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资讯中心 | 书画研究 | 名家专访 | 历代名家 | 鉴赏收藏 | 销售专区 | 专题视频 | 名家展馆 | 会员展馆 | 台湾名家
  热门标签: 草书诗卷 老酒,百岁老人,长寿 黄金时代 书画,书法, 拍卖 收藏,书法,绘画 伦勃朗
 
  主页 > 名家专访 >
 

于茂田:将学习进行到底

时间:2010-07-13 00:00 来源: 作者: 点击:

本报记者李玉成 何小龙

  今年79岁的于茂田老人,自参加工作后就坚持学习,数十年不辍,1991年从宁夏隆德县公安部门退休回到故乡灵台县以后,仍然坚持读书看报,并利用积累的知识,笔耕不辍,相继出版发行了《走进隆德》、《大案怪案奇案》、《往事追踪》、《啸傲陇原》(与景颢合著)4部书,使自己的晚年生活过得充实而精彩。近日,记者对他进行了采访。

  积累知识,实现“作家梦”

  有一种精神叫坚持。于茂田老人之所以能够在退休后实现自己的“作家梦”,这是他长期坚持学习的结果。

  他家在灵台县上良乡,祖父和父亲都不识字,家里人口多地少,父亲还要在外面做些零活,赚取微薄的报酬贴补家用。他1950年完成初中学业走出校门后,便跟着父亲打短工,每天割麦子,运麦子,大颗的汗珠打湿了脚下崎岖的山路。为了生计,他到灵台县什字镇跟一位老军医学医。半年之后,他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从此命运好转,于1952年调入隆德县公安系统从事着和文学没有关系的、家乡人说的“武活”。

  不过,自他参加工作后,从没有放弃学习,每天除利用业余时间读书看报外,他还有个写日记的习惯,总要把下基层工作时在乡间了解到的民俗文化、逸闻趣事随时记录下来,这样50多年时间,积累报纸剪贴本和日记本达20多本,为以后的创作储备了丰富的素材。

  退休以后,他开始“吐丝”了,他写的第一本书是《走进隆德》。由于本身就对当地的山山水水、风土人情非常熟悉,写起来比较顺利,出版也顺利,这本书出版后,受到当地读者的好评,称赞该书:“是一幅浓墨重彩的山水画,是一部内容翔实的教科书。”

  接着,他和平凉作家景颢开始合著《啸傲陇原》,这部书以文学手法讲述了甘肃省著名民主人士杨子恒跌宕沉浮的一生,他花费了很多心血。该书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后,受到好评,还获得平凉市崆峒文艺奖。

  说到《大案怪案奇案》,老人说:“这本书是我平时看报纸整理出来的,是给公安政法工作人员和法学研究人员在研究犯罪人员的心理、生理方面提供一些思路和借鉴。”老人说得很轻松,但这本书的完成,却正是他爱岗敬业的体现。

  《往事追踪》是老人撰写的回忆录,同样浸透了他的智慧和心血。

  经营爱好,收获又一个惊喜

  于茂田老人的爱好是多方面的,其中就包括收藏新老字画,1992年至今,他已经收藏百余幅字画,在这些字画中,“一笔虎”字是他的最爱。在“虎”字收藏中,既有清代进士雄壮的“一笔虎”,又有中国书协理事、解放军总后勤部创作室专业书法家曾来德的书法,也有很多道人、僧侣的精品佳作。2010年春节期间,他精选了80幅“虎”字,参加了由银川晚报社、宁夏美术馆等单位联合举办的虎年书画艺术作品展,受到参观者的好评。为此,宁夏电视台、《宁夏广播电视报·周末特刊》记者对他进行了采访,作了专题报道。

  由于他爱好收藏字画、古玩,懂得鉴赏,曾协助隆德县文物馆的工作人员在当地和周边地区为国家抢救并收藏过不少如左宗棠、颜文亮等名人字画。

  回到灵台县老家后,他继续热心于地域文化的挖掘整理工作,撰写了《风雨沧桑石佛寺》等文章,发表于《平凉日报》等报刊。

  老人说,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这让他很欣慰,因为他正在做这方面的工作。

  “最近,我又从报纸上看到一条消息:中国新闻出版总署要求开展全民阅读报刊活动,并决定从今年起,通过报刊向广大读者推介优秀出版物,提高全民阅读活动的社会影响力。看到这一消息,我很高兴,这说明国家越来越重视全民读书看报问题,学习之重要,我深有体会,我希望这样的读书活动能够得到普及,使全民的文化素质得以提高。”老人说。

  勤奋学习,激励子女健康成长

  记者注意到,在老人的书桌上摆放了多种报纸,有《人民日报》、《中国人事报》、《甘肃日报》、《平凉日报》、《银川晚报》等。看来,每天坚持读书看报,已成为老人必修的“功课”。

  他告诉记者,他读书看报和抽烟一样,已上了瘾,早晨起床洗漱完毕,就开始读书或看报一个小时,中午休息前再看一阵,晚上睡觉前又看一会。

  问及他养成的学习习惯对子女产生了什么影响,老人肯定地说:“因为我爱学习,常把一些报刊带回家里,有时也向孩子介绍一些好文章,渐渐地,孩子就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孩子相继都学了文科,考上大学后,也都学了文学和新闻专业。

  记者了解到,老人的二儿子于小龙现在是《银川晚报》总编,于小龙的女儿是新华社驻银川记者站记者。老人的大孙子和大孙子媳妇在《宁夏日报》和《新消息报》当记者。

  孩子们个个都成了才,这让老人感到很欣慰。其实,孩子们能有今天的发展和成果,这与他长期以来潜移默化的教育是分不开的,他以勤奋的学习态度,以兢兢业业的敬业精神,为孩子们树立了做人的榜样。

  采访临结束时,老人深有感触地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话一点不假。在我这一生,就因为我喜欢读书看报,并能够坚持下来,才取得了一定的业绩,使自己的生活过得充实而美好。现在的年轻人更应该学习,要知道,知识是精神食粮,是阳光雨露,是奠定人生坐标的基石。”

 
来源:
(责任编辑:admin)

0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上一篇:陈滞冬:从汉唐寻找中国绘画复兴的基因 下一篇:据悉,此次展出的86幅作品来自广州书法家许鸿基、乔平、陈春盛、
   
  特别推荐
朱建新:带一个学生,你拼命教他技法是没有用
崔玉志:一位农民画家的“牡丹情愫”
陈佩秋:学画是我一生的职业
王璜生的“呼/吸”:记录像风一样的生命之“
萧朗:怎样学习写意花鸟画!
喻继高画春,太美啦
“80后”神像画传承人李真:传统技艺历久弥新
他是新幻彩艺术创始人,善于将重彩和泼彩结合
单霁翔谈《富春山居图》:中国山水可居可览可
王伯敏画画:一山一云,一树百叶,都是大气磅
 
  本月热点
岳继承作品鉴赏
“画罗天下”罗家宽
“清贵”崔如琢:艺术中国梦的知
大家——朱德群
大家王梦庚书画拍卖会记时随拍
邳州曹元伟:一位草根书法家的艺
邱志杰:追忆者的共同体
时锦平——中国山水画名家
赵海昉书画鉴赏
顾群业谈“去他妈的艺术”与“人
中国书画网 2006-2014 版权所有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 法律顾问:权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