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资讯中心 | 书画研究 | 名家专访 | 历代名家 | 鉴赏收藏 | 销售专区 | 专题视频 | 名家展馆 | 会员展馆 | 台湾名家
  热门标签: 草书诗卷 老酒,百岁老人,长寿 黄金时代 书画,书法, 拍卖 收藏,书法,绘画 伦勃朗
 
  主页 > 名家专访 >
 

田黎明:发现“意象”

时间:2009-08-15 00:00 来源: 作者: 点击:
  来源 :《中国文化报•美术周刊》

  编者按:几乎没有画家不写生,山里水边,村头郊外,常见一班画画人次第排开,这种美术景观堪称中国特色。当年,江苏国画院的“两万三千里写生”创作让人耳目一新,为之大震;此后写生作为改良中国画的创新手段,渐渐地成为画家的一种创作习惯。今天,规模化的写生遍地开花,难免被人质疑为游山玩水、走马观花,画家们又怎么看待已成为常规项目的写生?


  明代艺术家沈周在《听蕉记》里说:“夫蕉者,叶大而虚,承雨有声。雨之疾徐、疏密、响应不忒。然蕉何尝有声也,声假雨也。雨不集,而蕉亦默默静植;蕉不虚,雨亦不能使之为声,蕉雨故相能也。蕉静也,雨动也,动静戛摩成声,声与耳又相能而入也。迨若匝匝,剥剥滂滂,索索淅淅,床床浪浪,如僧讽堂,如渔鸣榔,如珠倾,如马骧。得而象之,又属听者之妙也。长洲胡日之种蕉于庭,以伺雨,号‘听蕉’,于是乎有所得于动静之机者欤?”在这一篇文章中,作者借助蕉和雨声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并感觉到一种形象的产生——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得而象之”)。这种形象既不是蕉也不是雨,而是内部生存的一种经验。“如僧讽堂”、“如珠倾”、“如马骧”都是作者亲身体验,但从其描写来看又与具体对象有所不同。它既不是对象又是对象,是从对象里换转而来,没有这两个对象就预见不到这种“象”。这种互为转化、互相渗化的关系,真可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也。有时候我们创造一种形象,“心”和“象”合一的时候,一定是多年的感觉忽然被找到,就像一个诗人突然想到一两个好句子——这个句子肯定是在他所体验到的属于心性空间的环境里找到的,但又不是在描述特殊的环境,可又得知于这种环境,这种感觉就是在芭蕉和雨中合体而生的“象”,我们可称之为“意象”。


  写生就是要体会和发现这种“意象”。《听蕉记》由“听”引出感觉,又由感觉来引出“象”,最后又由“象”复归到“听”的空间,使之从原有时空引发出多元时空或是自我经验的时空,这个经验的时空此时就被转为意象了——“如马骧”、“如僧讽堂”,沈周找到了这个形式,并将这种形式转化为心体。其中,“听”是一个原体,他听到了这种声音,感发的时候,正是在寻找自己曾经经历过的东西。而“象”引出的形象更多的是一种空间的体验,绘画与此同理。绘画的对象应该是一个原体,我们可以把物象作为一个原本体,外象为一个异体。当“外象”已成为“心象”的载体时,两者是合一的,对原本体的这种认知和感触的方式借助于外象又回到了心象中,外象即是心象。心象始终不是空的,它一定是“有”,这个“有”就是在“无”中生发。外象相对于心象,它本身原是“无”,不存在我们的心象之中,只有在我们的体验中借助一个特殊的空间才能生发出一种“有”。而“有”也是基于有备而来,它一定储存在你的生活经历与文化韵味中。先人所讲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就是外象与心象的圆融。如辛弃疾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看到它的时候,猛然印映了心性的东西,这是中国画中有关“意”的很重要的表述。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沈周很伟大,而他之所以画得那么好,就源于他对“意”的透彻理解。我们现在虽做解释也难以参透,但读完他的这篇《听蕉记》以后会提升我们对“意”的一些认识。

(责任编辑:admin)

0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上一篇:赵力:上海摩登时代造就刘海粟 下一篇:汪建伟:当代艺术需要“发现” 更需要重新理解“发现”
   
  特别推荐
朱建新:带一个学生,你拼命教他技法是没有用
崔玉志:一位农民画家的“牡丹情愫”
陈佩秋:学画是我一生的职业
王璜生的“呼/吸”:记录像风一样的生命之“
萧朗:怎样学习写意花鸟画!
喻继高画春,太美啦
“80后”神像画传承人李真:传统技艺历久弥新
他是新幻彩艺术创始人,善于将重彩和泼彩结合
单霁翔谈《富春山居图》:中国山水可居可览可
王伯敏画画:一山一云,一树百叶,都是大气磅
 
  本月热点
岳继承作品鉴赏
“画罗天下”罗家宽
“清贵”崔如琢:艺术中国梦的知
大家——朱德群
大家王梦庚书画拍卖会记时随拍
邳州曹元伟:一位草根书法家的艺
邱志杰:追忆者的共同体
时锦平——中国山水画名家
赵海昉书画鉴赏
顾群业谈“去他妈的艺术”与“人
中国书画网 2006-2014 版权所有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 法律顾问:权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