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资讯中心 | 书画研究 | 名家专访 | 历代名家 | 鉴赏收藏 | 销售专区 | 专题视频 | 名家展馆 | 会员展馆 | 台湾名家
  热门标签: 草书诗卷 老酒,百岁老人,长寿 黄金时代 书画,书法, 拍卖 收藏,书法,绘画 伦勃朗
 
  主页 > 名家专访 >
 

陈志雄:文字历史不等于书法历史

时间:2009-08-03 00:00 来源: 作者: 点击:

                                         来源:中国文化艺术研究中心

  汉字的起源,最早有“结绳记事” 的传说。古籍记载,在公元前2700多年的黄帝时期,史官仓颉造字,成为古代研究汉字历史最普遍的说法。近年考古发现,西安半坡遗址有距今6000 年左右半坡人创造了具有文字性质的劾划符号。而在山东莒县陵阳河大汶口文化晚期的一处遗址,有10多个象形字,与甲骨文十分相似,距今约4500年,比甲骨文要早1000多年。综上所述,汉字历史5000年,是恰当的定论。但,不等于说书法历史有5000年。www.dfshw.comGx8^Fl:x HN_hw

 www.dfshw.com i/R*\+Wfw
     书法历史和汉字历史是两个本质不同的慨念。汉字以实用即文字的功用价值为本义,譬如政府的公文、人与人的往来书信、记事。书法必然是指艺术,是在文字功用价值以外的审美创造,不是指书写文字的方法。文字只是书法艺术的产生以及后来书法艺术创作的前提。www.dfshw.comTX?6AMUf
 www.dfshw.comK v.~[''u&Kid
     秦朝统一中国,各地的原有文字发展不一,政府确立丞相李斯创制的小篆为国家文字,但不同阶层的人按规定使用不同的文字,以区别尊卑。大将军程邈犯事入狱,在狱中归纳完善出一种字体,省略了篆书繁复的笔画形式。因为程邈的身份是奴隶,故称为“隶书”。隶书的书写比篆书更为方便,于是到了汉代被确立为国家文字。隶书的同时又产生出一种草写方法,适合汉朝战事频繁、军务急促的需要,被确认为某种范围内应用的文字,这种草写文字称为章草书体。秦时蒙恬创造毛笔,到汉代也渐臻完善,并在知识分子阶层广泛应用。至此,书法的诞生,在工具和文字的前提条件已具备成熟了。www.dfshw.com&A8w^"@P;Dqw
 www.dfshw.comn a{ `&`-QRzd
     东汉是书法艺术的觉醒时期。流传至今的东汉赵一文章《非草书》,让我们能够了解到书法艺术在那时诞生的情形。赵一在文中描述,张芝及一班弟子对文字书写互相仿效和反复琢磨,以至于“钻坚仰高,忘其疲劳,夕惕不息,仄不暇食。”这四句话生动地记录了当时张芝等人沉浸于创造书法艺术的热情。赵一将此比喻为东施效颦,不理解,讽剌这种现象。其实,张芝及一班弟子的书写现象,就如我们今天书法创作一样,他们在开始追求文字书写的审美价值。这标志着书法的诞生。赵一的论述正好说明:书法历史就从这时开始了。今天的评论者说,赵一对书法的立场无疑是反艺术的,但在当时,带着审美目的、具有欣赏价值的书法艺术创造,实在是一种史上未曾见过的文字书写现象。www.dfshw.com)A9J;I;E"I%]9g)t2e ~w
 www.dfshw.com0k+^A.c^Y&H2R.Sw
     张芝当时“忘其疲劳” 去研究书写的,不仅是许多文化人已经认同掌握的章草写法。唐代张怀瓘《书断》记载:“学崔(瑗)、杜(操)之法,因而变之,以成今草,转精其妙。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 张芝在精于章草的同时,将当时字字区别、笔画分离的章草写法,改为上下牵连的今草新写法。草书的创造出现,完全脱离文字的实用价值,是典型的艺术意义上的书法创制。东汉建于公元25年,张芝生年不详,卒于192年,因而说,书法历史约有2000年。www.dfshw.com5BE3b)H Dgd
 www.dfshw.comd+\P n7p:g6yw
     考古中发现在书法艺术诞生以前的隶书碑刻、篆书钟鼎、甲骨文字等,在今天来说,它们是文物价值的存在,为我们提供了将这些古汉字创作成为书法艺术的文字前提。今天的隶书、篆书、甲骨文书写,是书法家用书法工具赋之以审美欣赏价值的书法艺术创作。www.dfshw.com|1oo;k5o*o.Ww
 www.dfshw.comS3RAb)a l9k4dw
     当前,学术界对书法历史界定模糊的原因,是没有清晣区别文字历史和书法历史在慨念上的本质不同。一些善于篆、隶、甲骨文书法创作的书法家,没有直面古文字文物的非艺术性与古文字的书法艺术再创造的关系。某学术报告说:“汉与汉以前少有名家,多是普通的士吏与低贱的工匠。汉以后书法作品多出自文人墨客之手。”其实,所说的“汉与汉以前” ,并非“少有名家”, 而是文字仍未过渡进入到书法艺术的历史时期。www.dfshw.comrf%B''|E[_4Mf
 www.dfshw.com}??h3Kw
(责任编辑:admin)

0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上一篇:朱德庸:我所有幽默的感觉都是亲身经历的 下一篇:浙派笔墨,绽放在“遵义之春”——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遵
   
  特别推荐
朱建新:带一个学生,你拼命教他技法是没有用
崔玉志:一位农民画家的“牡丹情愫”
陈佩秋:学画是我一生的职业
王璜生的“呼/吸”:记录像风一样的生命之“
萧朗:怎样学习写意花鸟画!
喻继高画春,太美啦
“80后”神像画传承人李真:传统技艺历久弥新
他是新幻彩艺术创始人,善于将重彩和泼彩结合
单霁翔谈《富春山居图》:中国山水可居可览可
王伯敏画画:一山一云,一树百叶,都是大气磅
 
  本月热点
岳继承作品鉴赏
“画罗天下”罗家宽
“清贵”崔如琢:艺术中国梦的知
大家——朱德群
大家王梦庚书画拍卖会记时随拍
邳州曹元伟:一位草根书法家的艺
邱志杰:追忆者的共同体
时锦平——中国山水画名家
赵海昉书画鉴赏
顾群业谈“去他妈的艺术”与“人
中国书画网 2006-2014 版权所有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 法律顾问:权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