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资讯中心 | 书画研究 | 名家专访 | 历代名家 | 鉴赏收藏 | 销售专区 | 专题视频 | 名家展馆 | 会员展馆 | 台湾名家
  热门标签: 草书诗卷 老酒,百岁老人,长寿 黄金时代 书画,书法, 拍卖 收藏,书法,绘画 伦勃朗
 
  主页 > 名家专访 >
 

访郭庆祥 收藏必须树立自己的民族品牌

时间:2009-09-05 00:00 来源: 作者: 点击:
当今中国艺术品收藏市场,虽然各路藏家风起云涌,层出不穷,但是,真正能够形成自己品牌特色、对市场产生辐射效应的应该说还是凤毛麟角。

    2009上海艺博会主推嘉宾、大连宝斋斋主、著名收藏家郭庆祥可以说就是其中一位佼佼者。郭庆祥在其近20年的艺术品收藏生涯中,始终坚持富于前瞻性的收藏理念,眼光独特精准,为其所收藏的艺术品注入了相当的文化收藏附加值。他收藏的艺术品,往往在市场上身价百倍。比如,郭庆祥被称为吴冠中作品最重要的收藏者,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他大规模收购吴冠中作品,目前已有吴冠中作品过百幅,而且多为精品,被称为“吴冠中作品的幕后推手”。他介入吴冠中作品的收藏之后,令吴冠中作品的价格持续走高,不断创出成交新纪录。他收藏当代著名画家石齐、龙瑞的作品,各方买家蜂拥而至。

    郭庆祥不仅敢做善做,而且敢说。他曾撰文揭拍卖内幕,直斥某些不健康的当代艺术是“伪艺疯狂”。在蔡铭超以“举牌不交钱”的“爱国行为”对抗圆明园兽首拍卖后,面对争议,又是郭庆祥第一个站出来说,“他们做强盗,我们不能再当流氓”。

    高起点的收藏之路

    郭庆祥是从1993年开始关注收藏的。他一开始踏上收藏之路就十分幸运,有机会接触老一辈的一流艺术家,学到了很多东西。当然,在具体实践中,也受到过挫折。但是,郭庆祥认为,收藏者遇到挫折时,应当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多发掘自身潜力,注重学术积累及研究,多悟道理,少走弯路;第二,保持良好心态,不要随便放弃。收藏者收藏艺术品,一出一进之间总有得失,不应当期望有得而无失。只有摆正良好的心态,才能正确面对挫折。

    郭庆祥认为,对艺术品市场要具有科学的预见性,同时,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1998年,李可染的夫人邹佩珠因当时筹备李可染基金会缺少资金,经基金会同意,准备把李可染的一张不足三平方尺的《万山红遍》以100万元的价格卖给郭庆祥。他当时认为这么小的一张画,又直接得自家属手中,价格高了,没有成交。结果在1999年,李可染基金会将这幅作品拿到嘉德拍卖会上,最终以407万元成交。郭庆祥当年就“损失”了300万元。在2000年荣宝拍卖会上,另一幅几乎同样尺寸的《万山红遍》(荣宝斋收藏)以501.6万元成交。事后,郭庆祥感慨地说,“这说明我对李可染及李可染的这幅作品缺乏预见性。因为《万山红遍》作品极少,是美术史上划时代的创新之作。”

    定位于中国近现代大师

    和当代名家书画收藏

    郭庆祥搞收藏从不人云亦云,而是根据自身的具体条件和喜好,依托扎实的学术研究,进行恰当而准确的定位。纵观他的收藏历史,发现他将自己的收藏主要定位于中国近现代大师和当代名家书画。他表示,首先,中国近现代作品与现实生活距离较近,容易产生审美的共鸣,收藏家比较容易理解、领会其书画的内涵,包括艺术、学术价值等。其次,关于近现代书画作品的真假判断也较一些年代久远的古代艺术品容易一些。能通过各种渠道进行真假的识别,包括作者本人、资料、正规出版物等。

而收藏古画他认为有两大问题:第一,古画大多在故宫博物院及各地博物馆里。所以,在收藏质量上一般民间的收藏家很难和这些博物馆相比。尤其古代名画,留在民间的几乎更少。第二,古画的鉴定是很复杂的。鉴定古画的鉴定家很难搞清楚,人家说哪位鉴定家鉴定古画准确,你就完全相信他,一味地投入,这是在下赌注,实际可能根本靠不住。

    郭庆祥一直在提倡“学术性收藏”,这是他根据自身的实践经验总结归纳而来的。他表示,收藏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科学理智地看待、分析收藏的艺术品。收藏品位各有不同,不同层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欣赏水平;不同价位、不同年代的艺术品,有不同的收藏标准。历史价值不等同于经济价值,艺术品的价值并不是以历史的久远来衡量的。彩陶已有五千年,它的价值远远比不上明清官窑的瓷器。各个时期的顶尖儿作品,它们的经济价值也是最高的。有很多人认为艺术品的价位是炒作出来的(个别现象),请问石涛、八大是谁炒作的呢?李可染、傅抱石、徐悲鸿、齐白石、吴冠中、黄胄等,又是谁炒作的?一个好的收藏家是以学术性收藏为基础的。郭庆祥说他对吴冠中绘画作品的收藏是从读吴冠中的文章开始的。通过读他的文章,了解他的为人,进而更仰慕他的人格和极其严肃认真的艺术创作态度。在此基础上,他又全方位地搜求有关吴先生艺术的所有资料和信息,经过认真的研究和思考,才开始正式着手吴冠中艺术作品的收藏,其中的甘苦,没有具体经历过的人是很难体会的。

    收藏被认为是文明的传承,藏家对自己的藏品一般都难以割舍。但是收藏不等于不进行艺术品买卖,世界上很少有只买不卖的收藏家。对此,郭庆祥表示,我卖画,一是经营上的考虑,实现资金的流动;另外也是一个去粗取精的过程,留下更好的,倒出资金来购买更好的东西。所以,我卖画是按规律走,认识转变了,买更好的作品这本身符合收藏的规律;退一步讲,我卖画就是单纯为了赚钱,这本身也是合情合理的。

    他说,不谦虚地讲,我就是靠卖画在收藏界建立名气的。一幅作品我在拍卖行20万元买入,400万元卖出;200万元买入,1000万元卖出,这都是有记录的。能否卖得出,卖得贵,是对一个收藏家是否成功的真正考验。好的作品我发现了,买下它,再以更高的价格卖出去。这个过程中,一是树立了藏家的影响,二是交易本身为国家带来了税收的增加。这怎么不好了?

    艺博会一楼辟精品馆

    今年是郭庆祥第三次参加上海艺博会。说起郭庆祥的宝斋在艺术品市场上的品牌影响力,上海艺博会办公室主任顾之骅十分感慨。据顾之骅介绍,去年,上海艺博会首次准备把底楼大厅打造成精品馆。按照历届上海艺博会的传统,四楼展厅才是艺博会的“主场”,重要的艺术机构都在四楼“设摊”。顾之骅与郭庆祥商量,想拿出300平方米的超大展位,请郭庆祥带头,在一楼新开辟的精品馆“摆摊”,以吸引其他重要机构参展。郭庆祥欣然答应。结果,许多艺术机构听说郭庆祥的宝斋在底楼开展,纷纷也要求转移到底楼。宝斋没有令观众失望,以吴冠中和石齐6张极其精彩难得的作品,一举轰动上海艺博会,把底楼的“冷场子”搅成了“热场子”,掀起了一股“郭旋风”。今年,上海艺博会还在招展时,底楼展厅就成为了最热门的区域,供不应求。而应上海艺博会组委会的特邀,郭庆祥和宝斋将再次亮相上海艺博会,在底楼展厅展出吴冠中、石齐、龙瑞、张功慤的代表作品。

来源:解放日报
(责任编辑:admin)

0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上一篇:艾未未的墓志铭:"一个经典的人格分裂的人"(图) 下一篇:著名画家李人毅:美术家应有时代责任感
   
  特别推荐
朱建新:带一个学生,你拼命教他技法是没有用
崔玉志:一位农民画家的“牡丹情愫”
陈佩秋:学画是我一生的职业
王璜生的“呼/吸”:记录像风一样的生命之“
萧朗:怎样学习写意花鸟画!
喻继高画春,太美啦
“80后”神像画传承人李真:传统技艺历久弥新
他是新幻彩艺术创始人,善于将重彩和泼彩结合
单霁翔谈《富春山居图》:中国山水可居可览可
王伯敏画画:一山一云,一树百叶,都是大气磅
 
  本月热点
岳继承作品鉴赏
“画罗天下”罗家宽
“清贵”崔如琢:艺术中国梦的知
大家——朱德群
大家王梦庚书画拍卖会记时随拍
邳州曹元伟:一位草根书法家的艺
邱志杰:追忆者的共同体
时锦平——中国山水画名家
赵海昉书画鉴赏
顾群业谈“去他妈的艺术”与“人
中国书画网 2006-2014 版权所有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 法律顾问:权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