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资讯中心 | 书画研究 | 名家专访 | 历代名家 | 鉴赏收藏 | 销售专区 | 专题视频 | 名家展馆 | 会员展馆 | 台湾名家
  热门标签: 草书诗卷 老酒,百岁老人,长寿 黄金时代 书画,书法, 拍卖 收藏,书法,绘画 伦勃朗
 
  主页 > 名家专访 >
 

城市题材中国画创作的“集结号”

时间:2010-09-09 00:00 来源: 作者: 点击:

来源:(扬州日报)

为现代城市诗意注脚


  



 

  广陵遗韵 陈绍棣  



 

香影廊接御码头 刘扬山




 

钓鱼台 李云飞



 

熙春台 周红



 

远眺五亭 郭明


  


 

窗外 周红




 

丰碑 周雨花


  


 

  三十年来逢盛世 刘扬山


  本期话题:艺术创作永远建立在生活基础之上,因此,反映现代生活的艺术作品,也就越来越多地将现代、时尚的元素展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其中,变化多姿的城市面貌,更是一些们的一种“另类”表达。“城市题材”对于中国画创作究竟有没有价值?它的艺术表达空间究竟有多大?扬州这座城市的“城市题材 ”是否可以成为一种创作资源?


 

  本期嘉宾:刘扬山(扬州国画院副院长)


 

  周雨花(扬州国画院创作员)


 

  周红(扬州国画院创作员)


 

  地点:扬州国画


 

  主持人:城市题材的美术作品已在不少的展览厅中以多样的形式宣示着它的存在,其中不乏以中国画形式对这一题材的表现。近年来,扬州画家尤其是国画院的画家也创作了一批城市题材的中国画作品。请问各位嘉宾:要用一贯以山水情怀、自然风情、人文品调为寄予的中国画,来表现动态的现代城市风貌,这样的表达究竟有没有价值?


 

  刘扬山:用传统中国画手法表现现代城市,与我们的传统并没有太大的矛盾。其实,城市题材创作在中国画的传统中是有据可循的,比如张择端的《》就是都市题材,只是它描绘的是北宋时期的“现代”都市。它在当时也应该是一种创新。还有,从前画家多以亭台楼阁表达文人情趣,而现在,画家们置身在快速发展的城市,就应该比之前人具有更大的视野,记录城市发展,描绘城市面貌也就自然会成为这个时代的画家们的课题。


 

  周红:我们的老祖宗就说过“笔墨当随时代”,对于一个画家来说,生活空间的变化,也就决定着创作视野和思路的变化。城市题材对于中国画创作,应该不是禁区,关键是要看你作怎样的关联。


 

  主持人:前些年江苏省国画院院长曾倡导组织过“现代都市水墨”画展,据说,这样的倡导有反对声,并且反对声还很大,请问各位老师,你们怎么看待“现代都市水墨”这一提法?


 

  周红:尽管“现代都市水墨”画展遭受到很大的质疑,认为是不伦不类,但是,我个人认为这个提法是有价值的,因为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审美多元的时代,固守不变的题材、不变的方法显然已跟不上时代的要求了。对这个题材的接受,将会考验着画家观念的更新与创作手法的更新。


 

  主持人:对于扬州这样的城市来说,城市题材的表现是否相对容易与中国画契合?扬州的“城市题材”对于画家来说,可否称得上是一种创作的资源?


 

  刘扬山:扬州以园亭胜,这就决定了扬州这座城市的城市气质,天然地与中国画的意韵表达相吻合。现代扬州虽然有高楼大厦的建设,但与之相应的还有历史建筑的恢复。处处园林处处景的城市面貌,应该给扬州画家们带来了得天独厚的“城市题材”的创作资源。我计划将来以古运河风情为主题创作一批表现当代扬州的画作。


 

  主持人:要将扬州这座城市入画,应该从哪个角度去创作、表现?


 

  周红:扬州自唐代以来就浸润在浓浓的诗情画意中,我的创作立意是要尽可能表现扬州的精巧、灵动与宁静。


 

  刘扬山:我觉得,描绘扬州,用什么方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以汉文化的思想和内涵,引导城市题材的创作,并结合扬州画派“诗书画”相结合的方法,来增加现代题材中的传统人文品质。


 

  主持人:城市“躁动”的“硬面孔”与中国画的意境和笔墨的冲突,是否可以调和?


 

  周雨花:创作现代城市题材的画作,最忌讳的两点,一是草率,再是刻板。草率,就容易失去城市的形象特征,而刻板则会使创作过于拘泥于形态而忽视表达对象灵动的气质。我在创作表现一个城市主题前,会多次实地仔细观察体悟要表现的主体对象,并多动手写生,多思考提炼,经过多次的取舍组合,将城市物象的“硬面孔”升华为诗意的笔墨意境。

(责任编辑:admin)

0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上一篇:绘录历史瞬间,革新现代国画 下一篇:专访中国书画大师范曾:中法文化交流会对世界文化发展产生影响
   
  特别推荐
朱建新:带一个学生,你拼命教他技法是没有用
崔玉志:一位农民画家的“牡丹情愫”
陈佩秋:学画是我一生的职业
王璜生的“呼/吸”:记录像风一样的生命之“
萧朗:怎样学习写意花鸟画!
喻继高画春,太美啦
“80后”神像画传承人李真:传统技艺历久弥新
他是新幻彩艺术创始人,善于将重彩和泼彩结合
单霁翔谈《富春山居图》:中国山水可居可览可
王伯敏画画:一山一云,一树百叶,都是大气磅
 
  本月热点
岳继承作品鉴赏
“画罗天下”罗家宽
“清贵”崔如琢:艺术中国梦的知
大家——朱德群
大家王梦庚书画拍卖会记时随拍
邳州曹元伟:一位草根书法家的艺
邱志杰:追忆者的共同体
时锦平——中国山水画名家
赵海昉书画鉴赏
顾群业谈“去他妈的艺术”与“人
中国书画网 2006-2014 版权所有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 法律顾问:权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