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资讯中心 | 书画研究 | 名家专访 | 历代名家 | 鉴赏收藏 | 销售专区 | 专题视频 | 名家展馆 | 会员展馆 | 台湾名家
  热门标签: 草书诗卷 老酒,百岁老人,长寿 黄金时代 书画,书法, 拍卖 收藏,书法,绘画 伦勃朗
 
  主页 > 名家专访 >
 

吴山明:艺术家是社会文明发展的动力

时间:2009-11-06 00:00 来源: 作者: 点击:

 来源 :新华网

 艺术家的艺术创作与社会政治、经济密切关联。艺术要不断地通过从社会和生活中吸取营养,通过自身的形式语言探索来实现美术上的革故鼎新。整个社会和谐发展,传统产业升级也需艺术家的推动。艺术家应该为时代的发展做出贡献,担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在如今的和平盛世,艺术为社会和谐服务,起着调和的作用。古今中外,每个艺术家的作品与活动无不打上时代和民族的烙印。今天的艺术家,一定要贴近我们这个时代,弘扬时代的主旋律,创造时代的艺术精品留给后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履行艺术家的社会责任和历史责任。康定斯基说:"任何艺术作品都是其时代的产儿,同时也是孕育了我们情感的母亲"。艺术家追求的是作品能够对社会有用,不光是给自己看、自己玩,画画的最终目的还是要能感动别人。我们搞创作要有一种责任心。我们国家在美术方面有很深的底蕴,千年的积淀给我们留下了取之不尽的艺术宝藏。历史可通过形象延续下来。我们应该像美术史上的大家一样给后世给自己的国家留下些能经得住时间考验,对自己的国家有用,能感动民族,正确反映和描绘民族形象的作品。还原历史,让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再现是文学家和艺术家的责任。艺术还要起鼓舞作用。艺术家也可以表现社会现状,激进宣扬或者描绘恬淡的意境,目的都是为了和谐,潜移默化地去推动艺术发展和社会进步。


 

  艺术家不仅要关注个体化的创作,更要投身到社会公共事业中去。当今的物质社会里我们应该保持怎样的心态,使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达到同样高的层次,如何在各方面达到真正的和谐发展,美育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艺术家有责任普及群众审美,提高审美水平,反过来,群众的审美提高也促使艺术创作的不断创新。审美是需要培养的。而艺术家的责任并非去指引人们对于艺术的认知,更多的应该是去引导,启发人的潜意识里的思维以及对于艺术的感悟。像配合这次高峰论坛的"藏画于民"这类活动就很有意义,普及美术教育,使大众更亲近书画,也更有利于艺术家与群众的互动与交流。


 

  国家要扩大内需,提升产业,就要进行产业的升级。如何科学化、艺术化地升级,就需要艺术家共同出力。艺术家要推动社会进步,要关注到文化、艺术的方方面面,不时地出上一份力。比如说近日浙江龙泉青瓷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是可喜可贺的一件大事。龙泉是我省历史文化名城,青瓷文化底蕴深厚。龙泉窑是中国乃至世界陶瓷史上烧制年代最长、窑址分布最广、产品质量要求最高、生产规模和外销范围最大的青瓷历史名窑,龙泉青瓷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代表中国陶瓷艺术最高峰。 所以说,龙泉青瓷是最有资格申请非遗的。


 

  单色釉瓷中,龙泉窑青瓷的韵味、釉色、制作工艺都独具特色,龙泉也可谓是人才济济。龙泉青瓷的老一辈工艺大师技艺精湛, 能守根固本,烧制出古韵青瓷,延续了千年窑火;新一辈也是很有才华的新青年,他们在艺术表现多元大胆创新,图案构成、综合装饰,创作融入现代陶艺元素等,手法也有新面貌,使龙泉青瓷绽放出更为奇异、瑰丽的花朵。


 

  青瓷与绘画艺术合作成功的关键,是书画入瓷要拿捏准度。景德镇瓷器往往是技师加画家合作完成,画家进行瓷面绘画,技师负责工艺烧造。而青瓷工艺大师与会画瓷的画家结合历史上比较少,龙泉青瓷的烧造,乃至绘画,一般都是由青瓷艺术家自己进行造型设计并烧造完成。 这是由龙泉青瓷的艺术特性和文化内涵决定的。青瓷与青花、景泰蓝、五彩等不同,青瓷瓷质精美、釉色润泽如玉,在瓷器史上闻名中外并经久不衰恰恰是因为它的本色美,不适合画很多花样,过多的装饰可能会破坏这种美。不过将画家与工艺大师结合是个课题,也需要研究、做探索,也是很有希望的。我感到在素雅的青瓷上加少量的绘画做点缀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要积极配合青瓷创作,在题材、釉色、造型、装饰等方面,在不破坏青瓷本色美的同时增添青瓷新的美感。


 

  龙泉青瓷成功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因为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是一种具有特殊性、历史性和艺术性的传统手工艺。要发展这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青瓷之路的探索除继承外还需要不懈努力地增添时代性的特色。艺术家也可参与实践,在艺术青瓷变革的进程中,为龙泉青瓷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

(责任编辑:admin)

0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上一篇:徐龙森:非常之人做非常之事 下一篇:专访书法家张旭
   
  特别推荐
朱建新:带一个学生,你拼命教他技法是没有用
崔玉志:一位农民画家的“牡丹情愫”
陈佩秋:学画是我一生的职业
王璜生的“呼/吸”:记录像风一样的生命之“
萧朗:怎样学习写意花鸟画!
喻继高画春,太美啦
“80后”神像画传承人李真:传统技艺历久弥新
他是新幻彩艺术创始人,善于将重彩和泼彩结合
单霁翔谈《富春山居图》:中国山水可居可览可
王伯敏画画:一山一云,一树百叶,都是大气磅
 
  本月热点
岳继承作品鉴赏
“画罗天下”罗家宽
“清贵”崔如琢:艺术中国梦的知
大家——朱德群
大家王梦庚书画拍卖会记时随拍
邳州曹元伟:一位草根书法家的艺
邱志杰:追忆者的共同体
时锦平——中国山水画名家
赵海昉书画鉴赏
顾群业谈“去他妈的艺术”与“人
中国书画网 2006-2014 版权所有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 法律顾问:权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