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书俱老 书人合一 —— 记德州市全国著名书法家丁兴才先生
丁兴才,字慕华,山东平原县人,1939年生。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函大书法副教授,德州市书协副主席。被德州市委宣传部、市文联授予“德艺双馨书法家”称号。 丁君六岁学书,与之结下不解之缘,初宗唐楷,尚欧而颜,日课千字.历数年而不辍,遂奠楷书根基。少年而有书名。及长转博,先是浸淫于汉隶碑版之中,继而迷恋于《兰亭》与《书谱》之间。数十年来,平时虽公务繁亢,业余则寸阴是竞。深居简出,潜心书艺,孜孜以求,如醉如痴,终日无倦意。 丁君书路广阔。真、草、隶、篆均善,尤以小楷见长。中国书协副主席刘炳森先生赞扬"其书风浑厚蕴籍,楷书园润流畅,隶书古朴遒劲.行草书婀娜多姿。"中国书协研究部主任张荣庆先生评价说:“先生兼能诸体,深见功力,真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也。尤其小楷更称精到。” 1961年,作品曾在北京和平画店展销。 1966年,曾获济南市职工业余书法比赛一等奖。 1983年曾获贵州省中青年书法比赛一等奖。 作品曾参加全国第二届书展。 2002年全国第三届正书展, 2003年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国际书法展、中日书法展、全国职工业余书法展, 1998兰亭奖牡丹杯书法展等重大国内国际展览。王铎艺术陈列馆为之刻石。多家博物馆为之收藏。中国书法家大辞典及作品集广为收录。 1989年应邀赴日本新居浜市举办书展,赢得盛誉。日本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播放了展览盛况;《朝日新闻》等多家报纸予以报导并给予高度评价。 1992年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丁兴才书法作品集》,深受读者喜爱。
一、温文尔雅 虚怀若谷
初见丁兴才老先生,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温文尔雅,先生虽然已年逾古稀 ,但依然精神矍铄。没有一点居人之上的感觉 ,是一位可亲可近的长者。丁先生是德州最早的中国书协会员,早在德州和全国闻名,其书法被很多名家、学者、领导、和海内外人士收藏。是一位全国著名的书法家,现在人书俱老,书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但是先生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 我只是在写字方面有点小特长罢了。他还幽默的引用了季羡林老先生的一句话 天才就是偏才。这几句话并不是老先生故作谦虚,而是一个老者对人生对艺术的最透彻的体悟。是呀,艺海无涯,谁又能找到艺术的尽头呢?先生的虚怀若谷使我看到了一个老书法家的人格魅力的巨大力量。
二、熔铸百家 自出机抒
丁兴才先生六岁学书,早在幼年时期就显示了书法方面的才华,小学老师的一句批语“孺子可教也”激发了一个儿童对艺术的美好向往,从此孜孜以求,临池不辍,先以小楷名世,后于篆隶真行草全面钻研,熔铸百家,自出机抒。凡是甲骨文、三代金文、二王、汉简、汉隶名碑曹全、乙英、张骞、礼器碑等都在取法之列他还临习魏碑以壮其气势。故其书楷书庄重古雅,隶书温润高古,篆书更为多彩,行草流利天真。从先生的书法中时刻看到古人的影子,又自出面目,追求那种似与不似的至高境界,正如中国书协研究部主任张荣庆先生的评价:“先生诸体皆能,深见功力,真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也,尤其小楷更称精到。”
三、甘做人梯 提携后人
丁先生虽然取得了成功,但从不居功自傲,为人不嫉妒,相反很关爱年轻人,他称赞现在的德州的书法名家于明诠、刘文海、李越 刘铮 张文明、李学斌等年轻书家有头脑,书法的品味高。从这里更看到老先生甘为人梯、提携后人的美德。这也正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真实写照,“德馨斋”名副其实。
四、老当益壮 再攀高峰
老先生虽然已年逾古稀,仍壮心不已。66岁时,他写了一首诗:“九分愚钝一分贤,痴迷翰墨寸心丹。精研碑帖昼复夜,耕耘砚田年复年。书艺未老人先老,明月虽圆梦未圆。遥望崦嵫莫兴叹,收拾余勇再等攀。”在书法艺术的高峰中,他始终是一位攀登者,老当益壮,再攀高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