着手的触感:「朱铭的手布满皱纹,赤红色的肉,摸起来老茧、肉刺,粗糙像砂纸。这是一双做事人的手。我揉搓他的手,还在努力分辨哪个是皱褶,哪个是掌纹时,他却反而笑说:哇,你的手就幼嫩!」他的手在作品间,进行各种操作,肌肉和骨骼不断变换,彷佛有自己的生命,自己的意志,比头脑更有灵性。


 

  2月21日的周末夜晚,马英九总统来到了位于金山的朱铭美术馆,在《今周刊》发行人谢金河、Discovery频道北亚区总经理林东民等媒体协办人的陪同下,为朱铭的「人间系列——科学家」最新创作揭幕。


 

  从享誉国际的「太极」系列雕塑,再到睽违4年,朱铭的最新「人间」系列雕塑,马英九形容:一路走来,一路惊艳,完全被雕塑震慑住了。马英九经过朱铭摆放太极铜雕的草坪,再到安放11座最新「科学家」雕像的亲水景观空间,一路啧啧称奇,这是一场美好的星光飨宴。


 

  与科学家交锋


 

  为了人间的「科学家」系列,朱铭准备了4年。他,还特地请教前中研院长李远哲,仔细询问他的研究成就到底是什么。老先生笑说,伊讲了归半点钟,结果我拢听呒,应该是我憨慢,卡听呒。「我最后只记得,火去烧,烧了变一氧化碳,再烧,变二氧化碳,我只记得这一句。伊到底在『抚啥米』我也呒清楚。他的目的,好处,得奖的厉害,我拢不知!」71岁的朱铭,兴味盎然的回味与诺贝尔奖得主的「交锋」。


 

  他这次的新创作「科学家系列」,有着别于以往的全新诠释:「这个创作我想要刻得像一点,形要像,毕竟这些人只有一位,这和『人间』(指先前的「人间」系列作品)不同。我为这个问题,很久没有决定……。我要不要用我惯用的方式?用我惯用的方式,像人间的脸,可以自由发挥,但这些科学家都是特定的人,我想要刻得仔细一点。这比较接近人像,比较不像创作。这次的作品对我来说比较像写生,掌握形像把它刻出来,就叫写生,为了这些伟大的人物,让大家去看,去瞻仰。」这次的「科学家」系列,朱铭企图让大家来到美术馆,鉴往知来,从这些科学家身上找到他们的伟大。


 

  艺术市场的朱铭创作,以「太极」系列最受欢迎。国内不少豪宅建案,都以摆放着一座太极雕塑为荣,证明自己豪宅的身价与品味。07年5月,朱铭的《太极大对招》,在香港佳士得以港币1300万元落槌,迄今稳居华人雕塑第一高价。但对于太极,朱铭却有能「舍」才能「得」的难得。


 

  不怕「舍」就能「得」


 

  他因为血压低,怕风,习惯戴帽子,我们探访他时,他戴着共产党的革命英雄,印有南美游击队领袖切‧格瓦拉的帽子。朱铭,他不断革自己的命:「太极不是说不好,我刻太极时,有包袱,太极是张三丰创的,不是我朱铭创的。作品要符合太极的架势,太极精神慢,力道要不要在里面?当然要啊!这三个绑死死你怎么自由?变成很小的小圈圈,再做局限,一直做就是重复。如果你不在乎,外行人觉得不一样,但对我都一样。因为没有办法自由发挥,可人间是绝对自由发挥。都是我随心所欲,要怎样拗就怎样拗,都是我,没有任何别人的影子。为了这个东西,我不再刻太极。即使它市场很受欢迎,我不想刻,不要就不要了。」


 

  「我不想刻,不要就不要了。」这句话,是朱铭一生拜师学艺的修行体悟。他这样坚持:「如果现在有人要我只选一样风格,把其它都丢掉,我只会选『人间系列』作品。因为『人间』是我的最爱。」


 

  朱铭的创作生涯,就是这样不断地「舍」,然后「得」。他拜杨英风为师时,放弃的是月薪7500元木雕工厂总师傅的高薪,那一年是1968年,别的师傅月薪赚1500元,他却得去杨老师家扫地奉茶,重新当一个没薪水的木雕学徒。


 

  朱铭说:「就是丢、放弃的功力,才是最难得的。」甚至,在他计划赴美取经前,有艺专邀聘他担任专任老师,朱铭婉拒了。「校长说,这张聘书给你后,你这辈子就可以安稳啦,妥当啦。我还给他,不要。他很惊讶:有没有搞错,很多人等十年,三十年盼的就是这张啊。你竟然不要!?」朱铭说,就像我最开始成名后,很多人叫我刻水牛,有企业家想投资我,就可以赚很多钱,我都不接受。「这些我通通不要!如果我不丢的话,我现在还在刻关公、水牛,或在学校教到死。每一项我都可以丢,因为我的目的不在那里,我一辈子最在意的成就,就是做艺术家。」


 造就这样的朱铭,是有原因的。像他的新创作媒材,已经舍弃了过去惯用的木头、青铜与不锈钢,以保丽龙雕为主;他拿起电锯刀,已经像手握雕刻刀般驾轻就熟。「人学艺术要学活的,不要学到死的;好比读书要读活的,不能死读书。」这是他的宗旨。朱铭举自身为例说:「像我是自然成长的,是活的,不断寻找材料,寻找新的可能性好比木柴,木柴会开口告诉我一些问题,我一定会刻到它开口讲话。」

  这种在创作上玄之又玄的境界,老先生这样解释:「如果你学别人的技术,那当然听不懂,我是自己搞的,每一种材料出来我做好几年,好比玩陶土也玩了几年,做到土开口跟我讲话,一直做,做到有一天,他没办法开口对我讲话了,信息越来越没有,我就不做了。刻太极也一样,刚开始它一直告诉我关于太极的故事,有一天,我发现它开始讲重复的话,我听烦了,我不要了。我刻保丽龙,也是一样,每种材料我都吸收,吸收越多我越强壮。」


 

  东方精神:讲究浑然忘我,超越想象


 

  他这样的「吸收」精神,伴随着他一生的创作,与他28年前赴美闯荡,找寻新的创作泉源时一模一样。朱铭能够吸收,然后追求转化成自己的创作。就像他2004年时,在新加坡美术馆馆长郭建超的主持下,参与「与大师对谈:保特罗与朱铭」对谈时,与保特罗(Fernando Botero)交谈时的火花四射。保特罗,将达文西的旷世巨作《蒙娜莉萨的微笑》变体增胖,个人风格明显,是南美洲的代表艺术家。


 

  这场座谈,保特罗与朱铭的立场全然相反,朱铭说什么,保特罗就反对,反之亦然。朱铭记得,当时台下的听众听得笑得要死,乐得很。「我们几乎等于相对论,不知道的以为我们在吵架。」朱铭这样阐释:「差别在于,保特罗都用西方的创作精神,我都用东方的创作精神。而西方精神都很理性绝对,好比他现在要刻什么,决定了就刻下去,刻下合于原本计划的,这样他觉得最满意,就像古早人说的慢工出细活,才可能有伟大的好东西。」


 

  「合理吗?很合理,但我们东方的创作刚好排斥这样的创作法则。因为这做法不好而且不对,我们讲究的是浑然忘我,超越我自己的想象,中国精神是顺其自然的!超过我的想象,像我用快刀,一样把思想甩掉,因为我的脑子跟不上我的手,我的思考与我的快刀融在一起,不用几分钟我的小模型就出来了。还想要思考的时候,我的刀早就落下去了,才要想我的刀就下去了。」朱铭的创作境界,他进一步解释:「我和Botero最大的差别是,他们都在走大路,我像在探险,走没有路的,自己找的路。我这款精神是传统中国精神,好比八大山人的水墨:想画一枝树上站一只鸟,他沾了墨在宣纸上,墨点晕开,他便照这个晕开的点,长出一只鸟,动手后才决定的。八大山人一直是这种态度,这叫中国精神。就好比看了山水风景,有了感触才做诗,就像我的雕刻一样。」


 

  少年拜师学艺 磨练出快刀法


 

  这是15岁就拜师学艺,累积近一甲子雕刻功力的朱氏心法。而他能自成一家,在台湾开宗立派,源于两位恩师的指导。15岁时拜雕刻师傅李金川为师,学徒生涯,磨出了朱铭的快刀技法。


 

  他夜晚下工,去拍公鸡、水牛的照片,回来就刻牛、刻鸡。刻得不错,年轻的朱铭就想去展览,「李师父听了我这想法,他笑笑,啊我们这种不行。我问为什么,他回答不出来……,想了很久,才说要刻像黄土水这种的才可以去展览。」


 

  这位「素人」艺术家说,「没有学问的人,要得到一点东西都很困难的……。」他感叹地说,「啊,真的很难,因为那时,呒的人逗阵的朋友也是呒的人(穷的人,在一起的朋友也是穷人),好野人逗阵的也是好野人(有钱人和有钱人在一起),我和学问好的人,根本有距离,想知道什么,真是困难。」


 

  话锋一转,朱铭的人生智慧,对于「穷得只剩下钱」这句流行语,有着深刻的注解:「赤贫的人,穷到连钱都没有。穷到只剩下钱是最可怜的,最悲哀的。你连自尊也穷,智慧也穷,也没有尊严,只剩没有用的钱,你看,这多可怜啊。」


 

  他说:「我那时穷,穷到连钱都没有……。这是朱铭最刻苦铭心的学徒生涯,他想尽办法要突破,想尽办法要不一样。他没有钱,但他有自尊,有尊严的去求取学问与智慧。之后,他的传统雕刻技法纯熟,但却放弃高薪,找雕塑大师杨英风拜师。


 

  迄今,他对杨英风的感激溢于言表:「还好杨英风老师人很好,泡茶给我喝,又问我来做什么,啊,这才是艺术家!」


 

  杨英风认为,技术太好没有用,但觉得朱铭过去所学相当难得。他是求知若渴的乖学生:「老师讲都像神讲的一样,他叫我不要丢掉过去的技法,我两边都得到好处。一般学院派都否定传统,杨老师叫我不要轻看中国精神,我当时虽学现代雕刻,听了老师的话,我就去学水墨,学作诗作对,学书法,充实中国的文化。」


 

  朱铭很庆幸自己学历不好,为什么庆幸?他说:「如果有的话,我会走学院那条路,我就会失去很多东西,没有第一个师傅李金川,也不可能有八年杨英风老师的师生缘。他第一句话是:你千万不要学我,我心里一冷,但我相信老师,我想只是我听不懂而已,我相信老师,最后我才知道,他是很高明的,否则学他,我顶多是杨英风第二。」


 

  追寻创作自由的艺术家


 

  拜师杨英风,为朱铭开了扇革命的窗。朱铭告诫有志从事艺术创作的学生:「现在的孩子不但没有学传统,还排斥、瞧不起;很多人现在做前卫艺术都来不及了,干嘛还去学传统?但这种心理最要不得的。结果做出都是纯西方的创作,这样作品拿出来,西方人他们怎么看?他们都腹内在笑,而且觉得奇怪,你们中国人,为什么一点中国精神都没有呢?不要说忘本,而是根本就没有!」


 

  71岁的朱铭,内心依旧澎湃,即便他的膝,因为长年雕刻工作已经不堪负荷,他仍然每天创作超过10小时。他对于财富,对于艺术市场的拍卖价格并不关心,他追求的是艺术家的创作自由。


 

  在「科学家」系列开幕前五天,他与我们相约金山,他骑着摩托车,驶出了园区,在细雨中跟我们说再会。71岁的老宗匠,众人不苛刻他再雕出惊世之作,但他的朱氏心法,必将影响无数的艺术创作者,他已然留下最美好的身影了。

(责任编辑:admin)

0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上一篇:元气淋漓幛犹湿,真宰上诉天应泣——蒲华 下一篇:隽永洒脱 卓尔不群:采访中国书协理事张仲亭
   
  特别推荐
李双阳:我的兰亭奖作品创作秘笈
刘洪彪:四个字弄懂草书真谛!
中国当代书法家郭玉江:痴迷书法,深耕不辍
梅墨生:不要被一些现在所谓的名家带入了歧途
陈传席:西方绘画重造型,中国绘画重文化
高冠华:师迹不如师意,师意莫若窥其神韵,探其
陈十田:中国书画重精神,主要在笔墨
王猛仁先生的诗书艺术
浅论画家诗人周逢俊的诗
李秀峰:浓墨淡笔蕴乡情
 
  本月热点
岳继承作品鉴赏
“画罗天下”罗家宽
“清贵”崔如琢:艺术中国梦的知
大家——朱德群
大家王梦庚书画拍卖会记时随拍
邳州曹元伟:一位草根书法家的艺
邱志杰:追忆者的共同体
时锦平——中国山水画名家
赵海昉书画鉴赏
顾群业谈“去他妈的艺术”与“人
中国书画网 2006-2014 版权所有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 法律顾问:权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