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资讯中心 | 书画研究 | 名家专访 | 历代名家 | 鉴赏收藏 | 销售专区 | 专题视频 | 名家展馆 | 会员展馆 | 台湾名家
  热门标签: 草书诗卷 老酒,百岁老人,长寿 黄金时代 书画,书法, 拍卖 收藏,书法,绘画 伦勃朗
 
  主页 > 名家专访 >
 

世博会与美术发展历程

时间:2010-12-04 00:00 来源: 作者: 点击:

来源:(美术报)

   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的半年期间内,本赏析版面特以“聚焦世博”为专题,关注世博,为广大读者陆续介绍了本届世博会上难得一见的艺术展品,回顾欣赏了历届世博会上优秀的艺术作品。在上海世博会即将完美落幕之际,本期将与广大读者一起分享世博会与美术之间的千丝万缕的关系,以及其中诸多精彩故事。

      19世纪前半叶,欧洲的工业革命正热烈地进行着,英国在其中可谓是一马当先。在取得显著的成绩后,英国迫不及待地将工业及科技成果向世人展示,于是就有了1851年伦敦的首届世博会。

   事实上,在1851年之前,欧洲的各种工业展览已经举办过多届,以此推广各国的工业生产技术和工业产品。伦敦世博会与它们之不同在于规模,大英帝国渴望将其辉煌呈现于全世界人的面前,希望世界各国都参与到世博会中。值得注意的是,当时承担首届世博会运作项目的是英国皇家委员会,这个委员会是在英国皇家艺术学会的基础上成立的,主席是阿尔伯特亲王,他指出“展览会必须是国际性的、展品要有外国产品参加的”,同时又提出“艺术和工业创作并非是某个国家的专有财产和权力,而是全世界的共有财产”。正是有了阿尔伯特亲王的这番想法才有了世博会的最初基调,特别关键的是他确定了艺术品和工业产品一样成为世博会中的重要展示部分。
    19世纪下半叶资讯尚未发达,世博会承担了传播工业发展成果的重要媒介,它犹如一个盛大的舞台,向世人展示各国的工业成就和艺术魅力。纵观历届世博会上的艺术展品,主要分为两类,即古典艺术及当代艺术。古典艺术指的是各国优秀的经典作品,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独特文化的艺术表现。每届世博会上各国古典艺术作品的展出,是展现各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机会,也是不同文化交流的绝佳平台。对游客们来说,能在世博会上欣赏到各国优秀文化的代表艺术作品,绝对是难得的机会和人生一大幸事。
    相比之下,当代艺术的展出并非如此顺利,作为当下艺术家创作的作品,最初并非得到官方或社会大众认可,由于它们总是反传统,表现出先锋的、前卫的,同古典艺术截然不同的艺术形态,因此受到极大的限制。尤其是在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艺术沙龙都由专门官方机构垄断,这些机构代表了传统的艺术思想,对新艺术观念尚不能认同和接受。最典型的例子即是印象派,在它发展之初未被人看好,被世博会拒之门外,甚至遭受恶劣的批评。艺术家们在坚持自己的艺术理想不断创作之时,也不时有所行动,库尔贝就在广场上自搭帐篷搞起个展,其后又有马奈的效仿。到了1886年,“巴黎印象派画展”在纽约大获成功,1900年巴黎世博会上印象派已经有了一间专门的展室,展出的有包括莫奈、德加、西斯莱、毕沙罗、莫里索、塞尚、高更、修拉等艺术家的绘画作品。1910年布鲁塞尔世博会,法国所参展的作品除了传统绘画大师博纳、贝朗和贝斯纳的作品外,莫奈、雷诺阿、罗丹等代表新流派的作品也被入选,还有连维亚尔、勃纳尔、德尼、西涅克和马蒂斯也代表法国在世博会上亮相。
     印象派奋斗了40年终于迎来了胜利,这段历史代表的是现代艺术与官方机构的对抗,是现代艺术思想与传统思想之间的抗争,是西方艺术史的重要转折,为现代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到了1937年的巴黎世博会,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已影响甚广,现代艺术终于登堂入室,扬眉吐气。如今世博会上的现代艺术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各国都以创造性的当代艺术作品来展示各自的新艺术思想和状态。从质疑、排斥、拒绝至接受,再到最后的支持,世博会见证了现代主义艺术运动的重要历史时刻,也演绎了艺术发展的历史过程。
   除此之外,世博会上的建筑同样体现着现代艺术发展的趋势,从1851年伦敦世博会的“水晶宫”、1889年巴黎世博会上的“埃菲尔铁塔”,到1929年巴塞罗那世博会上的德国馆,世博会的舞台演绎着现代建筑思想的潮流,建筑设计的现代主义之风借着世博会之势迅速传至全球。世博会上各展馆建筑本身就如展品一样极受关注,它们的直观性使其成为世博会上耀眼的明星。尽管较多建筑为临时展馆,于世博会结束后被拆除,但是它们的建筑风格却影响深远。世博会后所保留下来的展馆,有许多被充分地利用,如改建成艺术博物馆,一方面这些用于世博会的建筑是利于展览的场所,另一方面,世博会上的艺术展品可被收藏和展示。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奥赛博物馆、费城艺术博物馆等例子说明了世博会与艺术博物馆之间的互利,多赢的结果是往后各届世博会可供借鉴的案例。另外,各类艺术博物馆的建立和壮大,在一定程度上又促进了美术的发展。
    19世纪以来,伴随着世博会的举办,美术的发展得到了促进。尤其是现代艺术同世博会之间的关系演变,更是见证了现代艺术的发展历程。世博会如同一个亮丽的舞台,上演着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事件,记录着160年来的风雨历程。
(责任编辑:admin)

0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上一篇:王羲之草书《平安帖》到底值几个亿 下一篇:双年展为何“看不懂” 只因作品奇怪多术语
   
  特别推荐
朱建新:带一个学生,你拼命教他技法是没有用
崔玉志:一位农民画家的“牡丹情愫”
陈佩秋:学画是我一生的职业
王璜生的“呼/吸”:记录像风一样的生命之“
萧朗:怎样学习写意花鸟画!
喻继高画春,太美啦
“80后”神像画传承人李真:传统技艺历久弥新
他是新幻彩艺术创始人,善于将重彩和泼彩结合
单霁翔谈《富春山居图》:中国山水可居可览可
王伯敏画画:一山一云,一树百叶,都是大气磅
 
  本月热点
岳继承作品鉴赏
“画罗天下”罗家宽
“清贵”崔如琢:艺术中国梦的知
大家——朱德群
大家王梦庚书画拍卖会记时随拍
邳州曹元伟:一位草根书法家的艺
邱志杰:追忆者的共同体
时锦平——中国山水画名家
赵海昉书画鉴赏
顾群业谈“去他妈的艺术”与“人
中国书画网 2006-2014 版权所有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 法律顾问:权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