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与其他画廊不同,印象艺术中心并没有设在像798这样的艺术聚集区内,您是如何考虑的?
龙起涛:印象艺术中心是建立在马奈草地商务会所中的,在定位上与798等艺术聚集区不同,主要服务于高端人群。
随着居住条件的不断改善,以及公众文化层次和艺术层次的提升,用艺术品来装扮居住空间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同时,单纯美观的艺术品已不能满足一部分公众的审美需求,他们需要在思想上能与其产生共鸣的作品。
同时,艺术品的收藏价值确实在不断升高,很多收藏者都是以投资为目的来收藏艺术品的。但是,由于目前艺术家群体的数量非常庞大,很多收藏者并不知道如何收藏有价值的艺术品,因此我们建立艺术中心的目的就是要将艺术品的经营、收藏者以及市场结合起来,帮助收藏者找到真正适合他们的艺术品。
商报:据了解,印象艺术中心设有专门的讲解员,对艺术品进行解读,使得参观者能够更了解所观看的艺术品,这种方式在画廊中并不多见,推出这种服务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龙起涛:在我们的会员中,有很多企业家是没有接触过艺术品的,而且很多人认为艺术品越贵越好,并没有考虑自身感受的问题。我觉得向他们解读艺术品非常有必要,让他们对艺术品产生兴趣,可能潜在的收藏家就藏在他们中间。
商报:印象艺术中心如何吸引收藏家的关注?
龙起涛:我们会举办一系列的艺术沙龙,吸引一些对艺术品感兴趣的潜在藏家。
商报:在挑选艺术家时有哪些标准?
龙起涛:我会挑选有发展潜质的年轻艺术家,他们有更线性的发展空间。同时,艺术家要有平和的心态,不要过度地关注价格,目前艺术品回归到合理的价格体系上,暴涨的时期已经过去,真正的好作品还是需要市场进行评判的。
商报:目前印象艺术中心有多少位签约艺术家?
龙起涛:十多位。
商报:您如何看待年轻艺术家?
龙起涛:目前艺术家太多了,我认为年轻艺术家很有天分,但在创作作品时,还是要以让公众接受为前提,同时具备自己独特的画面语言。
商报:您认为年轻艺术家的同质化现象是否严重?
龙起涛:是的,我认为目前年轻艺术家在接受前人的艺术时,不扎实,涉猎的东西太少了,在创作时就会产生瓶颈,同时这种现象的产生会使艺术家刻意地拔高自己。如果他们涉猎的范围很宽,会有更多的创作思路可以选择。其实,创新很简单,年轻艺术家只要多看、多想、多感悟就能做到。
商报:您认为年轻艺术家的心态是否平和?
龙起涛:我认为他们还是有些浮躁和急功近利。目前,中国的艺术品收藏市场并不成熟,特别是在艺术品市场泡沫破裂后,当代艺术品的销售出现下滑,知名艺术家的作品已经出现了流拍记录,这给年轻艺术家们带来了很大压力。但是,对于艺术品来说,收藏家、市场认可才是关键,年轻艺术家还是应该安心创作,机会只会给有准备的人。
商报:您认为艺术家之间是否缺乏学术交流?
龙起涛:是的,每天都会有很多艺术展览开幕,艺术家联展也很多,这是艺术家之间交流的好机会,但每个画展都缺乏艺术家之间交流的平台。
龙起涛
曾在云南高原“修理”过地球,参与编辑兵团知青诗歌集《边陲花正红》,被同学扣帽“知青诗人”。返京后当过官员;突发奇想,与中国美协、文化部相关部门合办“首届全国油画静物展”,主编《中国静物油画》画册;获奖展品送佳士得公司(香港)拍卖获益;后主持“名家讲堂”和“诚品文化沙龙”,共五十余期。目前,主管印象艺术中心(设在北京西部马奈草地国际商务会所),与当代艺术家结缘,举办风采各异的画展及相关的艺术活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