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资讯中心 | 书画研究 | 名家专访 | 历代名家 | 鉴赏收藏 | 销售专区 | 专题视频 | 名家展馆 | 会员展馆 | 台湾名家
  热门标签: 草书诗卷 老酒,百岁老人,长寿 黄金时代 书画,书法, 拍卖 收藏,书法,绘画 伦勃朗
 
  主页 > 名家专访 >
 

王春立:画家各自一风流

时间:2009-05-05 00:00 来源: 作者: 点击:

                                           来源:北京商报

《流金岁月》1997年作

  王春立 画家、美术评论家、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祖籍河北省丰润县,1941年生于唐山市。1961年毕业于北京市工艺美术学校。历任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文化处处长、文化部《中国文化报》副总编辑、中国美术馆副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美术家通讯》主编,艺术委员会秘书长,第五届、第六届代表大会理事等。40多年来,所创作的中国画、版画、藏书票,曾参加“第九届全国美术展览”、“中国版画百年展”等许多重要展览。作品时常发表于各大报刊、收入多种画集,并到美国、日本、荷兰、丹麦、德国、意大利、韩国、法国、印度及我国香港和台湾展出,多次被海内外有关机构收藏。 

  “所谓独创性,即构成画面诸因素所熔铸的意境,具有不可重复的惟一性,呈现了崭新的美学秩序。杰出的作品,必然具有独创性。这种独创性,应该反映生活的本质和规律,凝聚着民族精神,洋溢着时代风采,做到情、理、形、神,即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自然,中国画也不能例外。”——王春立 

  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曾在《跋徐恭仲省干近诗》中说:“传派传宗我替羞,作家各自一风流。黄陈篱下休安脚,陶谢行前更出头。”从诗中不难看出他不傍人篱下、不步人后尘的决心,也正是这种决心,使他不落俗套,自成一家,最终形成别具一格的“诚斋体”诗风,他本人也成为流芳千古的诗人。著名画家兼美术理论家王春立认为,作为诗人理当如此,而画家尤其是当代画家,更应如此,即在作品中要熔铸独属于自己的精神、气质和理想,展现新的美学风貌。 

  目前,退休后“无官一身轻”的王春立,每日读书、画画、写论文;有时也外出讲学、参加学术活动、进行国内外艺术考察——一个知识分子的清淡生活,使他的人生显得格外充实和快乐。从其作品中不难看出,他为中国画所付出的努力和辛苦,以及所取得的成就。据我所见,百余幅近作,没有一幅在重复别人,更不重复自己。他每日在虚静空冥的心境中不断求索,使其艺术不断得到升华。 

  “绘画艺术是我生命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在我看来,生命只不过应该是一个不断追求美的过程——能从耗费大量精力的艰苦劳动中,充分享受到创作与治学的愉快,这就足够了。创作与治学,是我与心灵对话的最好的途径。”日前,记者采访刚从我国宝岛台湾访问归来的王春立时,他讲了这番话。博学儒雅的他,一说起中国绘画,立刻情趣盎然,每每史以物证,论从史出,在引经据典中,不知不觉地把记者带进了他镜花水月般的艺术世界。 

  痴迷于读书和绘画的少年郎 

  1941年,王春立出生于河北唐山市。刚识字时,与小朋友玩闹之余,尤喜欢看书,不认识的字就查字典。书中为他展现了一个新奇的生机勃勃的世界。此间,他阅读了大量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古代贤哲所讲的一些箴言,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等等,对他日后的成长影响极深。 

  上了初中,开始阅读国外名著。至今他还记得,当时街坊有个上高中的男孩,因生病在家休养,在看捷克作家伏契克《绞刑架下的报告》的时候,边看边做笔记,对书中立意、篇章结构、人物刻画等,都有自己的心得。这让王春立很受感动。当他一个作家一个作家地阅读普希金、屠格涅夫、契可夫、莫泊桑、福楼拜等人的作品时,也养成了深入研究、记笔记的习惯。后来搞美术理论几十年,记卡片不计其数。 

  除了读书,少年王春立还喜欢绘画和音乐。院边的水井、辘轳、大树,远处的煤矿,都是他写生的对象。有时带着干粮,一走就是一天。他演奏二胡,迷恋刘天华的作品,曾任唐山五中乐器队队长。初中毕业后,因家境困难,报考了北京工艺美术学校。毕业后,曾进入工艺美术领域工作。此后,无论岁月如何穿梭,环境怎么改变,都没能消减他对文学和艺术的挚爱。相反,这条道路,成就了他的终生事业。

《西递吟》1997年作

《藕花深处》2000年作

《卿卿》 2003年作

《漫吟秦淮》 2003年作

(责任编辑:admin)

0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上一篇:墨海立精神 丹青赋深情——记刘大为个人大展“史诗与牧歌” 下一篇:独家专访台湾漫画大师朱德庸 首次表态著作权官司
   
  特别推荐
朱建新:带一个学生,你拼命教他技法是没有用
崔玉志:一位农民画家的“牡丹情愫”
陈佩秋:学画是我一生的职业
王璜生的“呼/吸”:记录像风一样的生命之“
萧朗:怎样学习写意花鸟画!
喻继高画春,太美啦
“80后”神像画传承人李真:传统技艺历久弥新
他是新幻彩艺术创始人,善于将重彩和泼彩结合
单霁翔谈《富春山居图》:中国山水可居可览可
王伯敏画画:一山一云,一树百叶,都是大气磅
 
  本月热点
岳继承作品鉴赏
“画罗天下”罗家宽
“清贵”崔如琢:艺术中国梦的知
大家——朱德群
大家王梦庚书画拍卖会记时随拍
邳州曹元伟:一位草根书法家的艺
邱志杰:追忆者的共同体
时锦平——中国山水画名家
赵海昉书画鉴赏
顾群业谈“去他妈的艺术”与“人
中国书画网 2006-2014 版权所有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 法律顾问:权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