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资讯中心 | 书画研究 | 名家专访 | 历代名家 | 鉴赏收藏 | 销售专区 | 专题视频 | 名家展馆 | 会员展馆 | 台湾名家
  热门标签: 草书诗卷 老酒,百岁老人,长寿 黄金时代 书画,书法, 拍卖 收藏,书法,绘画 伦勃朗
 
  主页 > 名家专访 >
 

应目会心 神超理得--读方振先生的山水画

时间:2009-08-09 00:00 来源: 作者: 点击:

                                    来源:《四川美术》

 方振:1928年生,安徽巢湖人,建国前修业于国立社会教育学院艺术系,1948年参加革命工作,1949年任二野三兵团文工团美术队长。后在成都军区任干事、副科长、科长。1973年任成都军区政治部文艺创作组长,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美协副主席、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协副主席、顾问,四川省文联委员。曾有《草原上》、《松风寒》、《彝区结盟》等作品入选全国全军美展。在艺术方面涉猎广泛,重传统文化精神而不泥于古,能与时代共振而不趋随时弊。所作山水,建基于写生,每积稿成帙,化裁山川,惨淡经营而成之。其书画作品曾由中国美术馆、军事博物馆、毛主席纪念堂、鸦片战争博物馆等收藏。2000年四川省授予“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1989年被中央军委授予共和国“胜利功勋荣誉章”。

  
         《苍山夕阳落彩晖》 中国画

  我们有幸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在方振先生领导下工作和创作,也蒙恩于他在事业上对我们的帮助和提携。那个时候,方振先生正值盛年,负责军区的文化艺术创作工作,还担任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和书法家协会的领导工作。在我们的印象中,方振先生深谙中国传统绘画的理法,有很深的古典文学修养,谈笑间常有典故相据,使听者获益匪浅。他不仅做了大量的艺术创作组织工作,还是一位才情焕发的艺术实践者。尤其是他的山水画,给当代画坛,注入了一股清新之气。

  自二十世纪初以来,中国画坛重笔墨,轻意境,加之现代艺术的影响,对传统文化挞伐成癖,以反传统为高,以狂怪粗鄙为新。使中国画在各种形式的革命中,日渐失去了它应有的品格。但是,当我们在方振先生的画前,完全看不到这些影响的痕迹,只有质朴的自然之气,沁人肺腑。在浩瀚的关于中国画创作的理论中,“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对画家创作过程概括得较为准确的一句话。“师造化”就是向自然学习,方振先生的大部分作品都来自于他对自然的写生,在写生中,发现自然的妙情佳趣,这个发现的内因就是“得心源”。“造化”是自然,“心源”是精神的超越存在,精神的意念,必然要靠自然的外貌来显现。方振先生正是坚持大量的写生,使他的作品每幅都有不同的景致,或峻岭急湍,或缓坡清流,都缤纷其态,尽抒心扉。如果不去遍访山水,“搜尽奇峰打草稿”,不是真诚的去感悟自然,作品就只能是闭门造车,流于概念。在当代的水墨画坛,大量充斥着这类作品,无论是人物,还是山水,你能看到的只是表面的水和墨,或者用笔如何如何,你不能在这些画里获得更多的感受。

  
        《丹崖映日》 中国画

  翻开中国美术史,自唐宋以来,卓有成就者多为山水画家。究其原因,盖为人对自然最为膜拜,在儒家经典,老庄哲学和佛教理论中,都把人和自然视为同一属性,所谓“天人合一”。也可以说,自然是人之心灵的外在呈现。所以,“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同时,人对自然的要求也是丰富的,就象人有千万张面孔,自然也有千姿百态,就是同一座山,景色也会因时而异。如果不走进大自然中去,就体会不到其中的千差万别。然而,自然还不是艺术,只有加入了画家的性情感悟,再加上绘画技法的表达,才能成为完整的艺术。方振先生的作品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理念。在他的画里,我们既能看到山川的美丽风貌,又能体会到其中的清静与闲适。

  方振先生的作品,质朴典雅,颇有古风逸韵。在他的画里不难看到宋元明清以来一脉相承的审美情趣和笔墨素养。与那改良的中国画和企图走出传统的作品相比,他的画反倒有种新鲜感,这让我们知道了以不变应万变的智慧之处。《绿杨影外烟波远》描绘的是川东景色,这幅画的构成沿袭了明清绘画的风格,画面近处草树茂盛,中景有渔夫撑船于江中,远山叠嶂温润,意味深远。又如《岷山晴雪》用青绿山水之法,设色浓重,衬出天际高耸的雪峰,引人遐想。因此,著名版画家、美术评论家吴凡先生称赞方振先生的画为“诗画”是很有道理的。

  
      《江流有声 此岸千尺》 中国画

  方振先生有很深的书法绘画功底,行、草、隶、篆,样样精通,勾、皴、点、染,笔笔洒脱。在他的山水画中,尤擅杂树、山石。他画的树,造型曲直有度,用笔干湿结合,苍劲中不失秀丽。他画山石,则根据具体的地区地貌,险峻之处用长笔中锋勾勒,缓坡的地方就结合侧锋轻扫。他画水也有各种办法,湍急的水先用线勾出水的走向形态,再施以墨色;平缓的水域,则直接用淡色画出,在《清江春水》这幅画里,他用涟波纹很好的画出了风在水面上飘行的感觉,让人看了感到习习凉意。

  方振先生曾在自己一幅山水画题跋中这样写道:“余之所作皆积稿成帙惨淡经营之结果……。虽不入时人之眼,然自许尺幅千里,若非上窥前贤之成规,积平生之蒙养,资山川之灵气亦不可行也…”。这段文字清楚地表明了他在艺术创作中非常重要的三段式,其一,努力向传统学习,向历史上优秀的作品学习,以复兴中国画的山水精神为己任。其二,在作品中要展现文化上的多方面修养和多年磨练出来的绘画技巧;其三,师法自然,坚持写生,在自然中去寻找心灵的映像。方振先生的作品,完全体现了他创作中的三段式。当他寄情于山水,流连于云蒸霞蔚之间,“应目会心”,运心摹景。积蓄既多,再经意匠的权衡,笔墨的陶泳,眼前之景物便幻化升华为神超而理得的作品。此时,他的山水画已不是某一景观的单纯再现,而有超乎象外之趣了。

  
              《蜀江水碧蜀山青》 中国画

  现代文明对自然的损伤,已成为当代人类生存的重大危机。随着物质社会的不断发展,那种牧歌式的田园生活消失怠尽。只有那些充满自然精神的艺术,才能使我们的心灵稍感慰籍,这就是我们喜欢方振先生充满自然气息作品的原因。

 

 

(责任编辑:admin)

0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上一篇:梁晓声:论崔自默和他的画 下一篇:绘画状态 绘画思维 中国写实画派-艾轩访谈录
   
  特别推荐
朱建新:带一个学生,你拼命教他技法是没有用
崔玉志:一位农民画家的“牡丹情愫”
陈佩秋:学画是我一生的职业
王璜生的“呼/吸”:记录像风一样的生命之“
萧朗:怎样学习写意花鸟画!
喻继高画春,太美啦
“80后”神像画传承人李真:传统技艺历久弥新
他是新幻彩艺术创始人,善于将重彩和泼彩结合
单霁翔谈《富春山居图》:中国山水可居可览可
王伯敏画画:一山一云,一树百叶,都是大气磅
 
  本月热点
岳继承作品鉴赏
“画罗天下”罗家宽
“清贵”崔如琢:艺术中国梦的知
大家——朱德群
大家王梦庚书画拍卖会记时随拍
邳州曹元伟:一位草根书法家的艺
邱志杰:追忆者的共同体
时锦平——中国山水画名家
赵海昉书画鉴赏
顾群业谈“去他妈的艺术”与“人
中国书画网 2006-2014 版权所有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 法律顾问:权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