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东方书画网)
初冬的衢城已稍稍有几分寒意,然而位于衢江之畔的信安阁在十一月二十八这天却显得暖意浓浓。因为我市青年画家余久一的山水小品展在此时开展了。一幅幅精致典雅,诗意盎然的作品让观者驻足留连,寸幅盈尺间透露的一股股清新之气洋溢于人们心间。
画展没有安排程序繁复的仪式,没有费心邀请当地的行政领导,没有协会主席、副主席的致辞。然而,各市县区的书画同仁们都早早的驱车过来了,省内外当代知名中青年画家章耀、金心明、李云雷、吴涧风一行十多人也早早地从杭州来了,喜好书画艺术的各界朋友也过来了。平时略显宽绰冷清的信安阁展厅此时显得格外富有生气,人们的观赏始终在一种宽松、闲适自如的心境中进行着、延续着……
此次画展的主题为“停云•余久一山水小品展”,共展出山水小品近四十余幅,虽说是小品,画面形制却显多样,斗方、圆形金笺银笺、扇面、四联条屏……,令观者不时为画家这份独具的慧心啧啧称赞。这是余久一近年来在山水画创作领域的一次小小展示,如行者旅途中富有意趣的一串足迹,如化蛹成蝶生命进程中的一个精彩瞬间。观久一之画,笔笔有致,简而丰盈,味正韵足,古意盎然。三五株老树,一两间草屋,草木葱郁,曲水潺湲,风静云停,幽玄清旷,游者或策杖、或抚琴,或驻足、或坐卧,一派静穆、平和之气充溢其间。
久一的山水画应属延贯文人写意一系,来路清晰,法统地道,概属“纯”一类。其画重视骨线,讲究笔墨,以略干涩之笔在纸上游走挥写,灵动而不失浮滑,苍茫而独具气韵。山石、草木、云水、亭台楼阁,笔随墨发,勾皴点染皆从心境出。其画用心气韵、格调,形式上诗(跋)、书、画、印融于一体,精神气息静谧而单纯,浑融而简概,繁而不腻,简不至空。承吴门画派、新安画派之高格,淡雅古意,古而有新,实纯然之中国画传统之体现。
“以造化为师,妙合自然”这是每一位画家的必修课,久一亦然。江浙处处秀水青山,久一曾多次游览写生,雁荡、天目、天台,更是他时常向往之地,行走在自然中悟得山川之灵性,获得创作之灵感。今年十月,久一有北方之行,过长江,渡黄河,入太行深处,复游京都,走沂蒙之巅,登箭扣长城,揽燕幽奇气,领北地雄风,游历写生二十多日,静对博大恢弘的北方山川,尽情挥洒,一气写下了两幅六米多长的山水长卷,同时勾勒了二十多幅写生稿。青山叠嶂,沟壑纵横,水墨交融,画面中弥漫着一派苍凉之气。可以说,每一次与大自然的“对话”,久一都能创作出一批更有生机的佳作,多年不间断的游历写生是久一山水画创作不竭之源泉。
笔随意转,诗心造境,这是久一山水画创作师古人,更是师造化的不变追求。久一强调心境与自然契合,笔底之境即心中之意,与自然向生、相发。久一修养全面,擅诗文,近年来创作的古体诗有近千首之多,编有《沉庐吟稿》数种,深得海上大家周退密先生及省内外文学前辈的赞许。久一善书、通篆刻、好文史典籍,喜收藏前贤书画,好古,嗜文房旧物,以此润泽心田,丰富细腻醇厚的艺术感觉。并曾应县文史部门之邀点校余绍宋手写体日记二十册,参与编辑龙游文化丛书多卷,实为龙游艺术、文化之才俊。
“ 年年磨短一枝藤,洗眼观山行脚僧”,“归来袖底何飘举,笼得山中一片云”,此为久一的自作诗,也是他多年来游历写生,不懈努力的真实写照。风住山中,云停天际,千岩静穆,万籁待发,久一正在他的艺术之路上探索前行,孜孜经营着心中那份至美的诗境,意笔挥写着纸上那份至美的画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