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帐号 忘记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资讯中心 | 书画研究 | 名家专访 | 历代名家 | 鉴赏收藏 | 销售专区 | 专题视频 | 名家展馆 | 会员展馆 | 台湾名家
  热门标签: 草书诗卷 老酒,百岁老人,长寿 黄金时代 书画,书法, 拍卖 收藏,书法,绘画 伦勃朗
 
  主页 > 名家专访 >
 

“海派书画”三叹

时间:2011-05-10 00:00 来源: 作者: 点击:

“海派书画”三叹

      春拍盘点,也许是文化脉络的传承使然,总是会自然而然地点到“海派书画”。然而。顾大希在记者专访中却指出,“海派”在当前火爆的强势行情中正日渐颓败,是一个让许多行家黯然的伤心地,甚至大声疾呼,要抛弃“海派书画”的概念。

  顾名思义,“海派书画”有三层含义:首先那是指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在近代上海蜕变为国际都市的同时,各方云集于此的艺术家形成了“海上画派”;其次那是指一种美术史风格,在西风东渐的背景下,传承有绪的中国书画走上了东西融合的新路;再次那是指一种市场板块,在艺术市场上许多作品因此而被买家追捧、被拍卖行与行家所关注。顾大希认为海派书画的概念已经过时,应该是指其第三层意思。

  顾大希的话对不对我们姑且不论,不过,“海派书画”概念已经在近年来的市场上失去了魅力,这却是毋庸置疑的事实。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正如顾大希所指出的,既有“海派书画”本身的问题,又有拍卖行业务发展方面的问题,更有他所未及谈到的学术与批评的缺席的问题。不过,记者认为有三点是值得感叹的:首先,这体现了中国艺术品市场快速成长的特点:那就是从地域性市场迅速整合为全国性乃至国际化的市场。无论是过去的“海派”或“京津画派”,还是近年来新起的“金陵画派”或“浙派”,都和拍卖草创时期的市场地域性分不开,当前大资金入场带来的火爆,冲击了这种地域性,加速了市场整合;其次,这与市场的两极分化有关:大资金带着投资的理念冲击了原有的价格体系,加剧了市场的两极分化;再次,这与拍卖市场的成熟有关:拍卖回到了它的本意,只有那些高价的、全国甚至全球认同的“大师”的名作,才是拍卖市场众望所归的标的。可叹的是,伴随着这个过程的是“海派书画”的不断走衰,对众多投资者而言,这无疑是值得警醒的。

(责任编辑:admin)

0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上一篇:论苏轼的”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 下一篇:张松峰
   
  特别推荐
朱建新:带一个学生,你拼命教他技法是没有用
崔玉志:一位农民画家的“牡丹情愫”
陈佩秋:学画是我一生的职业
王璜生的“呼/吸”:记录像风一样的生命之“
萧朗:怎样学习写意花鸟画!
喻继高画春,太美啦
“80后”神像画传承人李真:传统技艺历久弥新
他是新幻彩艺术创始人,善于将重彩和泼彩结合
单霁翔谈《富春山居图》:中国山水可居可览可
王伯敏画画:一山一云,一树百叶,都是大气磅
 
  本月热点
岳继承作品鉴赏
“画罗天下”罗家宽
“清贵”崔如琢:艺术中国梦的知
大家——朱德群
大家王梦庚书画拍卖会记时随拍
邳州曹元伟:一位草根书法家的艺
邱志杰:追忆者的共同体
时锦平——中国山水画名家
赵海昉书画鉴赏
顾群业谈“去他妈的艺术”与“人
中国书画网 2006-2014 版权所有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 法律顾问:权钢律师