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华苍苍,渭水泱泱,君子之风,与之久长!”少华,乃陕西华县的代表山脉。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军旅书法家刘建武就生于斯长于斯。携笔从戎30余载,他始终魂牵梦绕于家乡的八百里秦川和泱泱渭水。家乡的灵秀山水,造就了他谦谦君子风度;家乡的山水深沉,赋予了他临池挥毫时的英武之气。
博采众长悟精髓
现为解放军电视宣传中心主任编辑的刘建武,有着近40年的习书经历。还在他年少时,村里有位民间老艺人见其学习精神可嘉,便将一本家藏的《曹全碑》书帖赠送给了他,中华方块字的瑰丽秀雅立刻将年少的刘建武深深吸引。正是这本《曹全碑》,为刘建武打开了通往书法艺术殿堂的大门。
他的书法先由《曹全碑》入帖,得端庄基础;后用功于唐楷,承《淳化阁帖》之潇洒风格。《九成宫醴泉帖》的圆畅方挺,《孔子庙堂碑》的潇洒跌宕,都让他如痴如醉,受益匪浅。刘建武最喜颜体,他认为颜氏忠义之节、豪放之气出于天性,观颜氏正书,“体严法备,如忠臣义士,正色立朝,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对一名从基层战士而成就今日的刘建武而言,近30年的军旅生涯,让他深刻体会到颜氏正书“忠义光明”的内涵和分量。他潜心研习,反复临帖,功夫日渐深厚,其颜氏榜书“书道千秋”曾在全军后勤系统书画展中展出。这幅作品字体刚健雍容,横竖勾画,有强弓硬矢之形,整篇书法刚柔相济,令许多观众流连观摩。
然专家认为,其最见功力的当属隶书。《汉礼器碑》的生动飘逸,《张迁碑》的厚重拙补等隶书名帖,都令刘建武心驰神往。渐渐地他博览众家之长,悉心揣摩其中的要义,领悟精髓,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洒脱飘逸,体骨厚重,参合有各派隶书笔意,字体端庄英武,体象有度。观其书法,让人常有“壮士拔剑、四顾苍茫”之慨叹。
近年来,刘建武的书法作品在各类书法大赛中屡屡获奖,并被评为“二十世纪百家书画家”。其作品被收入《世纪书法精品选》、《全国中老年诗书画名家作品优秀作品集》、《中国教育书画精品集》等,民族画院、平津战役纪念馆等多所院、馆都收藏有他的作品。对此,刘建武始终保持一种平和心态。他诚恳地说:“面对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文化,面对浩如烟海的中国书法瑰宝,我从来都不敢有丝毫的轻狂,惟有踏踏实实的学习才是正道。”
刚劲沉稳、潇洒飘逸
刘建武深知,书法艺术作为中国的国粹,是一门广纳百川的大学问,书法艺术的水平不仅体现在字内的功力,而且字外的文化内涵也是至关重要的。刘建武先生非常看重书法的力度,他认为书法的力是一种精神力量的体现,是悟性的体现,是在技法娴熟的前提下,人格魅力和浩然正气的体现。他还认为“情”在书法艺术中也有着极重要的作用。一个书法家只有具备了丰富、复杂、细腻、微妙的情感世界,并对于自己的情操加以陶冶和修炼,不断强化文学艺术方面的素养,才能够写出韵味生动的书法艺术作品来。
他所书的苏东坡《水调歌头》把这中国人的家传户诵千古绝唱表现的明月当空,炫音在耳边荡气回肠,全篇笔致刚劲、飘逸,没有在提按使转中加分加力的顿挫感,词情人意得深刻理解与笔意章法的自然和谐,使得翰墨所指一往无羁,在这里,我们不能不想起刘建武经常提到的两个字“精熟”,真正能够使得人在欣赏中不仅仅是震撼与阔大的视觉气象,而是沉潜进深邃的精神,不是满足于简单粗狂的情绪而是迸发出无止境的追索。
从其中可以看出刘建武的作品是在体会到“任尔东西南北风”在得“帖学与碑学”真义后的坚持沉潜与斯,笔势结构的准确,因为熟而产生得情绪意蕴的流畅,让人不仅得到对具体作品的欣赏美感,它可以百读不厌,可以从中品摩书法艺术的传统,也可以体味书法艺术的现代的精神。他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它亦是刘建武的。
晨风吹拂心底宽
书法家是通过其具体的作品走入社会的。如果我们在欣赏书法的同时,能更多地走入书法家的内心世界,或是更多地了解书法家的成长史,我们对其作品的欣赏则会更深刻些。
有幸的是,刘建武向我们敞开了他人生胸怀:秦风人家,苦难童年;行伍从军,心志磨难;书法求道,顿吾人生;聚德博精,厚重完美。也就是说,刘建武用秦人的风德执着与军人的忠诚不懈,追求属于个性的书法凝重和完美。
书与法的统一、德与书的统一、法与度的统一、灵与智的统一、人与艺的统一,构成了刘建武书法艺术的灵魂,一种始终渗透着厚重与灵动得灵魂美。既厚重又不失灵气,既传统又不乏个性。这在十分功利和风气浮躁的今天是非常不容易的。刘建武不为环境影响,静心修行,日渐积累,最终使自己的书法成为一种智慧和风骨。实际上,厚重是一种风范和境界,也是一种人格和高度。
刘建武的书法作品,让我们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书法是国学文化的综合体现,是一个人文化、气质、个性、修养、素质和知识的整体展示。
他捃碑纳帖,取博用宏,绚丽多姿。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人生。在书法创作道路上,以他优秀的个人品质和成熟的心理素质,面壁探幽,不藐古人,不袭时人,不贬友人,步其书法正道。以淡泊的心态对待成名成家,以“三人行必有我师”的传统美德向古人向前辈向同行学习,为同道所赞赏。
他书法艺术中的浩然正气又与他的军人特质有关。用刘建武的话说:“军人的特质是什么,就是不怕艰难困苦的精神,搞文化学习也应该不怕艰难困苦,如果说黄土地赋予一种纯朴特质,军人这个职业赋予的特质是迎难而上的一种精神。有了这两条路我不敢说能取得多大成就,但是我们会矢志不移的走下去。
文如其人,讲的是人品;字如其人,讲的是才品;书如其貌,讲的是文品。惟有真知,才有灼书。画为意,书为法,书画皆心意。书于灵魂,形于外表。刘建武用他生命的印痕,向我们述说着他的过去和将来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