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资讯中心 | 书画研究 | 名家专访 | 历代名家 | 鉴赏收藏 | 销售专区 | 专题视频 | 名家展馆 | 会员展馆 | 台湾名家
  热门标签: 草书诗卷 老酒,百岁老人,长寿 黄金时代 书画,书法, 拍卖 收藏,书法,绘画 伦勃朗
 
  主页 > 名家专访 >
 

“德言功容”的戏谑:闲话陕西于右任

时间:2009-05-22 00:00 来源: 作者: 点击:

                                        2009年05月22日 08:54:35  来源:中国文化报

张清和墓志铭(局部) 于右任 书

    20世纪20年代中国书坛,有“北于南郑”的说法,郑即侯官郑孝胥,于乃三原于右任。

    陕西人于右任,担任国民政府监察院长多年,是同盟会元老级人物,与复旦大学前身、中国第一所私立大学震旦学院的创始人马相伯过从甚密,更为复旦校友视作追忆校史时绕不过的柱石,被戏谑为“复旦孝子”。他早岁流亡沪上,创办《神州日报》、《民立报》、《民呼报》、《民吁报》。后三者合称“竖三民”。尤其《民立报》,1910年10月11日在上海创刊,1913年9月4日二次革命失败后停刊,历时约3年,共出一千零六十三号,当时发挥了重要的舆论宣传作用。《民立报》汇聚了一大批同盟会的骨干分子如章士钊、叶楚伧、宋教仁等人。1911年同盟会中部总会成立后确定《民立报》为该总部的机关报。

    于右任在民国书界名气甚大,有“旷代草圣”之谓。于书初从赵孟頫入,旋改攻魏碑,在此基础上将篆、隶、草法入行楷,独辟蹊径,中年变法,专攻草书。1931年发起草书研究社,创办《草书月刊》,首倡“标准草书”。他以“易识、易写、准确、美丽”为原则,全面系统整理历代草书,从历代书法名家的作品中遴选出符合标准的字集成《标准草书》千字文。

   清末民初书坛是碑学的天下,或许因其雄强有尚武气,符合了那个积弱忧患时代的心理需要。于右任胸怀天下,关心时政,投身变革,原非书斋中人,其书气势为上,用笔有时反而次之,磅礴的气魄常挟风雷。于书参以魏碑笔意,圆笔用笔能留圆而不滑,点画的来龙去脉交待中一丝不苟、笔笔到位,笔画有时空中取势,立体感很强,故能自成一家,威而不猛。大体言之,雄健雅致兼有,大刀阔斧,旁若无人,龙腾虎跃,跌宕多姿,运笔纯任自然,不拘泥于绳墨。

    于右任对北碑用力实深,自言“朝临石门铭,暮写二十品”,或谓其行楷远胜草书,识者自可见仁见智。

    于右任书写联语,多半下款特高,字势飞动,极有个性。有时因落笔速度太快而应顾不暇,但气韵依然贯通。功力之外,更见真情,可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王僧虔语)。

    于有诗名。尤其绝命诗《望大陆》,脍炙人口。但就文字技术言,情绪饱满而锤炼不够,力大无当、空疏浮泛者居多。倒是若干西北乡情之作,风物苍凉与性情慷慨两厢便宜,时有佳构,例如《宜川道中》之颈联与尾联,“风云晋塞连秦塞,波浪龙门接孟门”,“川原如锦人如醉,遍地花开不忍论”。

    再说一点煞风景的“流言”,于右任在民国文界常有一些闲话,例如郑逸梅曾记载其被时人讪笑为“烹饪院院长”。陕西人自己也曾讥誵于为本省人物“德、言、功、容”之“容”,谓其徒有其表。这些不大中听的戏谑,大概都谓于右任辛亥革命时期被陕人拥以为首,得誉于时,然在南京政府担任监察院长期间,则噤若寒蝉,毫无建树。这个排行榜中其他三位,“德”是印光法师;“言”是张季鸾,天津《大公报》社论的大手笔;“功”则为李仪祉,时关中少雨多旱,他是渭水开渠的经营者。不过,后人持论往往大类隔岸观火,发言还需存心厚道。民国政府监察院之设本来就是“位尊而无实权”,蒋介石本人对于右任又是“尊而不亲”、未伤和气而已,这格局本身还是一出“秀才遇见兵”的对决,讲道理的遇见掰手腕的,没办法对话。

    这里所说的于右任“容貌出众”,倒不是虚言。于长身伟干,相貌魁梧,一表人才,尤其一部长髯,据说最长的一绺长达一尺六寸八分,因有“于髯”之谓。于对自己的美髯也特别爱惜持护,每天都用热水洗烫,仔细梳理。据说有一次调皮朋友问于:睡觉的时候,胡子应该放在被里还是被外?居然令于大伤脑筋,无可处置其须,想了半夜也忙了半夜,最后只能“听其自然”。(秦燕春)

(责任编辑:admin)

0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上一篇:靳尚谊:美术馆是艺术品最好的文化归宿 下一篇:何绍基《隶书四条屏》:遒劲圆润回鸾舞凤
   
  特别推荐
朱建新:带一个学生,你拼命教他技法是没有用
崔玉志:一位农民画家的“牡丹情愫”
陈佩秋:学画是我一生的职业
王璜生的“呼/吸”:记录像风一样的生命之“
萧朗:怎样学习写意花鸟画!
喻继高画春,太美啦
“80后”神像画传承人李真:传统技艺历久弥新
他是新幻彩艺术创始人,善于将重彩和泼彩结合
单霁翔谈《富春山居图》:中国山水可居可览可
王伯敏画画:一山一云,一树百叶,都是大气磅
 
  本月热点
岳继承作品鉴赏
“画罗天下”罗家宽
“清贵”崔如琢:艺术中国梦的知
大家——朱德群
大家王梦庚书画拍卖会记时随拍
邳州曹元伟:一位草根书法家的艺
邱志杰:追忆者的共同体
时锦平——中国山水画名家
赵海昉书画鉴赏
顾群业谈“去他妈的艺术”与“人
中国书画网 2006-2014 版权所有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 法律顾问:权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