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资讯中心 | 书画研究 | 名家专访 | 历代名家 | 鉴赏收藏 | 销售专区 | 专题视频 | 名家展馆 | 会员展馆 | 台湾名家
  热门标签: 草书诗卷 老酒,百岁老人,长寿 黄金时代 书画,书法, 拍卖 收藏,书法,绘画 伦勃朗
 
  主页 > 名家专访 >
 

根植传统 紧扣时代:陈沛彬书画创意研讨会侧记

时间:2009-06-09 00:00 来源: 作者: 点击:

                                                        来源 :人民网

 点点笔墨,浓淡相宜,看似文字,又像是一幅记载开天劈地之后先祖们的生活画面。走在前面的小伙子手举一面旗帜,后面是一乘战车,车上坐着三个人,紧随车后的人有双手提着东西的,也有挑着东西的……看着落款为“沛彬”的《甲骨印象》书法作品时,有一股震撼人心的气势,来势凶猛而又敦厚,给人以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神秘感。

  出于传统而不拘泥于传统,广收博取,大胆求变求新,终自成一格,为中国书法跨越国界的广泛传播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这是在陈沛彬书画创意研讨会上,与会的专家、学者、著名书画家等各界人士给予的高度评价。


 

  出于传统不拘泥传统


 



破笔书法


 

  “看完展览,我感觉陈先生的书法形态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陈先生有一点让我非常钦佩,就是他敢于创新和创造,通过钻研他的书法,我们能看出他对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解、领悟,然后在这基础上进行大胆创造,所以他的书法表现出来的几种个人化的创新,如甲骨印象、沛彬一笔等。”中央美术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史论家罗世平如是评价。罗世平接着说,陈沛彬的破笔书法、人体书法等都离不开传统文化这块基石,他用汉字的思维来观察世界,表达自己的思想。在这点上,他思考书法创新问题,同时又紧紧地抓住了中国文化本源的基点进行创造,甚是让人感动。


 

  中国收藏家协会书画专业委员会常务主任、著名书画鉴赏家张忠义一语中的地指出陈沛彬书作的特点,他说:“陈先生书作的四个部分都很有意境,各有特点,对我们而言,确实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从这些作品里我能感觉到陈先生作品的特点,那就是:出于传统而不拘泥于传统,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他还进一步指出,陈沛彬的书作体现了似与不似之间和书画同源的传统观点,具有较高的意境。著名评论家齐建秋则认为,陈沛彬的这种创意旨在宣扬中华民族,宣传中国书法,可谓前无古人。著名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教授毛广淞专门为展览题词“激活甲骨,美化生活。”他还在研讨会上进一步指出:“陈沛彬的书作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可谓厚重深沉。”


 

  中国收藏家协会常务理事,北京艺丰雅阁文化发展公司董事长张建平说:“沛彬做人中规中矩,创作时是不择手段,几十年如一日。他借用色彩画、摄影、诗词等元素参入书法,使作品立体、厚重、冲击视觉,他创意的仿古瓷砖,仿铜工艺、等产业作品,得到众多企业的好评。”


 

  清初国画大师顶住压力,除时弊,极力倡导创新,提出了笔墨当随时代的理论,这成了中国书画创新的代名词,直至今天。陈沛彬先生根植传统,紧扣时代的特征,大胆创新,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老辣的书法功力,开创了独具风格的沛彬一笔、破笔书法、甲骨印象和人体书法等系列。他理解了中国文字精髓,紧随改革开放的潮流,把中国书法演绎成冲击与震憾力并重的书画,让外国人得以欣赏、理解乃至领悟了中国书法和中华文化的精髓。这正应了“笔墨当随时代”这句话。


 

  中国的一笔书或一笔画自古已有,一个是走向民间的形式化,另一个是走向正统。所谓正统不是像一笔书落下去不再起来的纯表现形式,而是气脉相连,气脉不断,这种表现意味,是一种气势。中国画和中国书法里面都要讲究这种气象和气势,所以气脉不断成为文人画的高度简括,而这种表现形式的核心,都是从书法里面最先引导出来的审美品位。罗世平教授高度评价了陈沛彬的四种创意书法, 他说:“我觉得陈先生一笔书的基本意味没有偏离。他创造的一笔书更加简约,更具有现代感的形式,这一点是带有现代性的,而现代性更大胆的做法就是跨越材料,跨越媒介,在人体上用金石的笔法还有其他的材料来作书法,这是一种更大的创造,这些创造我们是要给予肯定的。中国传统引出来一个话题,那就是我们怎么去判断中国传统,怎么体现出书法传统的现代精神,以及现代形式感怎么样体现出来等,从陈先生的艺术创造活动中能给我们这么多想法。传统在我们看来,是不断流变的文脉,这个文脉传统是一个优厚的资源,怎么样用这个资源是个人的领悟和个人综合能力的体现,所以用好传统资源,中国文化几千年的文明一定会在这个基点上有一个更好的发展,还原它本身的面貌,即具有中国特色。现代创新和古代之间一定是有一个很好的沟通渠道或桥梁,它的呈现方式也一定会是传统和现代之间的完美的和谐的表达方式。”


 



沛彬一笔


 

  “这些系列体现了陈先生出于传统但又能紧随时代精神。另外自然之美,最美的是人体美。艺术之美当中最优的、最抽象的是书法,陈先生则把具象的人体和抽象的书法结合在一起,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创造出一种让人流连忘返的意境,这让我感觉非常好。”张忠义说。张忠义对陈沛彬的破笔书法赞不绝口。他说,他的破笔书法最大的特点就是作者抒情写性,无拘无束。看得出来陈先生有很深的功力,也临过贴,写过书法,这一看都明白,他的行草书法也写得很好,但是这个破笔书法是打破了一些规矩和方圆,在这种基础上自由创作,这一点应该是书法的最高境界,就是自由自在,在法度之外。我感受最深的应该是陈先生的一笔书法,这一笔书我觉得是一种创造。


 

  著名画家张北云是陈沛彬的好友,亦是他的合作伙伴,两人曾经一起合作创作一幅作品,在日本参展获得金奖。看着陈沛彬的四个系列,他说:“我感觉陈沛彬找到感觉了,他的作品神采飞扬,其贡献是让外国人理解了中国文字,这种贡献是巨大的。我们是很合拍的合作伙伴,因为我理解中国文字的内涵,赋予色彩使之气韵生动,我期待着与他更多的合作。”而文化部艺术评估委员会王敬之先生除了对这些作品赞赏不已外,同时他也提醒陈沛彬要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齐建秋从艺术市场评论角度看,觉得陈沛彬的作品将会有较大的市场潜力,是藏家们喜欢的收藏的书画类型。中国书协理事、著名书法家邹德忠认为,陈沛彬是成功的,他的创新不是一般的创新,是有深度的创新。如果能融入更多的笔墨和笔法,将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博采众长 自成体系


 



甲骨印象


 

  陈沛彬把铭文、甲骨文等融入自己作品,取印象中的甲骨之意,谓之为“甲骨印象”,别开生面,独具一格。正如清人郑板桥所感慨一般:心中之竹非眼中之竹,手中之竹非心中之竹,画中之竹非手中之竹。沛彬先生博采众长,通过自己的提炼、再创造和笔触、笔法、笔墨的特殊功效,以呼唤远古为题材,表现出一个书法家深厚的功底和学养。可以说,沛彬先生的破笔书法、沛彬一笔和人体书法如同甲骨印象一般,无不广收博取,终自成体系。


 

  罗世平教授对陈沛彬的博采众长赞赏不已,他说,陈沛彬的金石书法,从甲骨文,从青铜器、钟鼎铭文和其他的石刻中广泛的吸收可以纳入到书法作品的资源,他把这些资源充分利用,这一点也是说明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的过程中是承前继后,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张忠义在最后的总结中认为:陈沛彬的书法博采众长,融会贯通。与会的其他人员就陈沛彬的博采众长,亦作出了不凡的评价。李景星部长最后用13个字为沛彬创意作品作了精辟总结:“字如画,形似字,字美画美人亦美”。


 

  笔者以为以张忠义先生的一段话来概括本次研讨会最为合适不过。“陈先生文质彬彬而又激情勃发,穿越远古而又与时俱进,我对他的评价是比较高的。最后赋诗一首以记之:古今中外相融通,直抒长笔铸真情,墨笔怡然真善美,继往开来登新峰。”

(责任编辑:admin)

0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上一篇:画家不该对画价太在意 访"花鸟大家"周彦生 下一篇:山水之间情谊在——访中国书画家章惠南
   
  特别推荐
朱建新:带一个学生,你拼命教他技法是没有用
崔玉志:一位农民画家的“牡丹情愫”
陈佩秋:学画是我一生的职业
王璜生的“呼/吸”:记录像风一样的生命之“
萧朗:怎样学习写意花鸟画!
喻继高画春,太美啦
“80后”神像画传承人李真:传统技艺历久弥新
他是新幻彩艺术创始人,善于将重彩和泼彩结合
单霁翔谈《富春山居图》:中国山水可居可览可
王伯敏画画:一山一云,一树百叶,都是大气磅
 
  本月热点
岳继承作品鉴赏
“画罗天下”罗家宽
“清贵”崔如琢:艺术中国梦的知
大家——朱德群
大家王梦庚书画拍卖会记时随拍
邳州曹元伟:一位草根书法家的艺
邱志杰:追忆者的共同体
时锦平——中国山水画名家
赵海昉书画鉴赏
顾群业谈“去他妈的艺术”与“人
中国书画网 2006-2014 版权所有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 法律顾问:权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