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大千:(1899-1983),名权,后改作爰,号大千,小名季爰。中国著名国画家、美术教育家、美术理论家、书法家、文学家、收藏家。才力、学养过人,于山水、人物、花卉、仕女、翎毛无所不擅,徐悲鸿赞其“五百年来第一人”,又誉“画中李白”。
12月8日,由华中师范大学、云英阁李寿昆工作室主办,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协办的“纪念张大千先生诞辰11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作品展”在华师博雅美术馆开幕。30余件绘画、书法、私人信札等,由大千海内外亲友及收藏家提供。展厅大幅喷绘,写有徐悲鸿赞语——“五百年来第一人”,如文眼,统领百年光阴。
张大千,生于四川内江安良里象鼻嘴堰塘湾。6岁读《三字经》等启蒙读物,40岁前师古人,临石涛仿八大;读书万卷,行路万里,花甲年师自然;体会物情,了然物理,60岁以后师心,“纵使笔不笔,墨不墨,画不画,自有我在。”倒置简历,出于堰塘湾,执象鼻,以安良,别是滋味。
沿展厅弧行,移步换景,《羲之临溪问道图》《高士松下论诗图》《携友春山观景图》,空山静立,勾勒显山石,皴披见草木。近石稍浓,远山轻清;画家以无当有,以水渲彩,晕出向背阴阳,宏阔变幻。怀抱一襟山川精气,穿松壑,踏烟霞,顿生遐想:入得林中,夫复何求?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万物有成理而不说。清僧苦瓜和尚“搜尽奇峰打草稿说”,传为中国山水“宪法”。张大千宗石涛,这位旅行家,攀黄山,登峨嵋,临敦煌,之康定,渡扶桑,赴印度拉美欧罗巴,足迹半天下。说到一生勤勉的父亲,张心庆“激动得心脏病都要犯了。”在她眼里,“父亲有爬不完的山,读不完的书,吟不完的诗,画不完的画,不知疲倦。”胸罗万象,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一摇笔,腕下便是奇峰危峦,平坡矮树,烟岚云霭,飞瀑流诗。“至道之精,窈窈冥冥。”抱神以静,正气内存。本次所展大千纸本,无论垂钓、发舟、对谈、自吟,无不依松养气,抱朴守正。扇面《松壑高士》,细笔勾勒,松针举举,瘦挺缜密;圆笔写干,古苔苍藓,爽利峻迈。高士对松静坐,长袍及地,盘屈孤贞,目闭问心,神亦望远。画家题苏轼赋成句: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耳畔是诗人歌唱:桂棹兮兰浆,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一代画宗,不矜才使气,睥睨陈法,去废笔,求骨气。笔补造化天无功,神留于既画之后。感人深者,“一只眼睛失明”,在泼墨基础上创了泼彩。墨彩酣畅,苍阔气渊穆,大美不言。且不惜墨,“为农民画画,为旅馆服务生画画,朋友遍天下。”艺品人品两高,苏轼《书李世南所画秋景》仿佛亦为大千订制:“人间斤斧日创夷,谁见龙蛇百尺姿。不是溪山曾独往,何人解作挂猿枝。”
采访中,一段典故牵出。张心庆的记忆里,张大千是个“孝子”。“我5岁时,父亲在上海已小有名气。每日回家,给奶奶梳头、洗脚,家里充满爱。奶奶是缠过的小脚,洗起来很麻烦。”夫孝,德之本也,文之本也,礼之始也。近,爱家爱人;远,爱国爱宇宙。爱国,大千从来没有豪言壮语。哪怕食不果腹,散万贯家财,保护敦煌壁画;移居国外,将五代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五代董源的《潇湘图》和北宋刘道士的《万壑松风图》三幅珍贵的古画,“半送半卖”给了祖国,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
人生忽然而已,大千“满口川话,一双布鞋,一身长褂走世界”。“乡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张心庆告诉记者,晚年大千自叹“流落他乡,欲归归不得,奈何奈何?”故常借陆游诗句“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故山入梦,挂帆何日?嘹然一吟,致弦外余音,横生无限感慨。
书法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香闻流水处,影落野人家。
魏开功,字钺山,号孜艺轩主。湖北天门市人。曾任洪湖市书法家协会主席,洪湖市政协常委。现为《书法报·老年书画》执行主编。书法主要临习汉魏诸碑以及王羲之、颜真卿、米芾、王铎等大家碑帖。近几年师法康有为、王蘧常,并拜著名书法家吴丈蜀为师。“康体”行书,结体奇逸,跳跃恣肆;神态沉稳,又见朴茂雅拙;境界萧疏澹宕,外肆中敛,意趣清新。
工笔
在水一方
李峰,1959年生于武汉。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主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重彩画研究会顾问。湖北省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主任,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作品获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展(最高奖),第四届中国工笔画大展银奖,第九届全国美展优秀奖。作品被中国美术馆等艺术机构收藏。他以意立象,以形写神,深入探索写实主义绘画的风格样式,解译南国雨林傣族女性生活密码,从劳作到休憩,合成一个象征性文化意象,绿色和谐、娴静优雅。简逸用线,明快设色,温和清腴画风,开辟出让困居在水泥森林中的城市人心向神往的田园诗境。 (本文来源:荆楚网-楚天都市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